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AIDA是源於無知、好奇、無聊,然後意外之喜。
話說一個月前的週末假日,在聆聽Verdi的歌劇作品時,突然很不好意思的發現自己竟然完全不知道究竟在聽些什麼碗糕?嗯,我隱隱約約有印象這是個和埃及有關的故事,但到底是在說些什麼呢?好奇心完全被挑起。
照理說,網際網路是最能夠滿足旺盛的好奇心,隨便一個關鍵字便有機會查出個蛛絲馬跡的。很不幸,時間卻是最大的敵人,那一次我的耐心只夠蒐出一張歌劇CD的劇照和張貼出我的疑問而已。
又是一個被疫情困住的週末假日,無聊的信手翻到之前買的《百老匯guide》,嗑秀狂菲立普在書中詳細記載了他五次欣賞【AIDA】音樂劇的心得,並且建議先買CD再看戲,裡頭的曲目耐聽到會「愈聽愈好聽」。
果然我的音樂素養就是承擔不起古典音樂的薰陶,聽不懂歌劇是吧,沒關係,Elton John為百老匯寫的音樂劇用的是現代英文。而且自古以來,不管是歌劇還是音樂劇,在表演之外,其實劇情本身是不會複雜地有如一本奧澀難啃的文學獎鉅著。於是,在我難能可貴地進唱片行挖寶之下,一個意外之喜成為這個躲SARS的自閉週末最豐盛的精神食糧。
原來【AIDA】的故事講的是頗為老套的三角戀情,場景是三千多年前的尼羅河畔,被俘的衣索比亞公主Aida不幸成為死對頭埃及公主Amneris的女奴。就在衣索比亞軍隊準備反攻拯救他們的公主時,引領埃及軍隊的主將卻是Aida和Amneris的意中人Radames。國仇家恨,再加上亂世兒女情懷,夠灑狗血的劇情了吧!據說Verdi的歌劇版還把金字塔、神殿都搬上了舞台,聲勢可浩大的呢!
百老匯的版本雖然講的是同一個故事,但畢竟是由創造「童話」出身的Disney所製作的,全劇改由「前世今生」的角度,讓原本無法結為連理的一對戀人有機會在今生的博物館中不期而遇。這有點梁祝的味道,把淒美的愛情結局,因著最後羽化成蝶的雙宿雙飛而抹淡了悲劇的色彩。
雖然是個意外之喜,只是這樣「發現」的【AIDA】總覺得還是很平面,不夠具體。藉由CD的播放,我或許可以想像Amneris在唱著 “I wish that our lives could be simple. I don’t want the world, only you.”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可我更想到現場去親眼看到她的表情和肢體動作。是我太貪心了嗎?什麼時候才能再有錢有時間有這個自由可以飛過去百老匯欣賞真正的表演呢?I wish.
CD的封面照出自
http://disney.go.com/disneytheatrical/aida/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