【早安健康/嚴惠如 (Lulu)】
生機飲食的瘦身效果好
生機飲食對我來說是一件很自然的事。生機飲食天然、簡單、沒有加工,最重要的是生機蔬果含有豐富的營養,而且洗一洗就能馬上吃,擁有健康的脂肪,無加工糖和無防腐劑。如果想要減重,就降低脂肪或糖分。但我其實都沒有刻意降低脂肪或糖分,還是依然瘦得很健康,而且吃得很有滿足感。
加工食品隱藏許多加工糖、加工鹽、加工脂肪,讓我們對這些食物上癮,並延長保鮮期限。很多肉類含有許多反式脂肪,所以也添加了許多不必要的熱量,造成心臟的負荷。
蔬菜水果雖然是低熱量,但是吃一點就會有飽足感。許多堅果豆雖然熱量較高,但卻有豐富的營養及脂肪,只要適量食用就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再來,蔬菜水果有豐富的纖維,需要花時間消化,不會很快感到飢餓,所以瘦下來的機會更大。
美國名主持人歐普拉(Oprah Winfrey)依照熟食與生機飲食為20:80的比例飲食,並多吃蔬菜水果達到瘦身效果。早上吃奇亞籽加椰奶,中午吃沙拉,晚上吃鮮魚鮮肉配點菜,點心是鮮果汁及水果。以百分之八十的生機飲食和百分之二十的熟食均衡一下,減肥成功的機率也較大。
體脂的改變
根據許多研究報告,生機飲食可以降低全身的體脂肪。其中一個報告指出,參與實驗的試驗者,將生機飲食習慣融入平常飲食,平均在3年內減重10~12公斤。
尤其是百分百生機飲食者的體脂肪降的最低。另外一項研究報告指出,生機飲食者的體脂肪比例比一般飲食者低百分之七至十左右。哈佛大學報告也指出,崇尚低脂素食,尤其對生機飲食者的減重相當有效果。
無毒一身輕!10年體重沒增加,體力及肌耐力還都優於10年前!下一頁了解更多生機飲食帶來的改變
網路影片裡也有許多過重者養成半生機飲食的習慣後,在半年內或一年內減重成功的案例。其實我當初是為了調整身體狀況而改用生機飲食法,瘦身完全是附加效應。所以朋友都問我這幾年保持良好身材的秘訣,我的答案是不讓自己餓肚子,無時無刻都在吃東西。只要吃對的東西,除了頭腦清晰,自制力也比較高,身心可以很健康。
我的體型不大,比較10年前和生完兩個小孩後的體重,不但完全沒有增加,而且體力及肌耐力都比10年前好,當然,加上我有良好的健身習慣,平常會打球、攀岩及做瑜伽。我認為任何一件事都沒有捷徑,凡事有心做起,就會漸漸發現體重及體脂肪的改變。因為生機飲食不只是改變吃下肚的東西,還有飲食習慣,只要養成良好習慣,你的生活自然會比較順心如意。
精神的改變
我一開始吃生機飲食時,發現蔬果內的活酵素及纖維素讓排便和排尿相當順暢,完全體驗到無毒一身輕的感覺,清腸排毒的料理也讓我整個人身心愉快。當時大家都說我變了,但又說不出哪裡不同。其實是整個神情體態、待人處事都不一樣,不再餓肚子,好像抱怨少了,笑容多了,走路抬頭挺胸,有精神也更有自信。
我身旁的朋友除了問我如何保持身材,最常問的另一個問題就是皮膚為什麼這麼好,看起來很年輕。很多人花了很多錢買保養品及拉皮整容,還是會羨慕我的自然美。我常自嘲亞洲人老得比較慢,但我很清楚其實是生機飲食料理及習慣讓我換發自然風采。
再次強調酵素對人體相當重要,除了幫助消化,還能加強吸收營養、提供能量、排毒及促進賀爾蒙分泌。酵素更可以修護基因DNA,代表可以幫助細胞重生、增加活力,尤其是皮膚細胞,更可以維持青春。
利用白花椰菜當作米飯是最近非常流行的主食,下一頁分享食譜給您,一起試試看吧
白花椰菜飯
利用白花椰菜當作米飯是最近非常流行的主食。口感相當鬆軟,很適合作任何炒飯料理。如果加入咖哩粉,即成咖哩炒飯。
© 由 早安健康 提供 白花椰菜飯
材料:
● 白花椰菜1顆(將根部切掉,只留白椰花,切塊)
● 紅蔥頭半顆(切丁)
● 大蒜2瓣(切碎)
● 檸檬皮1顆
● 薑泥2小匙
● 香菜1/4杯(切碎)
● 紅甜椒1/2顆(切丁)
● 芹菜1/2根(切丁)
● 醬油2~3大匙
● 青蔥2根(切碎)
● 麻油1大匙
做法
- 將白花椰菜放進食物調理機打碎,不要過度攪拌,要不然會成泥狀。
- 將剩餘的食材混合,冰箱冷藏1天。
馬來西亞紅咖哩炒飯
台灣有黃咖哩,其他東南亞國家更有青醬及紅醬。近期因為生機飲食盛行,美國人也開始用白花椰菜飯代替米飯,熱量低又有清脆的口感,很受我家小孩的喜愛。
© 由 早安健康 提供 馬來西亞紅咖哩炒飯
材料:
● 白花椰菜1 顆(將根部切掉,只留白椰花,切塊)
● 紅蔥頭2瓣(切丁)
● 鳳梨1/2杯(切丁)
● 青豆1/2杯
● 大黃豆1/4杯
● 青蔥2根(切碎)
● 大蒜2瓣(磨泥)
● 紅辣椒2根(切碎)
● 香菜1/4杯(切碎)
● 醬油2大匙
● 紅咖哩醬1大匙
● 蜂蜜1大匙
● 花生1/4杯
● 葡萄乾1/4杯
做法
- 將白花椰菜放進料理機打碎,不要過度攪拌,要不然會成泥狀。
- 將醬油、蒜泥、紅咖哩醬及蜂蜜混合成醬料。
- 將剩餘的食材混合,淋上醬料即可,冰箱冷藏1天。
本文摘自《裸食瘦身》/嚴惠如 (Lulu)/幸福文化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