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7-22 10:50:28 | 人氣18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 北京 頤和園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樂壽堂 慈禧太后 住處




歷史

金 朝貞元元年(1153年) 金主完顏亮已經在頤和園內的香山、玉泉山設置金山行宮。當元朝定 都北京後,為了接濟漕運用水的需要,水利學家郭守敬開闢上游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勢增大,成為保障宮廷用水和接濟漕運的蓄水庫。[參 1]

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明孝宗乳母助聖夫人羅氏在瓮山前建圓靜寺,後來卻荒廢了。此後瓮山周圍的園林逐漸增多。明武宗在湖濱修建行宮,稱「好山園」,為皇室園林,並將「瓮山」之名改回為「金山」, 瓮山泊改名「金海」。明武宗明神宗都曾在此泛舟遊樂。明熹宗時,權閹魏忠賢曾將好山園據為己有。清代初期,瓮山成為宮廷養馬的草料場,有罪太監被 發配至此鍘草。[參 2]

頤和園的前身清漪園,則始建於乾隆十 五年(1750 年)。北京西北郊原有瓮山,為燕山余 脈,山下有湖,稱七里澧大泊湖瓮山泊西湖。乾隆初年,北京西郊海淀一帶的園林增多,大量的園林用水使得耗水量 與日俱增,當時園林用水除了流量較小的萬泉河水系外,多來自玉泉山發源、流入西湖之水,而這也是明代以來通惠河的水源,如果大量截流玉泉山水,將威脅到北京至通州一 段的通惠河水位,直接影響到漕運。

乾隆十五年(1750年),為了籌備崇慶皇太后(孝聖憲皇后)的60大壽,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為借口下令拓挖西湖,攔截西山、 玉泉山、壽安山來水,並在西湖西邊開挖高水湖和養水湖,以此三湖作為蓄水庫,保證宮 廷園林用水,並為周圍農田提供灌溉用水。乾隆帝以漢武帝昆明池操練水軍的典故將西湖更名為昆明湖,將挖湖土方堆築於湖北的瓮山,並將瓮山改名為萬壽山。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 清漪園建成,耗銀480餘萬兩。[參 3]

清漪園內以中國古代神話中「海上三仙山」的構思,在昆明湖及西側的兩湖內建造三個小島:南湖島團城島藻鑒堂島,以比喻海上三山蓬萊方丈瀛洲。清漪園的總體規劃以杭州西湖為藍本,同時廣泛仿建江南園林及山水名勝,如鳳凰墩仿太湖景明樓仿岳陽樓望蟾閣仿黃鶴樓後溪湖買賣街仿蘇州水街、西所買賣街仿揚州廿四橋等等。園內的主體建築為大報恩延壽寺,並有一條長達700多米尺的長廊,其建築與裝飾繪畫都 相當精彩具有藝術價值以及眾多遊賞建築。

清漪園園中理政及居住性質的建築極少,乾隆帝遊覽清漪園均為當日往返,從未在園中居住。[參 4]

清朝道光年後,由於國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陳設,清漪園逐漸荒廢。咸豐十年(1860年), 清漪園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大火燒毀。

光 緒十年至十一年間(1884年1895年), 為慈禧太后「還政」後退居休養,以光緒帝名義下令重建清漪園。由於經費有限,乃集中財力修復前山建築群,並在昆 明湖四周加築圍牆,改名頤和園,成為離宮光緒二 十六年(1900 年)園內建築及文物遭八國聯軍破壞,兩年後修復。

清帝遜位後,頤和園成為清室私產,民國三年(1914年) 始對外售票開放。民國十三年(1924年溥儀被驅逐出宮後,頤和園被北平特別市政府接管,改為公園

1949 年後,頤和園一度被中共中央黨校圈佔。多位共產黨政要以及毛澤東故交(如柳亞子江青) 均曾在園中的聽鸝館等處居住。1953年起,頤和園作為公園對公眾開放,其後經歷多次大 修。













此張取自{維基百科


以下有旅遊相關連結.

  宫廷与生活区是颐和园中最重要的游览景区之一,原是封建帝王起居办公的场所。这里包括慈禧太后居住的乐寿堂,光绪皇 帝居住的玉澜堂,光绪皇后居住的宜芸馆,帝后上朝的仁寿殿,以及慈禧兴建的德和园大戏楼等。  
  颐和园长廊横亘于昆明湖岸、万寿山前,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长728米,共273间。长廊自东向西有四座八角亭,象征着一年中的四季,分别名为 “留佳”、“寄澜”、“秋水”、“清遥”。沿途景致美不胜收。  
  佛香阁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雄踞于万寿山上,巍峨壮观。景区内的宝云阁(铜亭)乃世界之最,万寿山昆明湖碑记录着乾隆兴 建清漪园的历史。排云殿等建筑则是在清漪园时期被英法联军烧毁的大报恩延寿寺基址上建造起来的。  
  东堤地区视野开阔,是观颐和园大景的好去处。它自身的主要景点有:春来水暖它先知的知春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文昌 阁,昆明湖中的仙岛--南湖岛(龙王庙),仿卢沟桥而建的十七孔桥,以及名闻遐迩的镇水铜牛。  
  西堤系仿杭州苏堤而建。东望昆明湖波光粼粼,西眺玉泉近若咫尺,北望万寿山雄浑壮观,南望湖岸绿柳飞扬。其上六桥点缀南 北,景明楼仿岳阳楼而建,可远望,亦可望远。由于时间的关系,偶尔来游的游人足迹罕至此地,着实遗憾。  
  前山东部点缀着众多的亭台阁轩,虽无园中最著名的景点,却是幽静清爽之所。解放前夕,这里进行过解放军与傅作义方面的谈 判,达成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毛主席在这里和柳亚子先生曰:“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万寿山西部有一组重要的景点建筑——“画中游”,它依山而建,和万寿山东部的重点建筑景福阁处在对等的位置上。 此组建筑,正面有一座两层的楼阁,左右各有一楼,名“爱山”、“借秋”,阁后立有一座石牌坊,牌坊后面的殿名日“澄晖阁”。建筑之间有爬山廊。画中游由于 地处半山腰,建筑形式丰富多采,楼、阁、廊分别建在不同的等高线上,从远处望去,在青山翠柏中,簇拥着一组由红、黄、蓝、绿琉璃瓦覆盖着的建筑群体,它高 低相宜,深暗得体,酷似一轴中国山水画。  
 
  石舫是昆明湖的又一著名的建筑。舫,作为建筑形式是从临水的厅堂发展而来的。在私家园林中,不可能围进自然湖泊,只是开 挖有限面积的水池构成水景,并用条石搁架小桥,要在池内泛舟就施展不开,因此构筑临水的船形厅堂来弥补这一缺憾。全在水中的船形建筑称为“不系舟”、“石 舫”。颐和园的石舫长36米,舱楼仿造外国游艇,就形式和长度而言,在同类园林建筑中,可说是独一无二的了。  
   谐趣园初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名惠山园,仿江南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乾隆《惠山园八景诗序》称:“江南诸名墅,惟惠山秦园最古,我皇祖(康熙) 赐题日寄畅,辛未春南巡,喜其幽致,携图以归,肖春意于万寿山之东麓,名日惠出园。一亭一径,足谐其趣。”当时谐趣园有八景:载时堂、墨妙轩、就云楼、淡 碧斋、水乐亭、知鱼桥、寻诗径、涵光洞。嘉庆十六年(1811年),经过一番大修,改名谐趣园。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又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 重修。  
  后山东部最显著的标志多宝塔,又称多宝琉璃。它位于万寿山后山东部,和“花承阁”、“六兼斋”同为一组建筑群体。此组建 筑于1860年被焚毁。现有“花承阁”和“六兼斋”只剩有建筑遗址。在那场大火中,多宝塔因为是用五彩琉璃修筑的,没有木料,故免于难。200多年来,它 一直矗立在万绿丛中。  
  乾隆朝是修建喇嘛寺院最盛的时期。乾隆二十年,平定准噶尔叛乱,得到蒙古厄鲁特等四部中有关人物的支持,乾隆派大臣、测 工、画工去西藏描摩三摩耶庙,仿该庙在万寿山后山和承德建二处寺院。,在万寿山后山中轴线上所建的寺庙主殿为须弥灵境和香岩宗印之阁。  
   万寿山后山西部,原来几处著名的小园林,经过1860年、1900年帝国主义侵略军的两次破坏,仅乘下残垣断壁和荒台废基。行至后山中御路的西路,道边遍 植丁香,老干新枝的道路上方交结连理,漫步其中,只见阳光从绿叶的空隙中投下稀疏的光斑,在路面上微微晃动。若是开花时节,清香四溢、沁人肺腑,不知何时 开始,都称这段路为丁香路,路旁的小院原名悦欣庄也被改称为丁香院了。  
  蜿蜓于万寿山后山脚下的后溪河自然朴素饶有江南的景趣,这里最著名的建筑是仿照江南水乡的水街兴建的买卖街。买卖街,俗 名苏州街,位于万寿山后山四大部洲中轴线下,后溪河的中心部位,以一座三孔石桥为中心向两侧展开。两岸60余座铺面鳞次栉比,以河当街,以岸做市,非常有 趣。  
  昆明湖中完整的三岛布局是中国传统“一池三山”模式所表现的最后一年,也是仅存的一处。大大小小的岛屿和建筑或远或近浮 于碧波荡漾的昆明湖中,构成了封建帝王刻意追求的神仙之境。  
  这里介绍的是曾被慈禧划出园外的“耕织图”,以及与颐和园(地理和政治上)相关的几处园外景点。


台長: 春秋玉閣
人氣(18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