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5-11 22:22:04| 人氣5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引籠」青年,真是奇怪的用詞?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看了一篇報導是由大田出版提供的新井一二三‧東京人的電子報,

文中出現令人尋味的名詞「引籠」青年,因此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以下多數內容亦引用自該文。

最近日本媒體經常報導的「社會性引籠」現象,

似乎在其他國家、其他時代,沒有出現過的。

所謂「社會性引籠」,其實是英文「social withdrawal」

的日譯,是「遁世」的意思。本來為精神科醫生用的術語,

表示各種精神病、神經症的患者避開社會,性格變得孤僻、內向的狀態。

專家認為,目前在日本全國有上百萬「引籠」青年。

他們的年齡在十幾到三十多之間,大部分為男性,

家庭屬於中層以上,已經好幾年躲在家裡,沒有參加任何社會活動。

多數人本來就性格內向,不善於交際,開始「引籠」以後,

至多跟家人說話。有部分人專門在夜裡活動,為的是不跟家人碰見。

整個社會裡最被動的一批人倒引人注目,因為最近發生、

破案的幾宗凶惡案件,都以「引籠」青年為加害者,或者為受害者的。

在新瀉縣,綁架小學四年級女孩以後,把她關閉長達九年的犯人,

自己是「引籠」青年。家中有老母親每天為兒子做飯、買東西。

但是她不知道兒子的房間裡有拐騙來的女孩,

因為「引籠」青年不允許母親進自己的房間。

在東京,高學歷父親用球棒打死了中學生兒子,

因為過去一年兒子躲在家裡不上學,經常對家人施暴力。

母親和妹妹早就避難搬出去,只留下父親一個人對付兒子。

「引籠」少年對父親提出各種要求,一不滿意就動手動腳,

父親簡直成了兒子的奴隸。最後,父親感到疲倦至極,

與其被兒子殺死,寧願先自己殺他。

類似的案件經常見報。精神科專家齋藤環醫生為一般讀者寫的

《社會性引籠--沒完的青春期》一書,自從九八年十二月問世,

兩年內重印過十三次,可見世人的關心多高。

他在研究「引籠」問題的過程中,上網跟各國同行聯繫,

問及其他國家的情況。美國、英國的醫生表示,

所謂「引籠」是社會恐懼症,或者逃避型人格失調的一種,

可以用藥物或行動療法治好。法國醫生則表示,

當地也有「引籠」青年,多數最後成為流浪漢。

也就是說,其他國家也有同樣的病例。但是「引籠」青年

佔全人口百分之一的,恐怕只有日本。一來日本人愛面子,

家裡有病人也不願意給精神病醫生看。

齋藤環醫生指出,「引籠」是不會自然治癒的一種病,

因為人的社會能力,是只能在社會裡訓練強化的。

「引籠」青年一旦脫離了社會關係,他們的能力越來越差,

越難重新參加社會,於是一躲就是好幾年。

但是日本人也不像個人主義的法國人,讓「引籠」孩子淪落為流浪漢。

齋藤醫生的泰國同行對他反問得好:「他們的生活費是哪裡來的?」

除非有富裕的父母親願意為成年兒子負擔生活費,

「引籠」青年是沒辦法「引籠」下去的。

《社會性引籠--沒完的青春期》,書名就清楚地表示,

這是青春期特有的病。年輕時大家都很敏感,感情容易受創傷。

但是通過朋友關係、工作經驗等,一般的人會逐漸成熟起來。

有一部分人卻特別軟柔,要徹底逃避社會。在一些國家,

他們非看醫生不可;在一些社會,他們得自生自滅。

有人說,中國清末那麼多人吸鴉片,一個原因是當時不少母親

暗地裡勸兒子吸鴉片,以便把他留在身邊。當前的日本有這麼多

「引籠」青年,也是有類似情況的緣故。

「引籠」青年往往對母親重複地施暴力,事後馬上改悔,

流著眼淚道歉請母親原諒;而母親也多次受外傷卻不想離開兒子。

齋藤醫生把這種母子關係比作酒鬼和他妻子的關係。

顯而易見,「社會性引籠」是家庭的病。中流以上的日本家庭,

丈夫忙於工作很少在家,做家庭主婦的妻子把全部生命獻給兒子,

結果養成特別軟弱,依賴性很強的「引籠」青年。

他們豈不是社會環境的受害者嗎?

我覺得台灣社會也有這種引籠現象,但是我並非專業社會或心理學家,

因此,無法提供具體有效的實質建議,只希望藉由分享,

讓大家多關注這個社會吧!

台長: Desmon
人氣(5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