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有云:『到蘇州而不遊虎丘,誠為憾事。』
從入口到憨憨泉,
不過數百尺,
細細賞玩已花了兩小時,
時值正午,
問彼得、湯米會不會餓,
俱搖頭,
便問:『與其走馬看花,不如仔細觀賞,乾脆放慢腳步,慢慢遊玩,拙政園下次再去好嗎?』
接著視野突然開闊,
來到廣場,
隔一道門,
即是劍池,
相傳吳王夫差為其父闔閭於此建墓塚,
越絕書:『闔閭冢,在閶門外,名虎丘。下池廣六十步,水深丈五尺。銅槨三重。㴿池六尺。玉鳧之流,扁諸之劍三千,方圓之口三千。時耗、魚腸之劍在焉。十萬人築冶之。取土臨湖口。葬三日而白虎居上,故號為虎丘。』
千人石帶點赭紅色,
相傳為十萬工匠打造完闔閭墓之後,
夫差恐走漏墓地機關,
賜鴆酒給工匠們,
鴆毒發作,
十萬人慘死於此,
石頭上的赭紅色,
正是工匠們掙扎時所嘔之血,
奇慘無比。
這三個字不是『坐月子』,
請從右讀到左:『千人坐』,
相傳那位在枕石上睡覺的晉代名僧生公,
於蘇州講經,
信眾千人,
後為官府所禁,
信眾不再,
仍為石頭講涅槃經,
便有『生公講經,頑石點頭』的故事。
千人坐旁,
就是生公講台。
旁邊有池子,
相傳聽講點頭的石頭,
便是池中那塊。
看不出有何特異之處,
倒是在階梯上發現另刻有文章,
已湮沒在蔓草中。
二仙亭,
原建於宋代,
後於清代重修,
裡頭刻著陳摶、呂洞賓的像,
此亭雕刻精細,
保存良好,
很難得喔。
這個字體有沒有很眼熟啊?
相傳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所書,
但因時代久遠,
明萬曆年間再由石刻名家章仲玉補刻,
故虎丘兩字已非顏氏的真跡,
故有「假虎丘, 真劍池」之說。
穿過這個小洞天,
就是虎丘的神秘劍池。
別有洞天出於李白的詩句:「問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是人工砌成的一道牆,
過了這月洞門,
就是鼎鼎大名的劍池啦!
吳中名勝虎丘姝,獨上劍池寒氣祛。
風壑千年心可破,雲泉萬頃墨猶污。
有無未了闔閭墓,真假何妨聖哲書。
自古江山誠有幸,詩情一片綴姑蘇。
劍池是人工鑿成,
但見兩旁岩壁筆直,
池水一彎不見源頭,
感覺陰涼肅殺,
泛著殺氣。
在網路上找到的資料說:
劍池是人造的,用人挖出來的,也就是夫差派的十萬工匠所開挖的項目之一。
由於越絕書的紀載,吳王闔閭的陪葬品還有幾把絕世寶劍-魚腸劍及珍奇寶藏,這些當然引來後世許多盜墓者的邪惡。
第一個想挖闔閭墓正是:秦始皇。
秦始皇一統七國後,特地遠從咸陽(今西安) 一路殺往千里之外的虎丘,想在此挖寶,但一無所獲…
第二個則是楚漢相爭時的項羽,
項羽當時要籌軍費,不知從那打聽到虎丘埋著闔閭的寶藏,帶了一批兵馬來到虎丘,興師動眾,四處開掘,結果, 連把刀的影子都沒見著…
接著以下想挖寶的就更多了~ 然而,劍池就像個謎似的,仍舊在虎丘內靜靜等待被揭穿。
接著劍池在西元1512年突然乾涸的時候,有遊人沒放過這機會下劍池進行探索,好樣的!! 竟然給他發現了吳王墓的大門!!
後來是由當時的蘇州解元唐寅(唐伯虎)及宰相王鏊將事情給壓下來,交待幾位縣令用泥土將墓門回,在劍池的絕崖石上, 補記:
『明正德七年正月,郡士王山椿… 登虎丘,于時劍池水涸,傳觀闔閭之幽宮,千年神秘,一旦顯露,可悼也已。』
時間轉換到近代,西元1955年,新中國成立後,蘇州地方政府接受考古學家的建議,將劍池池水抽乾,做科學的考證。
想不到這一來還真的在劍池底下發現一個三角形的洞穴,裡頭有三塊矗立著的石板,每塊約1米高,1米寬。
考古學家考證洞穴的擺設及設計,認為石板後方就是二千五百年前闔閭的墓。
然而,戲劇性的就在準備破門而入的時候,突然接到上級停止開挖的命令。
說:若是真要開挖吳王墓,在其上的虎丘塔恐怕毀於一旦,於是闔閭墓再次回歸黑暗…
劍池旁的石刻很多,
唯一不能理解的是,
雖然要凸顯歷代文人的字跡,
但也不用每個顏色都不一樣吧?
紅色、藍色、綠色,
感覺很不協調。
尤其那個紅色的『劍池』,
讓人想起夫差殘殺十萬工匠,
血流成河的景象,
難怪一進劍池,
那股陰寒之氣,
幾千年的冤情啊~
絕崖石上的石刻,
明明當時陽光普照,
怎麼拍就是感覺很陰暗,
恐怖喔.......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