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地理之外,歷史也是我特愛的一門學科。只是本人有數字過敏症,從來背不清楚事件的年代,我所主張的歷史念法,比較像是黃仁宇所謂的「大歷史」。
黃仁宇所著的《萬曆十五年》、《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等書,相當精采地把他一生致力倡導的「大歷史」觀點闡述殆盡,這裡我就不再重述了。不過,等我有幸拜讀黃先生這些大作時,大學聯考和大一必修的通史早就都離我遠去,也就是說,在我生命中最需要與歷史這門學科扯上關係的歲月裡,根本連什麼叫做「大歷史」都不知道。但這並不會減去我對歷史一絲一毫的熱愛,事實上,高三時我們還曾經自己發明過一套念歷史的方法。
話說高三準考生的時間有限,大好光陰幾乎都會投資在報酬率比較高的數學、英文等科,所以我們幾個死黨便想出一套最精簡的念書方法,可以輕鬆幫助自己應付歷史考試。當然這套方法之所以行得通,最大功臣當屬很會講課和抓重點的廖sir。不過上過廖老夫子歷史課的學生何其多,大家還不是都覺得背他劃的重點很頭痛嗎?死背死記自然頭痛而且吃力不討好,我們採用的方法說穿了沒啥技巧,只是上課時專心聽講,當天放學必定撥出至少一小時的時間,三個同學分好責任區塊,負責把當天老師教過的東西從頭到尾像講課講故事般對在場的另兩人講一遍。如此一來,大概只要在考前翻一下參考書的考題就可以拿高分,並不需要特別花工夫來背些什麼。
驚人的速讀和過目不忘的記憶力,的確對於我在歷史這科拿高分有很大的助益,可我一點都不喜歡以前教科書裡頭教導的那種如斷簡殘篇般的歷史。我總以為,歷史就是前人發生的故事,也像是人生舞台上實際上演過的戲。我不在乎在某年某月某日或幾點幾分的時候,劇本裡記錄了什麼樣的事件;也不關心這個角色到底是忠是奸;然而,我喜歡歷史可以告訴我在過去那麼長的一段歲月裡,其他人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子?他們穿的衣服是何款式?吃些什麼?住的房子和用的工具呢?拜的神明是不是和我們一樣?底下的德州遊記【The Story of Texas】裡,我已經粗略提過這種想法了。
當然,並不是阿貓阿狗所有人的生活都值得記錄進歷史裡,所以我們被要求要去背很多達官顯要的人名,去記誦一些重大的事件或戰爭。重點不在於你背了多少,而是你有沒有讓自己投身於那個時空環境中去了解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故事?你有沒有試著從更大的視野來觀察這個單一的歷史事件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以史為鏡」其實可以讓歷史這門學科變得非常有價值和意義,畢竟我們依然活在歷史裡,我們也是人。記得我之前提過的那本小說《聖境預言書》嗎?裡頭有一個【覺悟】就是和歷史有關的:「歷史的功能是把我們的生活安置在一個比較綿長的格局裡……了解前人的生存狀態,我們就會明瞭為什麼我們會用目前這種方式看待世界,而我們對文明的進度又會有什麼貢獻……」
仔細想想上面這段話,再回過頭來看之前我們提過的波士尼亞悲劇中,某些「有心人士」所主張的「歷史仇恨論」,回教徒指控基督徒的殘殺而基督徒反駁之前回教徒的暴行,他們說的也許俱為事實但著眼的可能只是近期的三、五十年,如果把時間點再往前推呢?所謂的「以歷史正義為名」不但因此找不到說得通的註腳,到頭來甚至荒謬如同一場冤冤相報永遠也解不清的鬧劇。
PS.這個標題下的有點武斷,尤其死黨點點又是科班出身的,倒讓我來班門弄斧,不像話嘛!可是你們記不記得以前高中社會組要念中國和世界文化史,那真是我所嚮往的一種念歷史的方法,不需要記單一年代也不用背喪權辱國的條約,只有人類文明在不同時空環境下交會出的絢爛火花,真是美呆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