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論是「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或是「KANO」描述的都是某年代所發生的事…一開始看到「KANO」預告片時,有點嚇一到,因為幾乎都是日文發音 ~ 哈哈 ~ 這是一部單純想描述當時的嘉農隊及時代背景。
台灣本來就是包括被日本統治(日本殖民地)這一段真實歷史,如果連看這類電影都還要與政治相關話題扯上邊的話,那可真的是$(&^%)*(&_*。 不過今年剛好有大選,難免都有人想大大吵作一番 ~ 哈 ~ 台灣的媒體與是非之人阿…
對於過去的真實,不論好的、不好的、滿意、不滿意的,都仍全然接受,歷史才有存在的價值,這才是「歷史」可貴之處。
就讓我們好好看一場充滿熱情的棒球電影吧 ^0^
永遠記得,父親常分享,以前不論多晚 只有要少棒、青少棒的轉播賽,街坊鄰居都會打開電視為台灣代表隊加油,贏球時就可以聽到街坊鄰居的熱鬧高興歡呼聲‧‧‧‧‧真希望有機會體驗一下那時代的氛圍 ^0^
** KANO是「嘉農」的日文發因(音讀)。雖然以體育題材看起來很容易引起共鳴,但要讓觀眾感受到那股熱力熱情其實是不太容易特別是主要演員如果沒有一定的實力,會讓整個片子看起來很虛弱或空洞。
這次能邀請到永瀨正敏、大澤隆夫與坂井真紀,蠻厲害的 ~ 呵 !! 坂井真紀在台灣可能知名度還不高,但她也是很有實力的演員!
■
電影中有提到「八田與一」這號重量人物, 他是建造烏山頭水庫的日本工程師。去年日本電視台介紹過他及他對台灣水利工程方面的貢獻。
剛好協助友人匯集相關資料時,才發現在台南縣國小五年級鄉土教材(國小學生的補助閱讀書籍)- 「認識南瀛」中有介紹到他與嘉南大圳,烏山頭水庫。
這本書很簡潔地介紹了當時為日本殖民地時,日本在台灣推動的鹽糖產業、都市計劃(規劃街路、水路、公園、市場..等等)、環境的改造(引進現代化巴士、戲院、郵務、電信、圖書館等日常生活設施、 西洋音樂…等等)。日本在技術上的專研是國際知名,從書中的介紹也很清楚了解到,台灣目前有多少基礎建設及產業的扎實根基是從那時代建立起的。
很可惜這本書己不出版了,幸好費了一點力連絡,台南教育局寄給了我一本^0^。
成為殖民地的原因是,前一朝代打戰輸了把台灣割給日本,而日本在擁有了這美麗島嶼之後,想把她建設的如同跟日本一樣,當然這也包括漸進式的文化、語言同化在內。
嗯 ~ 歷史沒錯,若有心人想那麼嚴厲批評的話,錯的是、為什麼前一個朝代要打輸呢 ? 且為什麼打輸之後就把台灣送給人阿 ? ~ ~ 真的別鬧了 ~ 就好好看一場充滿熱情的球賽吧 !! ^0^
< 以下摘自相關網頁 >
●
台灣棒球史第一章、默默無聞的嘉農棒球隊打進甲子園決賽的光榮故事改編這是一群奮戰不懈的野球少年們,朝著夢想,豪邁前進的熱血故事!
1944年,二次大戰期間,日本軍人經過殖民地台灣前往南洋征戰時,流傳著一句話:「到了嘉義記得叫我…」。已經成為軍官的錠者博美曾是日本「札幌商業野球隊」隊長,一直忘不了當年曾在甲子園球場上慘敗給來自台灣默默無名的「嘉義農林野球隊」。而14年過去,錠者一心想去嘉義看看…
1929年,在日本殖民地的台灣誕生了一支由漢民族、大和民族以及原住民族組成的嘉農隊,起初只是想鍛鍊身體的普通社團,直到新教練近藤兵太郎〈永瀨正敏飾〉的到來,秉持選人才不分人種的理念重整球隊,並以「進軍甲子園」為目標,利用斯巴達式的嚴厲態度重新訓練球員。原本散漫的嘉農隊,在經過近藤一年多的魔鬼訓練與屢屢落敗的刺激中,漸漸激起了球員們求勝的意志與前進甲子園的決心。且於1931年一路過關斬將,成為首支在濁水溪以南並贏得全島冠軍的棒球隊,同時期,影響台灣至今的嘉南大圳也隨之開通,在一片榮景的氣氛下,嘉農隊要代表台灣去日本征戰了。
然而站在甲子園黑土上,嘉農的球員們才真正面對最大的挑戰,一場場的比賽讓主力投手吳明捷手指受傷,隱忍不說的他忍痛上場,在五萬五千多人面前,對戰日本最強的中京隊,手指的疼痛讓他頻頻投出壞球保送,也讓現場觀眾都傻了眼。面對又急又氣近藤,吳明捷卻請求讓自己投完這場最後的戰役,他的決心感動了近藤,而並肩作戰的戰友們也決定要幫助吳明捷完成夢想。
吳明捷靠著甲子園的黑土止血,卻止不住對方的攻勢,此時隊友突然大喊:「儘管投給他們打吧,負責守備的我們一定全力替你把球擋下!」、「盡情的投吧!我們可是來自台灣的嘉農啊!」在全場驚訝不已的氣氛下,吳明捷咬牙忍痛投出一球球的直球,與戰友們每擋下一球就喊出「歡迎光臨!」的嘶喊聲,感動了現場所有觀眾,也振奮了遠在台灣聽著廣播的台灣人民。近藤教練看著場內原本稚嫩的球員,現在都已成長為永不放棄的鬥士,在他心裡似乎也感受到了什麼…
日本作家菊池寬曾說道:「我完全地成為嘉農的袒護者了,他們那種不同種族卻為相同目標在球場上奮鬥的英姿,著實讓我感動的流淚啊!」。不論球賽輸贏,嘉農已經締造歷史,但他們不畏懼地勇敢挑戰自己,無形中卻得到了真正的勝利。
遠遠地,觀眾席上傳來錠者的奮力呼喊:「英雄…戰場…天下…嘉農…」
●【導演-馬志翔 的話】
大家都以為台灣棒球的起源是紅葉少棒,但早在日治時期就有一支來自台灣南部的「嘉義農林野球隊」,在不可能的狀況下打進甲子園、甚至進入冠亞軍決賽,讓當時的日本流傳著一句話「英雄戰場‧天下嘉農」,但可惜的是,他們的故事卻鮮少人知。
在1931年日本統治台灣時期,嘉農野球隊是第一支打破了過去殖民觀點,首批由大和民族、漢民族、台灣原住民族組成「三族共和」的球隊,說明了「在棒球的世界裡是不分你我的」當一群人擁有一個共同目標時,便能排除隔閡達到互相瞭解、尊重、與包容的團結心。
在劇中,我們透過一個前日本甲子園球員對台灣棒球歲月的緬懷,巧妙的牽動台灣棒球史光榮的一章與成長史的感動。內容除了熱血與扣人心弦的棒球競賽之外,在親情、愛情、友情方面的編寫描述,也能勾起大家共同的記憶,與多數人產生共鳴。
「就算比數落後、只剩最後一顆球,都絕不放棄!」嘉農野球隊就用這樣的精神感動甲子園球場五萬五千名觀眾,更贏得了「英雄戰場、天下嘉農」的美譽。我希望能透過《KANO》這部電影,能讓觀眾進入戲院後找到最純粹的感動以及驕傲。
●
嘉南大圳,原稱官佃溪埤圳,為日治時期最重要水利工程之一,由總督府工程師八田與一設計,工程包括當時東南亞第一大的烏山頭水庫。
1917年(大正6年)八田技師向總督府提出「官佃溪埤圳計畫」,大圳興工於1920年(大正9年)9月,以灌溉區域涵蓋當時嘉義廳、臺南廳得名(今雲林、嘉義、臺南、高雄等縣市),首先先建造烏山頭水庫,之後開鑿水路溝通曾文溪和濁水溪兩大河流系統。
1930年4月竣工,耗費5,414萬日圓,嘉南平原水田亦大幅增加30倍,而4年後稻獲量亦增加為4倍。
烏山頭水庫
烏山頭水庫位於曾文溪支流官田溪上游,集水區有58平方公里,水庫容積約1.5億立方公尺,水深可達32公尺。
壩體最大高度為56公尺,壩頂標高為66.66公尺,滿水位標高58.18公尺,壩頂長1,273公尺,壩頂寬9公尺,壩底寬約303公尺。
此水庫利用利用臺南市官田區、六甲區、大內區、東山區間的低窪谷地為集水區,水源取自曾文溪上游大埔溪,為一個離槽水庫,進水隧道穿越烏山嶺至官田溪上游,長三千多公尺。
●
八田與一(1886年2月21日-1942年5月8日),日本石川縣人,台灣嘉南大圳的設計者,烏山頭水庫的建造者。
自1910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後,到五十六歲過世為止,一直都在台灣任職定居,幾乎都在台灣工作。也參與台北下水道興建、高雄港興建、台南水道計劃(山上淨水場)、日月潭水力發電所、桃園大圳、大甲溪電源開發計畫等日治時代台灣現代化的重要土木工程,並提出建造曾文水庫的構想。
此外還在台北設立土木測量專門學校,並創立「臺灣水利協會」和專業期刊,培養台灣土木水利人才。畢生建設台灣,貢獻卓越,受到後世尊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