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2-26 12:06:40| 人氣3,7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電影筆記:醫生】當所愛的人遠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醫生】

《醫生》這部紀錄片,不像《不願面對的真相》沒有絢爛光華的畫面,有的是為人父母者的辛酸與不捨。當溫碧謙醫師的兒子Felix (溫昱和)於13歲選擇上吊結束自己的生命,這帶給溫家很大的震撼。那時,溫醫師在台灣的父母恰巧遠從竹東來到愛荷華州珊瑚鎮探望他們,在看煙火的夜晚,溫醫師被廣播給叫回,之後就趕到醫院的急診室,發現兒子已經沒有氣息,傷痛之情溢於言表。

在溫醫師的回憶中,不難發現他對自己的自責,既是醫生,卻無法察覺出孩子可能是白天受到挫折,所以回來之後看一些切腹的影片來發洩自己的情緒。儘管知道孩子的畫作中有一些上吊的景象,也看到Felix的脖子曾有血痕,溫醫生也很生氣地要孩子別再嘗試如此危險的行徑,但卻阻擋不了Felix想要體驗死亡的感覺。

這樣的體驗在溫太太看來是令人無法理解,也難以想像有著各方面興趣的孩子,不論是在畫畫、大提琴、創意都讓人為之驚豔不已,卻選擇了與他人截然不同的道路,獨留傷悲予家人去品嚐親人遠離的滋味。

【Sebastian】

影片的前半段,穿插了一位來自秘魯的男孩Sebastian,他因在自己的國家被當成肺炎醫治,卻始終未見起色,最後輾轉來到美國尋求更好的治療。在溫醫師的診治下才發現Sebastian得了神經外皮層瘤,治癒的機率甚是微小。但Sebastian的父母仍是想盡辦法,為兒子可能的生機努力不懈。

在Sebastian的身上,溫醫師多少也看到Felix的影子,他們同樣喜歡畫畫與蛇。不同地是,一個疾病纏身,另一個則是以自殺結束生命。但在命運地捉弄下,兩個人最終的歸宿,都註定了無法看到長大後的世界。

這對為人父母而言,卻是同感悲哀與無奈。當Sebastian因癌症過世後,他的父母離開了傷心的美國地,一如溫醫師全家人選擇從愛荷華州搬到四季如夏的邁阿密,重新開始生活。溫醫師只有在每年夏天的時候,與太太重返珊瑚鎮的墓園探望Felix。

【全心去愛我們不了解的人】

在這部黑白的紀錄片中,看得出溫醫師在白袍之下不為人知的心情。做為一個醫生,能救得了別人,但卻無能挽回自己孩子的生命。這誠如《大河戀》一片中的牧師爸爸,面對自己兒子的喪禮,仍不得不站在台上証道,訴說當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親人在想些什麼,我們內心發出誠摯的呼喊:「上帝啊,我們還能為我們的親人做些什麼?」或許我們做再多的努力,也不一定能挽救摯愛親人的生命,但是麥克雷牧師如此說:「我們可以全心去愛我們不了解的人。」

「全心去愛我們不了解的人」大概是面對當所愛的人遠離,我們唯一能做的事。誰都不願自己所愛的人遭遇不幸,也都希望他們像蘇東坡《洗兒》詩所說:「人皆養子望聰明, 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過於聰明的孩子有時想太多,就一個不小心跨越了生與死的界線。這時蘇東坡的詞句,更是份外強烈地有如警世箴言。

不管孩子是魯鈍或聰明,做為父母的仍衷心期盼他/她能「無災無難到公卿」,這純粹是源自於「愛」。愛一個人是無怨無悔,更何況是自己的孩子。看完這部片子,我腦海的思緒也頗為複雜,想著當有一天我的孩子也做出令人難解的行為時,我會如何面對那尷尬又無奈的場面。我想我會緊緊抓住麥克雷牧師曾說過的話:「我們可以全心去愛我們不了解的人。」

台長: 丁介陶/George/說故事的人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