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1-18 09:48:02| 人氣1,8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走高空平衡木的父親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閱畢《好爸爸》一書之後,馬克‧歐康納博士為父職角色注入不一樣的活水。自女性主義論點興起以來,傳統的父職即被一一檢視,因此過往父親們的嚴厲、疏離、冷漠、攻擊性等特質均被視為不利子女的未來發展。修正後的父職論點則強調父親的慈愛與溫暖對子女有莫大助益,於是「新好男人」運動因應而生,吸納女性擅長的特質像是合作、溝通,以及建立關係等。

然而,歐康納博士對此則持保留態度,在第二章末尾指出:「男人不必永遠保持剛強,也不必永遠保持柔和。」於是父親如同走高空平衡木,雙手張開以維持身體的穩定,不至失衡踏空從平衡木上摔下。而父親的那雙手,一手握住「溫柔」,另一手則是握住「權威」;隨著平衡地踏出步伐,兒女也一同成長。至終,父親在孩子身上留下美好的回憶。

【來自父親的禮物】

這樣的回憶也促使我去思索父親遺留下來的人生智慧。在他年輕時奉行「玉不琢不成器」的教養信條,我和弟弟在犯錯之時不是被打、就是被厲言斥責。因此,小時候對父親的印象總是難以靠近,但似乎又不容許自己離得太遠。然而,時間的浪潮讓父親變得成熟,長大後的我儘管知道也許不能與父親完全像個朋友,但是父子關係已不像以往疏離。正如歐康納博士於第十一章「時間與爸爸」所言:「時間和老化過程塑造了人生。」一位心理諮商的前輩也曾說過,當男人漸入中、老年之時,會發展出「陰陽倒轉整合」的特質。早年的父親充斥陽剛之氣,然而隨時間移轉,陰柔之氣增加,整合成一個更好的爸爸。

當我入伍及留學澳洲時,父親都會不時寫信來問候我在軍中及國外的生活,映入眼簾的信,是寫得一手好毛筆字的父親、內心溢滿對孩子的關愛與期待。從那時起,我就大概感受到父親正走向一個整合的好爸爸。而他遺留給我的人生智慧也在過世時轉移到我身上,一如 羅得史特姆 (Niklas Radstrom)於《瑞典查甫人》(Men on Men :Eight Swedish Men’s Personal Views On Equality, Masculinity and Parenthood)書中所言:「父親傳下來的人生智慧,究竟是在何時從他們的變成我們的呢?或許是在這樣的時刻:在避暑別墅度過幾週後,S不得不幫父親洗個澡。S把他帶到院子裡來,用一條棉織法蘭絨替他塗上肥皂泡沫,再用院子水管裡被陽光曬得烘烘的溫水將他沖洗乾淨。或許就是這樣的時刻,當S在夏日的午後,用一條充滿肥皂泡沫的法蘭絨,清洗父親虛弱、年邁的身體──手臂、身軀、胯部、大腿──時,那份人生的智慧便從父親傳給了兒子。」

電影《中央車站》的朵拉有如此呼聲:「 我好想念我爸爸,好想念一切的一切。」而在電影 《大智若魚》裏的威爾伴著臨終前的父親,訴說一個奇妙的故事。這兩部片子均刻劃出栩栩如生的父子 (女)情,是來自父親的禮物。但有時候身為兒女的我們,還不一定能收到爸爸的禮物,就得提早面臨父親的生死關。歐康納博士分享小時候的經驗是其母身兼父職,替代有肝腦症的父親來管教孩子,也進一步促成他寫下此書的動力,所謂的「好爸爸」正是來自母親的形塑。

【探索可行之路】

許多當了父親的男人不見得有人生智慧可傳承,就只能從記憶中搜尋過往的父親形象,不是步前人後塵、就是欲棄之而後快。有些父親仍繼續「不打不成器」的信條,也有些父親記取教訓,不再怒顏相向,成了個慈愛的父親,卻發現孩子失了規範與界限。因此, 歐康納博士力主精巧地運用男人的「攻擊性」,透過衝突來形塑孩子的人格、鍛鑄孩子的自信。

成為好爸爸並非來自魔法,反倒像是在體驗教練場走高空平衡木,掌握權威的精髓,透過生活中的機會來教養子女。歐康納博士帶著女兒去殺蜜蜂,營造了有別於母親的溫柔安慰。換個場景,當女兒也需要父親提供一個肩膀、一條手帕、一雙傾聽的耳朵,歐康納博士隨即成為女兒的朋友,靜靜聽著她細訴心聲。

身為現代的父親,懂得如何掌握「兩手策略」,將能培養出人我界線分明,但又不迷失在僵化信條的孩子。然而,這條路程卻不如想像中容易。我相信,透過歐康納博士的導覽、親身經驗、與當事人的對談,必定能為父親逐漸探索出一條好爸爸的道路!

【後記】

本文為寫給天下雜誌最新出版的書 《好爸爸:從男人本色探索稱職父親》,其中一篇的推薦序。

台長: 丁介陶/George/說故事的人
人氣(1,81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書海蹤跡 |
此分類下一篇:《經歷十架》閱讀分享
此分類上一篇:「是你選擇了憂鬱」精采篇章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