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7-22 20:55:14 | 人氣73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頤和園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景觀

頤和園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為主,昆明湖占頤和園總面積的四分之三。萬壽山分為前山、後山兩部分,前山有長廊排雲殿佛香閣智慧海石舫樂壽堂國花台聽鸝館、畫中游等景點。後山中路為規模宏大的漢藏風格寺廟殿宇,周圍點綴以 數座小型山間園林,有蘇州街諧趣園花承閣賅春園丁香院四大部洲須彌靈境、香岩宗印之閣等建築。昆明湖中有一島,名南湖島。昆明湖兩岸仿照西湖修 了東堤西堤

 前山

仁壽殿
  • 東宮門:為頤和園的正門。門前有兩隻銅獅,是清漪園遺物。宮門前的雲龍石階 是圓明園安佑宮遺物。門額上「頤和園」三字為光緒帝御筆。宮門前有大廣場,南北兩側為朝房,前有大影壁。 東宮門之北、園牆之內,原為嬪妃命婦所住的院落「東八所」,現被隔出頤和園,改為飯店。
  • 仁壽殿:在頤和園東宮門內,是園中坐朝聽政的正殿。乾隆時名為勤政殿,光緒時重建,改為現名。殿為東向,面闊九間,單檐卷棚歇山頂,兩側有南北配殿,前有銅麒麟、 壽星石,東為仁壽門。殿北有水井「延年井」,殿後為巨大的獅子林假山,仿蘇州獅子林,堆山所用的劍石、石筍圓明園正大光明殿後假山遺物。
  • 玉瀾堂:在仁壽殿西,始建於乾隆十五年,後重建,成為皇帝在園中居住的地 方。正殿即玉瀾堂,原為一四通八達的穿牆殿,光緒皇帝曾經被囚禁於此,因此殿北的後門 用磚牆砌死。前院東配殿名霞芬室,西配殿為藕香榭,兩殿的門內亦可見圈禁光緒帝的圍牆,是一處重要的歷史遺迹。正殿地 磚上原有坑窪洞痕,為光緒帝被囚禁時用手杖擊地發泄而成。玉瀾堂西側另有夕佳樓,樓西為鄰水過道,蜿蜒曲折,稱為「九道灣」。
玉瀾堂及宜芸館西立面,左側後方為德和園
  • 宜芸館:在玉瀾堂北面,乾隆時是藏書之所,光緒時改為皇后住 所。院門為垂花門,稱宜芸門,門內側牆壁上有10塊石刻,是乾隆帝摹寫的名家法帖,原藏於惠山園內,重建時移此。正殿為宜芸館, 東配房稱道存齋,西配房稱近西軒,均沿用乾隆時舊名。戊戌政變後,玉瀾堂與宜芸館之間的通道也被磚牆切斷。宜芸館北門有飛閣復道通至德和園戲台。
  • 德和園大戲樓:頤和園中看戲的地方,原為乾隆時期的怡春堂。樓高21 米,三層,結構與圓明園同樂園清音閣和避暑山莊清音閣相同(與紫禁城暢音閣不同的地方在於其外形是卷棚頂,且覆灰瓦),是清朝最大的戲樓之一,三層舞台間有天地井相通,南部有兩層的扮戲樓,北部為看戲用的頤樂殿。
  • 樂壽堂:慈禧太后居住的地方,門外有水木自親碼頭,有牌坊, 是清宮中最早安裝電燈的地方之一。院子分為三路,中路樂壽堂為慈禧太后居所,中部為起居空間,內有寶座、御案、圍屏、宮扇,西間為寢宮, 東間為更衣室。堂前陳列銅鹿、銅鶴、寶瓶,取「六合太平」諧音。寢宮內的文物有用珍珠瑪瑙翡翠製 成的花籃,用金銀和各種寶石鑲嵌的四季花卉壁畫等。 樂壽堂前有明代米萬鍾遺留的「青芝岫」巨石,院中栽培玉蘭海棠牡丹, 取「玉堂富貴」之意。後院原有乾隆時期遺留之古玉蘭樹,2005年枯死移除。東跨院後半部稱「永壽堂」,為太監總管李蓮英住所。西跨院北部有假山,以及坐落于山上的扇面殿「揚仁風」。揚仁風院 落西南角即長廊入口。
頤和園長廊
  • 長廊:東起樂壽堂西院,西至石丈亭。長廊長達728米,共273間,其間點綴 以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亭子,以及魚藻軒、對鷗舫兩座對稱的點景建築。長廊背山面水,平面呈展翅蝙蝠形 狀(取福字諧音),不僅把各處景點有機地串聯起來,本身也是頤和園中一處最有名的景觀,長廊上有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湖風景、二十四孝、中國古代詩歌和神話故事(如張敞畫 眉、牛 郎織女張良納 履等)、山水花鳥等圖畫,共計一萬七千餘幅。
排雲殿
  • 排雲殿:在萬壽山前山中部的建築中軸線上,原址為大報恩延壽寺,1892年重修,是慈禧太后做壽時接受賀拜、舉行慶典 的地方。「排雲」二字出自晉朝郭璞「神 仙排雲出,但見金銀台」的詩句。排雲殿正門為排雲門,門前有雲輝玉宇牌坊,兩側有十二屬相石。 排雲門和二宮門之間有方形的蓮池,池上架金水橋,兩門內分別有紫霄、玉華、芳輝、雲錦四座配殿。排雲殿正殿為頤和園內等級最高的建築,建在九級漢白玉台基上,七間五進,重檐歇山頂,黃琉璃瓦,左右兩側有耳殿,各殿之間有復道相連,橫列共計二十一間。排雲殿之後為德輝殿,再後為高42米的石砌高台,沿台前八字樓梯「朝真磴」可向上通往佛香閣。排雲殿東為介壽堂,西為清華軒,清朝時均為命婦退居之所,現被頤和園作為別墅出 租,不對遊人開放。介壽堂內有連理柏和紫玉蘭各一株,頗為名貴。
從排雲門遠眺佛香閣
  • 佛香閣:位於萬壽山前山正中位置,為鐵力木修建的八角形三層樓閣,高41米,上覆綠剪邊黃琉璃瓦,是頤和園內體量最大的 建築。閣內供奉接引佛,每月朔望,慈禧太后在此燒香禮佛。佛香閣原為九層佛塔延壽塔,修築到第八層時乾隆帝下令拆毀,仿武昌黃鶴樓改建閣樓。
眾香界
  • 智慧海:位於萬壽山山巔,為無梁佛殿,全部為五色琉璃磚砌成,色彩絢麗,圖 案精美,壁面嵌有1000多尊佛像。外牆下半部琉璃磚上的佛像頭部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悉數鑿毀。殿內觀音像為乾隆時所造。殿前有琉璃牌坊,其上石額構成「眾香界」、「祗樹林」、「智慧海」、「吉祥雲」四句偈語
  • 萬壽山昆明湖碑:在排雲殿之東,碑上有乾隆御書「萬壽山昆明湖」六 字,碑後是乾隆所撰《昆明湖記》,講述修建清漪園的理由。碑左右各有一座亭子,亭內有「轉輪 藏」木塔,塔中有軸,推之使其轉動。此處仿杭州法雲寺藏經閣而建,不對遊客開放。
  • 寶雲閣:在排雲殿之西。又稱「銅亭」。建於乾隆20年(1755年), 高7.55米,重41.4萬斤,蟹青冷古銅色仿木結構,樑柱、椽瓦、斗拱、 門窗、對 聯全部用銅鑄成。門窗原被八國聯軍掠走,在1980年代由海外華人購得,捐給頤和園。
石舫
  • 石舫:名清宴舫,是一半入水的兩層石舫,長96米,上原有中式艙樓,1860年被焚,光緒重建時改為木製仿西洋大理石艙樓,並在石舫兩側加造明輪。石舫西北為小島,島上原有西所買賣街,兩 岸仿揚州瘦西湖景色。
聽鸝館
  • 聽鸝館:在萬壽山前山西部。內有兩層戲樓一座,在修建德和園大戲樓前,這裡 是慈禧太后聽戲的主要場所。館內古柏參天,館外有杏樹和翠。聽鸝館現為聽鸝館飯 莊,經營仿清宮廷菜肴,內設貴壽廳、福壽廳、壽膳廳等十個餐廳。
  • 畫中游:在萬壽山西部,依山而建,中為八角形兩層樓閣,東西為兩樓兩亭,東 樓名「借秋」,西樓名「愛山」。各建築間有爬山游廊和石洞相通,錯綜複雜,猶如迷宮。站在亭上四周環顧,有置身於畫中之感。
  • 前山東部:有景福閣、自在庄、含新亭、養雲軒、意遲雲在、千峰彩翠、無盡意軒、寫秋軒、國花台等點景建築。無盡意軒和自在庄清朝為命婦退息之所。 景福閣為慈禧太后觀賞雨景、月景之地。
  • 前山西部:有邵窩殿、雲松巢、湖山真意、山色湖光共一樓、石丈亭等點景建築。邵窩殿之名取南北朝宋朝邵 康「安樂窩」典故,雲松巢取李白「吾將此地巢雲松」詩句,兩殿現均為頤和園工作人員休息處。

長廊西端,石丈亭北有一組院落,稱「西四廳」,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移居頤和園時將珍妃囚 禁於此。西四廳西北有貝闕,又稱宿雲檐,乾隆時是清漪園的西門,上供關帝銀 像。貝闕向北有並列的石橋兩座,東橋低平,西橋為拱橋。清漪園時期園牆從兩橋中間穿過,西橋在園外,東橋在園內。

 後山

蘇州街
  • 諧趣園:位於頤和園東北角。此園是乾隆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下江南 時,看了無錫惠山腳 下的寄暢園,仿其意而建,自然保有江南園林之美。諧趣園原名惠山園,1811年曾經改建並改為現名,為萬壽山東麓的園中園。 這座園有「到門唯見水,入室盡疑舟」之美譽。園內水多橋多,最著名的橋是知魚橋。此橋橋身低平,貼近水面,能讓遊客觀賞魚群在水中來回穿行。橋坊上 有乾隆皇帝命題的詩句。諧趣園的北部是正殿涵遠堂,此堂原為慈禧太后在此水池釣魚時休息之用,殿內裝飾精美雅緻,在頤和園里可說是上乘之作。另外,環繞水 池的游廊是一條景色多變的的遊覽路線,隨著每一轉折,必有新的景色出現在眼前。
諧趣園雪景
  • 四大部洲:位於後山中部中軸線上,仿照西藏扎 囊縣的著名古寺桑耶寺,為漢藏風格的宗教建築群,居中為漢式建築香嚴宗印之閣,內供藥師如來阿彌陀三尊佛像,香嚴宗印之閣四周環繞藏式的四大部洲殿、八小部洲殿、日殿、月殿、四色塔。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中的普寧寺布局與此相似。香嚴宗印之閣下原為須彌靈境殿,1860年被焚毀,未修復。須彌靈境殿前為松堂,是一座長方形廣 場。
  • 花承閣琉璃塔:位於後山東部,原為半圓形高台建築,1860年被焚 毀,現存琉璃塔一座,太湖石及漢白玉浮雕海 獸台基一座,以及柱礎、石階遺迹。琉璃塔下部的佛像頭部被紅衛兵鑿除。
  • 賅春園遺址:位於後山西部,為乾隆時修建的一處小型園林,園內最大建築 為清可軒,是乾隆帝的書房,依崖而建,以石崖為其南牆。西隔桃花溝為丁香院,院南山崖上有香雲窟石洞,洞內有乾隆題詩和石座,洞西有十八羅漢摩崖石刻。賅 春園1860年被焚毀,僅存園門一座,但台階、殿基和部分圍牆保存完好。
  • 綺望軒遺址:位於後山西部山腳下,後湖旁。為乾隆時修建的一處小型園 林,構造巧妙,地面隱蔽處有山洞,向下可直通湖邊石岸碼頭。

 東堤

文昌閣
  • 文昌閣:得名於文運昌盛,是一座城關式的建築。清漪園時期,文昌閣為其東南門,上有三層高閣,重建頤和園時改為兩層建 築。文昌閣旁有新建的文昌院,展出頤和園文物。
  • 知春亭:位於文昌閣北,重檐四角攢尖頂,四面臨水。亭畔山石桃柳點綴,每當湖水解凍,知春亭總是向人們報以春意。每年昆明湖解凍,多由此始。
  • 廓如亭:坐落於東堤中部,十七孔橋東端。重檐八角攢尖頂,佔地130平方 米,由內外三層24根圓柱和16根方柱支撐,是中國單體體量最大的亭式建築。
  • 銅牛:鑄於1755年,在牛背上刻有「金牛銘」敘述了鑄造的意義。直到如今,銅牛已看過昆明湖的各種滄桑變化。銅牛旁有廓如 亭,是中國園林中體量最大的園亭。

 南湖島

南湖島,遠處為中關村的高層建築

南湖島在昆明湖的南部,佔地1公頃左右,通過十七孔橋與東堤相連。島上有堆起的假山。有擺渡船來往於南湖島和長廊附近的碼頭。島上有涵虛堂、鑒遠 堂、月波樓等建築。

十七孔橋
  • 十七孔橋:兼有蘇州寶帶橋與北京盧溝橋的特點,橋上雕有神態不同的石獅共544隻,各石獅威猛兇武,形象生動。橋長150米,寬8米,呈拱形,有十七個 不同大小橋洞。
  • 龍王廟:即廣潤靈雨祠,宮中祈雨之所。為乾隆拓挖昆明湖之前遺留的重要建 築。昆明湖向東開拓時,保留廟址及周圍土地,形成南湖島。慈禧太后由水路入頤和園時均在祠前碼頭下船,進入祠內燒香。
  • 涵虛堂:在南湖島北端,隔湖與佛香閣相望。乾隆時名為望蟾閣,為三層建築,仿江西滕王閣,是觀看昆明湖水操的地方,光緒重修時改為單層建築。樓下有石洞和碼頭。

 西堤

夕陽下的西堤
玉帶橋
耕織圖石碑


西堤是仿照杭州西湖蘇堤建 造的,一共有六座橋,分別是,界湖橋,豳風橋,玉帶橋,鏡橋,練橋,柳橋。還有一座景明樓。

  • 界湖橋:是昆明湖與後湖兩湖之間的界橋。
  • 玉帶橋:是西堤六橋中唯一一座拱橋, 橋下原為通往玉泉山的水路。過去清宮帝後由頤和園乘船至玉泉山,便由此橋下通過。
  • 豳風橋:原名桑苧橋,為避道光帝名諱而改名。橋上有亭。
  • 景明樓:名字得自宋代范仲淹岳陽樓記》中「至若春和景明」一句,樓形製取自元代趙孟俯所繪之《荷亭納涼圖》。1860年被焚毀,1992年重 建。樓分三座,並列排開,周圍景色開闊,有置身岳陽樓之感。
  • 鏡橋:始建於乾隆年間,光緒時重建。橋名出自唐代詩人李白「兩水夾明鏡,雙橋 落彩虹」的詩句。
  • 練橋:名字出於南朝詩人謝眺《晚登三山遠望京邑》:「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 練」的詩意。
  • 柳橋:名字出自杜甫詩句「柳橋晴有絮」,在西堤的最南側。
  • 耕織圖景區:乾隆時修建,模仿民間耕織生活場景,有延賞齋、蠶神廟、玉河齋、水村居。慈禧太后重修頤和園時將其圈出牆 外,設立水操學堂。1949年後耕織圖地區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佔用,創辦造紙廠。為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頤和園於2003年將 耕織圖地區劃入園內,並復建了古建築。該景區內有崑崙石碑「耕織圖」、水操學堂、水村居、日本贈 送給慈禧太后的永和輪殘骸等展品。

 頤 和園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地位

頤和園是清朝三山五園中保存狀況最好的一座,也是清朝,乃至中國帝制社會史上最後修建的一座超大型皇家園囿。此外,頤和園還是自漢武帝建章宮首創「一池三山」模式以來,最後一座、以及僅存的一座保留著這種模式的宮苑。此外,由於規劃於清朝的鼎盛時期,這段時期也 是中國古典園林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因此頤和園/清漪園積澱了深厚的中國園林文化傳統,成為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集大成者。凡舉中國造園藝術中的山水規 劃、借景驀擬對景等手段,都在頤和園中得到體現,其氣魄之壯麗甚至超過了平地起造的圓明園和山地構築的靜宜園,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登峰造極之作。


/////////////////////////////////以上 維基百科////////////////////

台長: 春秋玉閣
人氣(73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