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森林有一座峰
2006/07/09 14:04:06
聽聞林一峰之名已久,看他的書卻是友人從香港買來的《音樂﹒旅﹒情》開始──-過程仿佛曲折輾轉,早些年黃耀明演唱會出現過的嘉賓at 17組合,成員的林二汶便是他妹妹;後來看楊千□林一峰現場音樂會光碟《一舞傾情》,兩人一連串唱了80年代的情歌金曲;林一開場即唱:“……情若真,不必相見恨晚,見到一眼再不慨嘆,情又似水逝去,此心托飛雁……”那個時代佳作必屬顧家輝,完全柔情小調,林一峰出色演繹。後來當然也就知道他徹底服膺Janis Ian之下,才啟發自己的創作路途。他的文章裡交待了對于她所賜予的影響,其中一首詞:“The ugly girls like me, at 17”27年後林二汶成立的女子組合,採用了at 17,“取其成長醒覺”“給過受苦的心安慰”之意。大概誠懇實在的筆觸,“無花無假”,沒有扭捏歪曲,林的樂評專欄寫得頗具個人色彩,雖然書首的幾位寫序朋友,多方調侃──尤其彭浩翔的《關于林一峰的二三事》,精彩絕倫,友人電話中謊稱被強暴,佯裝飲泣,林先生的反應是:“早兩天我作了首歌,不如唱給你聽……”無厘頭的“笑果”達到爆燈的地步。友人指定此段,看得我大笑。
他確實是小眾文藝青年的焦點,“非偶像派的萬人迷”──他詮釋“DIVA”的字眼,設定了準繩,市面上號稱DIVA的歌手如恆河沙數,也只有“霸道先行”的能耐才可以。一把聲音在舞台開花發光的魔魅,她是生命泉源……“比生命更大”她們等于歷劫紅蓮,苦到極處修成正果,索性大鳴大放,勾魂攝魄起來。林一峰提到的“葉德嫻”──我想當讀者不一定要高高在上,駕凌作者之上,一本正經的分析批評;其實有點像交朋友,尋找不同點,也在找相似點。喜歡“甸妮”Deanie應該感覺不錯的。她重出江湖的《重頭認識》,林努力消化又拚命抗拒,覺得是妥協性的作品。甸妮大概欲取新鮮感,跟LMF張□悅合作,感覺上像陪兒女唱遊,分散了她的殺傷力。林一峰希望她能唱自己的歌……後來“星之旅”演唱會,甸妮選的如果是《悲歌之王》,而不是《小城大事》,林恐怕可以如願了。我想林一峰若有出席2005年的“星之旅”,理應癒加失望──葉德嫻任性地狂唱別人的金曲,卻驕傲吝嗇的不眷顧自家的拿手好歌;《明星》序曲一起,她即停止,改換另一首。
《音樂﹒旅﹒情》一書的音樂佔了大部分,我盡量在其中覓到“自己有關連”的地方,是樂趣之一──張國榮的卡式錄音帶《一片痴》,記得裡邊有一首《老洞》主題曲,詭異迷離;齊豫潘越雲三毛的《回聲》專輯,初聽時的震撼驚悸;林一峰喜歡的聖誕專輯,提及的Harry Connick Jr.──我與弟弟最初迷Jazz,發了狂聽Harry的光碟,還有一卷演唱會錄影帶,Ella Fitzgerald和Julie London是更後來的事了。他的“旅途上”寫出遊雜感,也少不了歌曲點綴的背景,高速公路上播放的楊千□《魂斷威尼斯》──唱完後的潮來潮往的浪濤聲,令人失落。至于“情”,有心人不會不能找到些蛛絲馬跡,感情的東西放在四海皆準,是尋覓與失落,失落的牽念與痛楚,林的字句摘一兩句在此立存:“我們都越走越遠,忘記不忘記,好像已經知道了,領悟了許多,理應為得到的經驗和智慧高興……”我記得演唱會裡,他與楊小姐合唱“……燈醉人醉目光中相聚,燈影裡共聚互相靠著睡……”汪明荃之歌,林敏儀作曲,我中二獨自看的午夜場,香港野火花下的愛情電影,男女主角現實中也有過一段,原著華美蒼涼,而張愛玲──是宇宙星雲裡耀眼的唯一玫瑰。林一峰楊千□竟然在這許多年後,唱了這首,漫漫時空裡,這巧合是多麼幸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