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社的編輯在MSN上丟過來了舒國治的電話號碼,並且不忘提醒「別忘了下午再打,他作息從下午開始」。
我問:「這個書展獎的專題是一定是要問跟這本《台北小吃札記》有關係的題目嗎?」
「不然你想問什麼?」
「我想知道這個傢伙不上班,終日遊手好閒的錢到底從哪裡來的。」
「隨遇而安,能混且混,個性迷糊,自欺欺人」這位55歲的歐吉桑曾這樣形容自己,他的生命似乎沒有工作這件事,「一九八三年,二十啷噹的他,推開纔溫熱的copywriter文案,站起身來,舉步出發。從此再也不曾停下。」網站上如是說道,三十一歲到三十八歲的黃金歲月都在美國閒晃,品題南來北往的公路風景如同時尚達人賞析各款時尚經典包。寫風景、寫電影、寫小吃、寫散步,但敘述之中沒有迷戀的意思,歐吉桑珍惜文字,快樂悲哀淺嘗則止,清朗磊落是他指點的旅途光景,同時也是文風。
《理想的下午》、《門外漢的京都》、《流浪集》,舒國治寫得很少,卻走得很遠。用這種態度過活到底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耐呢?撥電話的當下內心湧現的OS是這樣子的:「舒老師,你沒有經濟壓力嗎?難道華納威秀旁邊那塊菜園是你們家的還是怎樣?」
腦海中已經羅列了兩遍該講的客套話,電話還是沒有人接。
隔了6個小時,再隔6個小時,反覆撥打響直接切語音信箱。
難道人會是在台北某個安靜的小巷中喝魚丸湯,不會跑去京都某寺院旁邊吃湯豆腐了吧?﹗
打了雜誌社編輯給的另一隻家中的電話,回應我的則是ABBA的《Happy New Year》。瑣碎的等待時光,足以把《台北小吃札記》重讀一遍。
老實說這不是一本典型的美食指南,被點名的攤販絕大部分都不走燈光美、氣氛佳那個路線,攤位極可能位在老舊國宅巷弄或城市郊野,店面也鮮少可以舒舒服服坐下來哈啦聊天。況且歐吉桑介紹小攤的口味極為清淡,一點也不麻辣刺激,完全暴露了自己極有可能是胃弱或消化系統不好之人。
那些小攤從來都不在朝九晚五、週休二日,所謂「正常生活」的動線當中。不結伴的歐吉桑所事事探街訪巷,在某個大隱於市的小巷「乍見煙汽,進入一探是麵攤,便生了一吃的濃興」,You are what you eat,一碗清湯掛麵的清淡鮮甜也是一種人生滋味。
後來雜誌社編輯打來說舒老師出門遠遊了,要下個月中才回來。
問我可要那時候再作訪問。我說不用啦,電話中的ABBA的新年快樂就當作一種回答了。
不去罣礙十天年假,三節獎金等職場瑣事,歐吉桑的歲末年終沒有夕陽黃昏層層逼近的焦慮,中年男人的迷人的旅行書寫,在我看來都像是一種來自未來的激勵和祝福。
文章定位:
人氣(3,270) | 回應(8)|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