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遠在亞洲生活的朋友聊天,總給我一些啟發。最近,好幾位朋友紛紛飛到日本去觀光,我在臉書Facebook點讚之餘,也提及定居美國洛杉磯十幾年的我,有可能下一個停靠站是日本名古屋。。。
這樣的說法,往往迎來一陣驚呼:「好好喔!好羨慕喔!。。。可以繞著地球跑,以後你是中、英、日語三聲帶。。。」說真的,對這些讚美之詞,年輕個十歲的我,或許會有點小雀躍,可惜是以我目前想法,這是人生的新挑戰。首先,這是基於娘家因素,也就是說我得想辦法讓自己適應不同的國家與文化,並非是個人意願或刺探個人極限,步入中年的我要在新地方生存,難度絕對比新鮮度高。
我回應對方一句話:「你現在沈沁旅遊的氛圍,感覺日本這個國家很棒,但是若住在那裡,又會是另外一回事。有句話說得很貼切:「旅遊就是從你活膩了的地方,到別人活膩了的地方去。」以我居住在美國這麼多年來說,真的有幾分道理。怎麼說?美國是我自幼很嚮往的國家,從小喝著可口可樂、吃漢堡跟炸雞,看著好萊塢電影、西洋音樂長大,之後還搬到最有象徵性的洛杉磯過生活。幾年下來,我感想是美國太過傳統,人們樂於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因疆域與地理位置,人們缺乏外界刺激,並沒亞洲那麼多變和節奏快捷,同樣一條街你十年前和十年後逛一趟,會發現一模一樣,連路邊郵筒的位置都沒變過、樹也被修剪得一樣高。即使是我喜歡的職業球賽,球場無論如何整建都大同小異,美國老百姓卻很怡然自得,為自己擁有百年歷史的老球場而自豪,因為傳統就是喊一樣口號、唱一樣的歌,忠於原味、付出代價就是不管過幾年,超市內的洋芋片口味均相同,飲料也還是那幾種。
在亞洲住就不一樣,你台灣日子過膩了,去香港、上海、曼谷、東京甚至京都跟大阪,都很快感受不同的氣氛。同樣的旅行距離放在美國,你會感覺到洛杉磯、舊金山、聖地牙哥、拉斯維加斯、鳳凰城,變化都不會大。話題扯遠,我意思是任何一個地方只要變居住,那就不再是有不有趣的事情,因為這跟餬口混日有關。
我的日文還沒俐落到在當地求職,第一件事情大概是去語言學校,學習能力這年紀不比過去,勢必相當辛苦。其次,日本是個比較排外的民族,乍看是客氣跟尊重,實情是不喜歡彼此太過親近,你可看到日本公寓的民宅,家家戶戶都是往外推的冰冷鐵門,他們形容這就是有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含意。反觀台灣的門是向內開,日本的門卻向外開、向旁邊開,那也是要對方往後退一步離自己遠點。
我稍微比一般台灣人多瞭解日本人些,但距離懂這個民族還差很遠,那環境並不會舒服。至今,我花了15年在美國打滾,都不敢說跟美國人多親近,因為彼此有很多沒有交集。我跟美國人交往時,無論是學校、職場或者洽公,每每聊到各自小時候吃的、喝的、看的都不同,要聊往事沒話說,要深交就會很困難。我的結論是,在國外生活或許讓人很嚮往,但相對的挑戰,其實比想像中還大,這跟旅遊絕對是兩碼事情。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