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5-11 22:25:01| 人氣6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殘廢」與「壯絕」的書籍在日本大行其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看了另一篇報導同樣是由大田出版 提供的新井一二三‧東京人的電子報,

順便跟大家分享一下,以下多數內容亦引用自該文。

最近,小說家赤籖真理在《中央公論》二○○一年五月號上

發表的文章〈為甚麼只有「殘廢」和「壯絕人生」賣書?〉

引起了不少人回音,可以說是稀有的例外。

赤籖真理寫:過去幾年的超級暢銷書,很多是自傳體作品,

並且內容特徵要嘛為「殘廢」或者為「壯絕」。

前者的代表是乙武洋匡的《五體不滿足》,後者則有柳美里的《命》

、大平光代的《所以,你也要活下去》、飯島愛的《柏拉圖式性愛》

等等。兼備兩個特徵的有武田麻弓的《加油》和《一起加油》,

乃聾啞的按摩女「阿豹」的半生記。

赤籖真理就在文中指出,這些「殘廢」、「壯絕」作品的封面,

一般都是作者的照片。她到書店發現,如今在日本書店裡,

有個角落專門擺著「殘廢」、「壯絕」書籍,而且書皮上的廣告字句,

十之八九說是「動人的真實故事」。身高只有一米零八的女性社長、

出生時只有五百克的女中學生、目盲的鋼琴家、

事故中喪命的年輕人……,本來互不相干的種種人生,

在書店裡歸納為一個系列,幾乎成了同一個故事的不同版本,

附上作者照片當證據,保證給讀者帶來感動。

赤籖真理覺得,這情況很不健康。

她說:其實在目前的日本社會,普通人也很難活。

拿刀切割手腕的自傷者越來越多。他們大部分屬於中產階級,

雖然沒有「殘廢」、「壯絕」書籍的作者般特殊的經歷,

但是來自社會、家庭的壓力非常大,到令人崩潰的程度。

然而,廣大中產階級的苦難,簡直是「故事的空白地帶」,

沒有人去談也沒有人傾聽,除非他們做了「壯絕人生」的倖存者。

赤籖真理發現,脫離了中產階級生活的人,

只是在三十歲以前作為成功者回到正常社會的時候,

才被別人接受,有資格回敘「壯絕人生」。例如,中學時候自殺未遂、

十六歲嫁給黑社會大哥大、背後有觀世音紋身的大平光代,

二十九歲通過司法考試,當上了律師。又例如跟父親衝突以後離家出走,

曾從事援助交際、做A片主角的飯島愛,上電視節目出了大名。

如果一直做黑社會大姐大,或A片演員的話,

就不會有人對她們的經歷感興趣了。

我記得大約十年前在北美洲,各種倖存者吸引了媒體的聚光照明。
忽然間,在電視上、報刊上,很多人公開談種族歧視、

兒童虐待、強姦等的受害經驗,給大眾帶來了「感動」。

連美國總統柯林頓都說,小時候繼父經常毆打母親,使他很傷心。

還有英國的戴安娜王妃,把父母離婚、丈夫背叛、厭食症、

自殺未遂等經歷,統統公開於世了。好像曾受害而倖存,

會是他(她)們人格高潔的證明。當時有個諷刺的朋友說:

「這樣下去,以後在社會上擁有發言權的,

只留下曾被繼父強姦過的有色人種殘廢女性而已。」

沒想到,才十年工夫,日本社會真的出現了這麼個情形。

我認為赤籖真理的論點基本上正確;「殘廢」、「壯絕」

書籍暢銷並不意味著讀者的人道意識提高。反之,屬於

「故事空白地帶」的普通人,邊拿刀切割自己的手腕,

邊把特殊人的特殊經驗當一時刺激而消費掉,

恐怕是逃避現實的方法,實在不健康至極。

看完這篇文章我心頭一驚,因為雖然我不太閱讀這類

「殘廢」和「壯絕人生」書籍,但是,在我看電影的習慣中,

的確隱藏著某種特質,容易被所謂真人實事的壯絕式情節或角色吸引,

原來我的性格中存在著相當程度的病態與不健康?是嗎?

我想,小說家赤籖真理應該不是這個意思,

而我也無意扭曲他的見解,事實上,應該說,

如果這類的題材變成唯一被讀者感興趣的標的,那才是真正的可悲與遺憾。

台長: Desmon
人氣(6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