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這兩篇是論文級的. 科學解釋.
///////////////////////////
論出土古玉的五大特徵
玉器長久埋在密閉的墓穴或土壤之中,受溫度,濕氣,壓力及坑內其它酸鹼物質等的影響,將使玉器本身分子
結構漸次發生改變;而玉石中所含的鈣,硒,氟及結晶水等元素又極其活躍,
一旦游離散失後將使其孔隙變大,致坑內及土壤中的各類物質便會經此慢慢侵入肌裡,
而藉由內外元素交互作用所產生的化學,物理變化後,非僅會形成各種絢麗多彩的沁色甚且也會隨著質變的加深進而衍生出多樣的次生結構體
;不過,出土古玉也有未產生變化者--戰國 兩漢 玻璃光出土件
,應係戰國早期入土,卻同樣保有原玉質而未有任何變化.但這畢竟是少有的特例,
經考古文物證實一般而言,玉器入土百年以上就會產生沁色與質變~
當然,玉質本身結構及坑口環境是重要決定因素.
,上手玉器亦有相當數量,累積經驗所得,綜結出土古玉器表常見特徵後,
歸納成五字訣~坑,斑,沁,裂殘,皺
,歲月造成的滄桑與痕跡經由人工是無法一蹴而成的,
只要能把握住訣竅(最好三項以上)則必可避免上當生悔;
其實出土古玉的表徵就如同老人的皮膚一樣(痘痕,皺紋,傷疤,老人斑.....)是躲不過明眼的.
一.坑:
1.蛀孔--(外物質造成)
孔洞似經蟲蛀而成;一般口徑小且深,特徵為洞口較窄,內部相對較寬廣,以高倍放大鏡觀之,狀似迷你型鐘乳岩洞,而洞旁常圍有一層質鬆的粉狀圈,洞內則可見網狀或球面狀體,亦或有不規則的細小針狀結晶橫生.(現在仿古 可以強鹽酸 照成.但細看依究可分別)
2.蝕坑--(外物質造成)
受酸鹼物質侵蝕而形成的凹陷腐蝕現象,面積稍大且淺,形態亦不規則(類似燒燙傷癒合之皮膚或天花遺留之疤痕);受蝕部位仍保有如原玉表一般之油潤與光澤.(仿古可作出 類似樣子)
3.螞蟻腳--(內物質 玉皮變化)
玉表受蝕所形成之點狀凹痕;坑小而淺,有如螞蟻走過的足跡.因沁點上一般多留有褐色沁附著,
4.釘金沁 (內物質 玉表面 凹陷 塌陷現象) 另外說明
二.斑:(可能是 坑口 外物質 依附在玉器表面現象)
1.松針--形同密集之小撮松針或羽絨,一般於水沁部位最為常見.
2.霉斑--為灰黑或灰綠色狀似雪花之小斑點,緊貼於器表之下.
3.癬斑--有如皮膚癬一般,成小顆粒狀突浮於器表,形態顯乾澀.
4.熔斑--玉表形同熔蠟般的不規則起伏變形,狀似小麵包並具油潤蠟酯光澤.
5.晶斑--為不規則塊狀或片狀,甚或成花瓣形,其色澤明顯與周邊有別;或潛於器表之下或呈痂狀突起.
三.沁:
沁: 這字 要透過( 地質學 礦物學 物理化學才能 融會貫通 )
是大自然的傑作也是其它古董所沒有的現象,
天然沁色呈漸次暈染(擴散),過度有序且深入肌裡,
受沁後的玉件其細膩質感並不受影響且越盤越潤,
沁色 程度 會依.玉種不同.墳墓坑口不同. (入土)時間長短. (出土)時間長短.盤玩與否....
而有各式各樣的變化.這也是玩古玉 20~30年的藏家 .樂此不疲的原因.
注意: (仿古玉器.玉件細膩被破壞 所以 必然乾澀..會浸油臘來掩飾.)
假以時日甚至會產生色差變化,這也正是盤玩古玉誘人之處;
由於作用物質與條件的不同所顯現的沁色也千變萬化,其中比較特殊者有:
1.水銀沁. 黑漆古.--目視呈黑色;
黑色沁之成因,當極可能係土壤中的外來物質慢慢侵入玉裡所致.該類玉件在燈光下以放大鏡仔細觀之,
黑中多會透著咖啡紅,有些或可見閃閃銀色光點;而且另有一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
於受沁部位一般都可發現有極細微之樹根鬚狀凹痕散佈.
2.牛毛紋--特徵是沁紋均順著同一個方向成細絲狀分佈,細短卻不雜亂;真牛毛紋必有部分會呈凹陷現象.
3.釘金沁 玉質本身玉表皮凹陷造成. (現在 仿古還沒有破解 .如何讓玉表面 自行凹陷)
四.殘:
象牙白.雞骨白(地火.人為.後仿)--色如煮熟的雞骨;該等玉器比重相對較輕,硬度亦低.
(地火)天然形成(坑口高溫造成) 之雞骨白表面會有一層白化包漿,
散發出古磁般柔和光澤,部分有開窗可見原玉質甚或透光;
偽作者除器表乾滯毛澀外,以火燒製而成者會留有爆裂紋(火劫紋);
若是化學物品做偽,則表面雖白卻無法深入玉裡,在強光照射下不是通體透光就是完全不透的死白.
仿古 用微波.電度 窯燒....仿造出更難分辨真假 雞骨白.
建議白化古玉.都不要買.因為玉質已經死掉.
1.天殘(缺)--玉件經切割定樣後,碾琢成形時為顧及器物之整體佈局或造形而不得不保留玉表開料時遺留之缺陷~當然,此一缺陷必須無傷大雅!
2.地殘(裂)--除常見的經由酸,鹼物質侵蝕或風化所造成之殘缺外,較特殊者有:
(1)冰裂紋--形同古磁表面的開片,亦如防爆玻璃受擊後的裂紋;整件器物看似即將散裂,但實則完好亦可盤玩,且側視器表卻不覺紋線存在.
(2)縫裂紋--玉器入土後因本身質地結構的變化或受地熱,地壓等外力長期的作用而產生裂紋;一般言,此類紋線均有明顯之凹陷現象,但並未列透至另面,亦未斷開.
3.人殘(崩)--因挖掘作業疏失或把玩不慎對器物所造成之傷害;另;後期加工,改造亦當屬該列,這類器物個人以為最不值得收藏與把玩.
五.皺:(橘皮)(蛤蟆皮)
1.凹陷--器物邊緣或表面受沁較重處所出線的萎縮現象.
特徵是器物雖因而有所變形,但原有的紋飾依然隨形連續並未中斷,否則必然是殘件!
2.波浪紋--玉器表面因收縮而形成高低起伏不規則的紋線
///////////////////////////////////////////////////////////////////
5000~8000年 玉學 高深莫測
研究 學者 著作 如天書般.
新手 看到想吐是正常的.
明清件 只要 玉質好 工細 就是好玉器.
但明清 也有相當玉器出土 只是 出土皮殼包漿細微 沁痕微淺..
但還是有相當 參考價值.
沒聽過 那一藏家 看不懂明清件出土件 還能分辨 隋唐件...更不用說 戰國 兩漢玉器.
閱千曲 而後知音 ..... 觀千劍而後視器.. ..
你看過 千件 真的 明清玉器嗎?????
10月 歷史博物館 有 台灣知名藏家 玉器展出.
故宮博物院 多寶閣玉器 都是 好學習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