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來臨,許多孩子滑手機、平板打遊戲時間增加,家長需注意是否將「程序內購買」(In-App Purchase)設定妥當,以免不知情狀況下信用卡帳單暴增,特別是坊間諸多「免費」遊戲並非完全不付費,孩子一旦上癮就會啟動程序,用父母在上網裝置存底的信用卡號買道具、關卡。
沈先生6月底接到帳單,發現總金額達到1萬多元,觀看明細後發現,有多達百筆的購買記錄,居然都是遊戲「部落衝突」(Clash of Clans),詢問家中10歲兒子才知,他為了想練等級和嘗試新關卡,竟直接啟動程序內購買的模式,以沈先生信用卡刷買遊戲道具,累積超過5000多元。
「我沒想到這類平板裝置的免費遊戲,竟然索討數千元,實在太過離譜。」沈先生隨即去電信用卡公司,要求將這些消費抹消,客服人員則以其為第三方角色,不宜介入消費糾紛為由,要求沈先生直接找賣方藝電(Electronic Arts)交涉。
6月30日,沈先生與藝電公司聯繫,受理人員以金額過於龐大,需委主管審批為由,暫時將案件擱置,沈先生說:「我是不知情的買方,哪有人會莫名其妙花5000多元買個遊戲來玩,這起碼可買上百張遊戲光碟了!要收取這一大筆費用難以接受。」7月3日,藝電的客服人員回應,願意將橫跨5、6月記錄的6月份消費剔除,整件事情方獲得解決。
沈先生表示:「即使只收5月份費用,金額也不算少,但想想已從5000元減到幾百元,就當花錢買個教訓。」他隨即告訴兒子事件的嚴重性,要求他利用暑假閱讀100本課外讀物補償,否則不可再滑平板電腦或手機。
同樣事件也發生在劉先生家,他八歲女兒拿手機下載「辛普森」(The Simpsons: Tapped Out)遊戲,次月帳單冒出780元的費用。他說:「我以為這是免費遊戲,便讓她下載消磨時間,哪知道遊戲進行到一定階段會收費。」帳單明細中,共有約100筆的消費記錄,全部都來自同一個遊戲公司。
劉先生指出:「我們上網購物時,一般都有電郵通知,但遊戲消費卻無聲無息,父母始終被蒙在鼓裡,若沒注意到細節,未來損失可能更大。」他重新檢查孩子下載的遊戲,另一款名為「殭屍大戰忍者」(Zombies vs Ninja)也會收費,便立即將其移除以免滋生事端。
App軟體工程師王勝弘說:「遊戲軟體獲利有幾種模式,一種是點擊廣告,對客戶端無影響,另一種是販售道具、關卡,玩家得用實質的金錢購物,才能讓遊戲繼續下去。」他說,小孩子看到遊戲包裝的清單沒概念,以為是「虛擬籌碼」,實際是拿父母信用卡在刷。
手機工程師王紹晨解釋:「這事情主流社會也發生過,去年蘋果單是攸關孩童的購買糾紛,就退回約3250萬元。今年3月31日,蘋果才重新加強iTune消費機制,但顯然還不夠。因此,父母買平板電腦或智慧手機時,可先到General、Restrictions選項,接著改變Require Password到Immediately。之後,孩子每次購物前都會跳出視窗,要求輸入密碼。」他另建議,別告訴孩子iTune密碼,必要時乾脆設定PIN碼鎖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