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1-09 18:03:17| 人氣2,1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Glass : A Portrait of Philip in Twelve Parts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非常不一樣 ~ 菲利普葛拉斯(Philip Glass)的音樂,很棒的記錄片!!

能透過記錄片再次進一步認識這位音樂界奇人,真的是蠻開心的,呵。

被凌亂的樂譜淹沒得差不多的鋼琴

讓音符佔滿全身的背影及那一頭亂髮

無法有太長休憩時刻的筆尖 ~ 這是他所追求的 而他也相當enjoy其中,

我疑問著,到底是音樂佔擁他?  還是他擁抱著音樂不放 ?

影片中除了記錄他的生活、創作點滴、音樂之外,還有二個鏡頭讓我念念不忘:

.充滿廢墟的70年代紐約蘇活區~人們所稱的藝術創作殿堂!

.Chuck Close為他所作的大寫實布畫,整個看起來就覺得好有fu ~  

邊聽著音樂,邊想念著那大大的布畫,我也跟著fu起來了 ^0^

耶,藉此又有一個機會可以稍加介紹一下寫實畫作-超現實主義 ~ 在本文的最下方 。

 

◇◇◇◇◇◇

 

 
 

就先一邊來聽Glass的音樂,一邊來閱讀相關對於他的介紹。

 http://www.philipglass.com/  (Philip Glass)

< 以下匯整自相關網頁及表演藝術雜誌 >

音樂宛若倘游於地底的幽靜長河,
你不知它源自何方,又終將往何處去,
只消靜靜地傾聽,你會發現,樂音早已存在-菲利普葛拉斯


格拉斯於一九三七年出生於馬里蘭州,父親所經營的收音機修理舖也兼賣唱片,銷路不佳的唱片,父親會帶回家中播放,這是他音樂啟蒙的開始。十五歲那年,格拉斯就已獲得芝加哥大學入學許可,半工半讀修習數學與哲學,同時一邊練琴。十九歲畢業後,格拉斯前往紐約茱莉亞音樂院深造。接下來他前往巴黎受教於布隆格(Nadia Boulanger),分析巴赫、貝多芬、莫札特等人作品。

格拉斯在巴黎的時候,受邀把香卡編的一部電影配樂轉寫為西式樂譜。和香卡以及他的塔不拉鼓(Tabla)樂手拉卡(Rahka)共事,使格拉斯接觸到印度音樂風格,這種音樂以節奏感為主,並且是以累加法(較小的單位元素組合成較長的樂段),這與西方習慣用的切割法(給定一段時間,然後切割成小片段)全然不同。格拉斯覺得這正是他所要尋找的音樂風格,就像靈感的光芒忽然亮起,有了這個方向,離開巴黎後格拉斯與妻子一同前往北非、中亞等地,最後到達印度。格拉斯夫婦分析、吸收東方的音樂與文化,幾乎走遍了印度各地,往後也多次回到印度遊歷。

為了謀生,曾開計程車或當水電工

格拉斯剛回到紐約那幾年,為了維生兼過好幾種工作,除了開過計程車,也曾經擔任極簡主義雕刻家賽拉(Richard Serra)的助理,也當過水電工。曾有一次他前往蘇活區一處宅邸安裝洗碗機,工作到一半發現有人在旁看他。格拉斯一抬頭發現屋主原來是《時代雜誌》的藝評家羅伯.休斯。休斯不可置信地瞪著格拉斯,「天哪,你在幹嘛,你是個藝術家耶!」格拉斯表示自己是藝術家沒錯,但有時也當水電工,並且建議休斯暫時離開讓他把洗碗機裝好。

往後十年裡,格拉斯創作的主力一反先前的西方音樂風格,大膽嘗試新的創作。傳統的學院派音樂界一度難以接受這樣的作品,當時報紙上的標題是「格拉斯創作出折磨人的音樂,聽眾掩著耳朵逃離現場」、「演出結束時,大家彷彿鬆了一口氣,因為終於熬過來了。」

雖然四面楚歌,格拉斯卻不是個輕易動搖理想的人。一九七四年發表Music in Twelve Parts這部重要的作品,費時三年寫成,十二個部分呈現在格拉斯音樂作品中所陸續用到的技巧,每段長約十五到二十分鐘,總長大約六小時。這部作品被認為是七年代極簡主義的經典。原本格拉斯寫出來的是十二行的簡單對位音樂而已,但後來一位朋友聽過以後問道「很好聽,剩下的十一部聽起來會是什麼樣子?」格拉斯把這當成挑戰,繼續譜出剩下的十一個部分來。

《沙灘上的愛因斯坦》成就斐然,創作多元不設限

之後格拉斯寫出他第一部歌劇作品《沙灘上的愛因斯坦》,這是一齣四幕歌劇,長達四個半小時,由羅伯.威爾森和格拉斯所合作。「愛因斯坦」這個主題,想要藉由詩作的手法來探索愛因斯坦這個身為科學家、業餘小提琴家的人物,就音樂上來說,延續Music in Twelve Parts,從節奏架構進展到和聲結構,配上比早期作品更複雜的音調。這部作品得到的評論是「讓人不知不覺著迷」。至今格拉斯仍然認為這部作品挑戰了傳統形式,是他引以為傲的成就之一。《沙灘上的愛因斯坦》演出後,格拉斯開始獲得更廣泛的認同,陸續接獲委託寫作《非暴力抗爭》Satyagraha、《法老王》Akhnaten等歌劇。為了償還籌備演出《沙灘上的愛因斯坦》所高築的債台,格拉斯又回到街上開計程車。至今他仍記憶猶新,有位女士招了格拉斯的車後,在後座看見駕駛名牌,主動跟格拉斯說:「年輕人,你可知道你的名字,跟一個很有名的作曲家一模一樣?」

年代晚期到九年代,格拉斯創作越發多元,他嘗試過音樂的極限後,繼續探究自己的疆界。從絃樂四重奏和交響樂團的曲目到鋼琴獨奏曲,包括為Kronos Quartet所寫的幾首四重奏曲,還有小提琴協奏曲等,指揮家克萊曼(Gidon Kremer)曾經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出、錄製格拉斯的小提琴協奏曲。

身為二十世紀極為成功的作曲家,格拉斯卻非常的謙卑。「最讓人感到訝異的是,他很單純,沒有架子。這在成名的人身上很少見。」曾與格拉斯合作的印度音樂大師香卡(Shankar,諾拉.瓊斯之父)這麼形容他。然而一旦講到音樂創作的專業,格拉斯則非常執著,不僅對於自己創作的要求很高,更成立自己的樂團(格拉斯合奏團Philip Glass Ensemble),使巡迴時能夠有固定的樂手來確保作品演出的水準。對於時間的精準安排,也是格拉斯堅持的一部分,因為他極為繁忙的生活中,有巡迴演出事務,要陪伴家人,同時得要留下時間來寫作曲子。


菲利普葛拉斯(Philip Glass),與【火之鳥】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美國音樂之父柯普蘭(Aaron Copland)並列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現代音樂巨擘,亦是首位同獲戲劇、電影、舞蹈、古典與流行樂界齊聲讚賞的名作曲家。他與劇場大師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合作【沙灘上的愛因斯坦】,被評為20世紀劇場里程碑;為【楚門的世界】、【時時刻刻】等電影創作的經典配樂,囊括奧斯卡獎、金球獎、艾美獎、葛萊美獎等重量級獎項得獎提名。

< 導演 >

史考特希克 (Scott Hicks)1953年出生於烏干達,在肯亞度過童年,10歲才與家人搬到英國,再到澳洲定居。原本正猶豫是否要修習法學學位,一位哲學教授卻偶然啟發了他對英文、戲劇和電影的興趣。

1994
年,他即以4小時的系列紀錄片【潛水艇系列:鋼鐵鯊魚】榮獲艾美獎。1996年推出劇情長片【鋼琴師】,改編自澳洲知名鋼琴家大衛赫夫考的真實故事,描寫天才鋼琴家在完成高難度的拉赫曼尼亞諾夫第3號鋼琴協奏曲後精神崩潰,歷經十年的努力重回世界舞台的勵志感人故事。

【鋼琴師】在日舞影展成功舉辦世界首映後,隨即贏得國際媒體好評不斷,並橫掃多座重量級國際影展獎項,締造超過一億美元的全球票房佳績。本片榮獲奧斯卡金像獎7項大獎提名、金球獎5項提名、英國奧斯卡獎9項提名,以及9項澳洲電影協會獎、美國國家電影評論協會獎、多倫多影展與鹿特丹影展的觀眾票選獎等。

挾帶著電影質感與票房的雙重保證,希克隨即受邀進入好萊塢電影工業,眾多一線明星爭相演出其執導之作品,陸續推出由【愛在黎明破曉時】憂鬱男星伊森霍克所主演的【愛在冰雪紛飛時】;奧斯卡影帝安東尼霍普金斯主演、改編自史蒂芬金小說的【勿忘我】;由【瞞天過海2】性感女星凱薩琳麗塔瓊斯與【小太陽的願望】天才小童星艾碧貝絲琳領銜演出的【料理絕配】等。2005年,希克於十年後重拾攝影機,拍攝以金獎音樂大師菲利普葛拉斯為主題的紀錄電影,並於2007年多倫多影展中交出細膩動人的作品【菲利普葛拉斯12樂章】。

 

作品年表

 

1996 鋼琴師 Shine
1999
愛在冰雪紛飛時 Snow Falling on Cedars
2001
勿忘我 The Boys Are Back in Town
2007
料理絕配 No Reservations
2007
菲利普葛拉斯12樂章 Glass: A Portrait of Philip in Twelve Parts

 

 

< 超現實主義介紹 >

是美國超級寫實主義,也就是照相現實主義的代表畫家。
20
世紀50年代,在美國風行抽象藝術,因此,一種對抽象藝術壟斷狀態持反抗的情緒產生了。在加利福尼亞,一群青年藝術家企圖運用帶有表現意味的超級寫實繪畫,來打破抽象派的一統天下。在東海岸對寫實手法的興趣也在50年代出現。在耶魯大學藝術系,就走出不少著名的超寫實主義繪畫名家,克洛斯就是優秀的代表。 

 

 

 克羅斯(Chuck Close, 1940

 

美國畫家,將人頭照片投射到畫格子的畫布上,用噴槍筆逐格作畫,約36個月完成一幅畫。代表作是各時期的《自畫像》、《Lyle》(1990,紐約 PaceWildDenstein畫廊)。早期如照片模樣放大寫實(1967),後來變成黑白如印刷的網點(1977,舊金山美術館,137.5103.5cm),近期將網點改成彩色圖格繪製(2000 69.554")

 

克洛斯根據照片畫成人像和城市街景,從此照相寫實主義便成為一種明確的創作傾向走進繪畫。克洛斯以人物肖像作為創作題材,他的肖像完全是照片的複製,不光是細緻精確到極點,而且尺度非常大。當一個刻畫精細而又尺幅巨大的肖像,突然出現在人們面前時,油然而生一種征服感。

 

克洛斯原來是畫抽象畫的,但它總象別人的東西。為了拋開抽象藝術給人的感覺而轉畫照片的,他將照片放得極大,通常沒有表情,這種超乎尋常的創造,是急功近利者所難為的。他使用工匠式的打格放大照片,一張單色照片要畫4個月,彩色的將花14個月時間。他的畫幅大,遠看逼真,近看局部卻很抽象,不真實,他用逼真的畫面揭示出一個真實的虛幻,是具象中的抽象。

 

 

這個網站也有另外的介紹  ~  http://blog.xuite.net/tinyiliu/ant/11682505  (超現實主義之介紹)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影視娛樂」

台長: DJ
人氣(2,115)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音樂電影 |
此分類下一篇:Beloved Clara - 琴戀克拉拉 (結篇)
此分類上一篇:海角七號 - Cape No. 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