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查明"萬金天主教堂(萬金聖母聖殿)"網頁中「清同治12年(1874年)」相對問題 清同治12年是1873年;1874年是清同治13年。 請查明"茄冬西隘門"網頁中「日明治34年(1908)」相對問題 日明治34年是1901年;1908是日明治41年。 請查明"新北勢庄東柵門"網頁中「1897(光緒26)」相對問題 1897年是明治30年;光緒26年是明治33年。 台灣史:「清領時期」是指1683年清國施琅攻台後至1895年馬關條約割台。 中國史:「清代、清朝」是指1644年滿清入關後至1912年民國成立。 「清代、清朝」和「清領時期」有時間差,相差超過半世紀。 台灣在日治時期以「明治、大正、昭和」紀年,不以「光緒、宣統、民國」紀年。 法定度量衡重量單位是「公噸」;長度單位「公尺」是英文小寫「m」,「公分」是英文小寫「cm」。 請屏東縣政府文化處更正在文建會文化資產網頁問題 外觀特徵 「當地為正統日氏風味的建築聚落」改為「當地為正統日式風味的建築聚落」 簡介 「光復後」改為「二戰後」 外觀特徵 歷史沿革 「清代文獻如清康熙59年」改為「清領時期文獻如清康熙59年」 外觀特徵 「臺閩地區已指定公告的古蹟中」改為「國內已指定公告的古蹟中」 室內特徵 (1)警察局「國民政府時期改建為混凝土的建築」改為「二戰後時期改建為混凝土的建築」 外觀特徵 「臺閩地區已指定公告的古蹟中」改為「國內已指定公告的古蹟中」 室內特徵 (1)警察局「國民政府時期改建為混凝土的建築」改為「二戰後時期改建為混凝土的建築」 歷史沿革 「因建材均來自大陸」改為「因建材均來自中國」 「第五堂則為日據時期增建」改為「第五堂則為日治時期增建」 「此種神位之供奉形式移植自大陸」改為「此種神位之供奉形式移植自中國」 歷史沿革 「所以臺灣光復後」改為「所以二戰後後」 歷史沿革 「書院」為漢民族相當重要的教育體制」改為「書院」為漢人相當重要的教育體制」 「是靖海侯施琅建於清康熙22年(1863年)的府城「西定坊書院」」改為「是靖海侯施琅建於清康熙22年(1683年)的府城「西定坊書院」」 「而有清一朝」改為「而清領時期」 「日據初期殖民統治者為普及教育」改為「日治初期殖民統治者為普及教育」 「臺灣光復後」改為「二戰後」 「清末臺灣雖曾設有大量的書院建築,但歷經日據時期與光復後的變遷與破壞」改為「清領末期臺灣雖曾設有大量的書院建築,但歷經日治時期與二戰後的變遷與破壞」 外觀特徵 「「屏東書院」創建至今已達一百八十餘年」改為「「屏東書院」創建至今已近二百年」 「清末臺灣雖曾設有大量的書院建築,但歷經日據時期與光復後的變遷與破壞」改為「清領末期臺灣雖曾設有大量的書院建築,但歷經日治時期與二戰後的變遷與破壞」 使用情形 「日據初期殖民統治者為普及教育」改為「日治初期殖民統治者為普及教育」 土地使用狀況 「臺灣光復後」改為「二戰後」 外觀特徵 「「屏東書院」創建至今已達一百八十餘年」改為「「屏東書院」創建至今已近二百年」 「清末臺灣雖曾設有大量的書院建築,但歷經日據時期與光復後的變遷與破壞」改為「清領末期臺灣雖曾設有大量的書院建築,但歷經日治時期與二戰後的變遷與破壞」 使用情形 「日據初期殖民統治者為普及教育」改為「日治初期殖民統治者為普及教育」 歷史沿革「在清朝」改為「在清領時期」 構造 「原為清代阿猴城之東門「朝陽門」」改為「原為清領時期阿猴城之東門「朝陽門」」 簡介 「日據時期改名為屏東」改為「日治時期改名為屏東」 「清廷乃設下淡水巡檢分署於此」改為「清政府乃設下淡水巡檢分署於此」 構造 「原為清代阿猴城之東門「朝陽門」」改為「原為清領時期阿猴城之東門「朝陽門」」 歷史沿革 「佳冬於清末屬鳳山縣港東中里」改為「佳冬於清領末期屬鳳山縣港東中里」 「日明治34年(1908)改稱茄苳腳庄」改為「 改稱茄苳腳庄」 「民國34年(1945)戰後調整行政區域」改為「1945年二戰後調整行政區域」 「在清代閩粵關係緊張的情況下」改為「在清領時期閩粵關係緊張的情況下」 簡介 「受到清廷諸多獎賞鼓勵」改為「受到清政府諸多獎賞鼓勵」 歷史沿革 「清廷特頒「懷忠」匾額激勵」改為「清政府特頒「懷忠」匾額激勵」 「清代惠」改為「清領時期惠」 「北柵門於1897(光緒26)年間修築時立有石碑」改為「北柵門於 年間修築時立有石碑」 「進入光復後」改為「二戰後」 簡介 「直到1897(光緒26)年重修至今」改為「直到 年重修至今」 歷史沿革「牡丹社事件促使清廷對臺改採較積極之態度」改為「牡丹社事件促使清政府對臺改採較積極之態度」 「並且此營較可能始自清同治13年(1784)之屯兵」改為「並且此營較可能始自清同治13年(1874)之屯兵」 「我國人素受儒家居想之薰陶」改為「漢人素受儒家居想之薰陶」 「早期番胞居住地方是不隸版圖」改為「早期原住民居住地方是不隸版圖」 「企圖強迫番人漢化,要番人蘿髮穿衣」改為「企圖強迫原住民漢化,要原住民蘿髮穿衣」 歷史沿革「1919(民國8)年開始建造,完成於1931(民國12)年」改為「1919(大正8)年開始建造,完成於1923(大正12)年」 簡介 「1919(民國8)年開始建造,完成於1931(民國12)年」改為「1919(大正8)年開始建造,完成於1923(大正12)年」 使用情形 「臺灣光復後」改為「二戰後」 使用情形 「臺灣光復後」改為「二戰後」 「嘉慶二十二年(丁丑年)」改為「嘉慶二十二年」 「全省僅二對」改為「全台僅二對」 「光緒二十一年」改為「一八九五年」 「等至民國十四年間廟產才歸李朝慶居士接管」改為「等至大正十四年間廟產才歸李朝慶居士接管」 「光復初期的萬泉寺」改為「二戰後初期的萬泉寺」 「於民國三十三年間」改為「於昭和十九年間」 「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第七管理處林邊水源地高壓水塔」改為「台灣自來水公司第七管理處林邊水源地高壓水塔」 登錄理由「與日據時期大鵬灣水上飛機場關係密切」改為「與日治時期大鵬灣水上飛機場關係密切」 主旨「公告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第七管理處林邊水源地高壓水塔登錄為歷史建築」改為「公告台灣自來水公司第七管理處林邊水源地高壓水塔登錄為歷史建築」 現狀 「因此本建築之設計施工較台灣地區其他郡守官邸精緻許多」改為「因此本建築之設計施工較國內其他郡守官邸精緻許多」 「光復後由軍方接收並改變作為軍人服務站迄今」改為「二戰後由軍方接收並改變作為軍人服務站迄今」 現狀 「 光復後由軍方接收並改變作為軍人服務站迄今」改為「 二戰後由軍方接收並改變作為軍人服務站迄今」 使用情形 歷史沿革「臺灣島是以福建漳泉兩府為主的同胞最先到達」改為「臺灣島是以福建漳泉兩府為主的人民最先到達」 創建年代「清光緒年間光緒25年」改為「日明治年間明治32年」 竣工年代「清光緒年間」改為「日明治年間」 簡介 「古厝約興建於民國前10年」改為「古厝約興建於日治時期明治32年」 歷史沿革 「日本與清廷交涉後,得知清廷視生番為「化外之民」」改為「日本與清政府交涉後,得知清政府視生番為「化外之民」」 「清廷得知消息後」改為「清政府得知消息後」 「臺灣光復後因交通道路及學校用地的拓建」改為「二戰後因交通道路及學校用地的拓建」 「光復後的恆春改隸高雄縣」改為「二戰後的恆春改隸高雄縣」 「係清代所建城池中較為完整保存的古城」改為「係清領時期所建城池中較為完整保存的古城」 室內特徵 「恆春城因清朝國防需要而建」改為「恆春城因清政府國防需要而建」 簡介 「清廷派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至臺灣辦理海防」改為「清政府派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至臺灣辦理海防」 室內特徵 「恆春城因清朝國防需要而建」改為「恆春城因清政府國防需要而建」 歷史沿革 「民國30年(1941)時」改為「昭和16年(1941)時」 「在民國30年(1941)時」改為「在昭和16年(1941)時」 「則有大陸的兵營借住於此」改為「則有中國的兵營借住於此」 室內特徵 「裝飾是 我國南方傳統建築的重要特色之一」改為「裝飾是 漢人傳統建築的重要特色之一」 室內特徵 「裝飾是我國南方傳統建築的重要特色之一」改為「裝飾是漢人傳統建築的重要特色之一」 歷史沿革 「蕭氏子孫在清代有六位秀才」改為「蕭氏子孫在清領時期有六位秀才」 「蕭氏族人在日據時期設立的學堂「課餘軒」」改為「蕭氏族人在日治時期設立的學堂「課餘軒」」 簡介 「蕭氏子孫在清代有六位秀才」改為「蕭氏子孫在清領時期有六位秀才」 「蕭氏族人在日據時期設立的學堂「課餘軒」」改為「蕭氏族人在日治時期設立的學堂「課餘軒」」 現狀 「蕭氏族人在日據時期設立的學堂「課餘軒」」改為「蕭氏族人在日治時期設立的學堂「課餘軒」」 歷史沿革 「創建時期估計約在清末民初時期」改為「創建時期估計約在日治明治時期」 「最遠約可推斷為清末時期之施工法處理方式」改為「最遠約可推斷為日治初期之施工法處理方式」 創建年代「日大正年間」改為「日明治年間」 竣工年代「日大正年間」改為「日明治年間」 歷史沿革 「東港於光復初期」改為「東港於二戰後初期」 簡介 「東港於光復初期」改為「東港於二戰後初期」 歷史沿革 「明朝永曆十八年」改為「明永曆十八年」 「清廷為了剿番安民」改為「清政府為了剿番安民」 「民國十六年」改為「昭和二年」 「民國十七年農曆三月下旬」改為「昭和三年農曆三月下旬」 「民國十八年正月」改為「昭和四年正月」 「並採購建材等均由真人御駕親臨全島或唐山內陸」改為「並採購建材等均由真人御駕親臨台灣或唐山內陸」 「是由大陸漂流到北勢寮外海」改為「是由中國漂流到北勢寮外海」 「全省鰻苗絕跡不見縱影」改為「全台鰻苗絕跡不見縱影」 「民國二十六年七七事變後,日本惟恐本省同胞受民族意識的影響」改為「昭和十二年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本惟恐台灣民眾受民族意識的影響」 「在民國十七年農曆三月下旬,全島沿海捕不見一魚苗」改為「在昭和三年農曆三月下旬,全台沿海捕不見一魚苗」 歷史沿革 「據曾中厚先生(民國34年生)口述,民國24年左右興建」改為「據曾中厚先生(1945年生)口述,昭和10年左右興建」 竣工年代「民國24年」改為「昭和10年」 簡介 「國民政府來台改為玉光國小」改為「二戰後改為玉光國小」 「據曾中厚先生(民國34年生)口述」改為「據曾中厚先生(1945年生)口述」 「在日據時代」改為「在日治時代」 「光復後該項房產」改為「二戰後該項房產」 「35年訂立契約租賃給學校」改為「1946年訂立契約租賃給學校」 「自民國29年創校以來至今已有69年的歷史」改為「自昭和15年創校以來至今已有七十餘年的歷史」 「自民國29年創校以來」改為「自昭和15年創校以來」 歷史沿革 「曾以研發的「阿緱米」(屏東米)聞名於全省」改為「曾以研發的「阿緱米」(屏東米)聞名於全台」 「光復之後」改為「二戰後」 簡介 「曾以研發的「阿緱米」(屏東米)聞名於全省」改為「曾以研發的「阿緱米」(屏東米)聞名於全台」 「光復之後」改為「二戰後」 歷史沿革 「光復後為台糖子弟小學」改為「二戰後為台糖子弟小學」 「由於溪北國小在光復後曾經有軍隊駐紮」改為「由於溪北國小在二戰後曾經有軍隊駐紮」 外觀特徵 「建築本體中央設有通廊2.85M與玄關迴廊相接」改為「建築本體中央設有通廊2.85m與玄關迴廊相接」 簡介 「光復後為台糖子弟小學」改為「二戰後為台糖子弟小學」 「由於溪北國小在光復後曾經有軍隊駐紮」改為「由於溪北國小在二戰後曾經有軍隊駐紮」 歷史沿革 「國民政府去日本化政策下」改為「國民黨政府去日本化政策下」 簡介 「國民政府去日本化政策下」改為「國民黨政府去日本化政策下」 外觀特徵 「大小約103CM*70.3CM*42.5CM」改為「大小約103cm*70.3cm*42.5cm」 外觀特徵 「大小約103CM*70.3CM*42.5CM」改為「大小約103cm*70.3cm*42.5cm」 歷史沿革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清政府將台灣割讓日本」改為「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翌年清國戰敗,清國將台灣割讓日本」 「日本占領台灣後於1914年重建此碑」改為「日本統治台灣後於1914年重建此碑」 外觀特徵 「民國34年台灣光復後」改為「1945年二戰後」 外觀特徵 「民國34年台灣光復後」改為「1945年二戰後」 歷史脈絡與保存價值 「由此可見荷治時代七佳部落就已是穩定聚落」改為「由此可見荷蘭時代七佳部落就已是穩定聚落」 「國民政府時代山地平地化政策推行」改為「國民黨政府時代山地平地化政策推行」 整體特色 「國民政府時代形式」改為「國民黨政府時代形式」 建築特色 「國民政府時期形式」改為「國民黨政府時期形式」 指定或登錄理由 「日人烏居信平於1922年日據時代興建」改為「日人烏居信平於1922年日治時代興建」 「八十多年來一直以地下堰方式取用林邊溪地下水,一年平均出水量三千萬噸」改為「近九十年來一直以地下堰方式取用林邊溪地下水,一年平均出水量三千萬公噸」 簡要描述 「日人烏居信平於1922年日據時代興建」改為「日人烏居信平於1922年日治時代興建」 「八十多年來一直以地下堰方式取用林邊溪地下水」改為「近九十年來一直以地下堰方式取用林邊溪地下水」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有老一輩和年紀小的十二~十三歲的小女生穿著綢緞做的白色中國式的上衣及褲子,縫綴紅色中國鈕扣」改為「有老一輩和年紀小的十二~十三歲的小女生穿著綢緞做的白色中式的上衣及褲子,縫綴紅色中式鈕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