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視力保健,你的孩子看得清楚嗎?
【早產兒基金會】【文章出處】
www.pbf.org.tw
眼睛是靈魂之窗,是每個人與外界溝通的重要橋樑,更是重要的學習器官,因此如何做好視力保健是每一個人都關心的課題。
嬰兒出生後,單眼及雙眼共同視機能便迅速發育。根據研究,出生至三歲是人類視力發育最重要的階段,而三歲至五歲是視力發育的成熟期,在視力發育期間若不能及早發現視力障礙,及早進行治療,就可能造成視力發育受阻,而留下永久性之缺陷。因此要做好視力保健應從幼兒時期開始。
根據統計,國內幼兒視力不良的比率自2%至10%不等。而視力不良的原因則以斜視,弱視為主,但近年來近視的發生則有逐漸提早至學齡前幼兒的趨勢。
一項由台灣省婦幼衛生研究所與台中榮總眼科共同執行的研究「87,88,89年度台灣省學齡前幼兒視力篩檢結果之統計分析」,每年有二十萬名幼稚園托兒所的小朋友接受篩檢,異常者再轉介至眼科醫師處複查。結果發現斜弱視的發生率為2.5%,而學齡前幼兒視力不良的比率為10%。至於近視的情況,根據台大醫院眼科於89年所做之調查發現,國小一年級學生之近視比率為20%。因此如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斜弱視,以及防治近視便成為現代幼兒視力保健最重要的課題。
「三不政策」讓孩子遠離近視
近視最主要的症狀是「看不清楚遠方的物體,但近處的物體仍看得清楚」。為近視患者帶來生活上很多的不方便,對眼科醫師而言,則擔心它所造成的眼睛併發症,例如玻璃體視網膜退化,視網膜剝離,失明等等。
台灣近視比率之高,可說是國際馳名,因此國內所發表的研究,已扭轉了國際間對近視成因的認識。造成近視最主要原因是後天環境中「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不當」所引起。
綜觀國內之學習與居住環境,由於升學壓力的競爭,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居住空間的狹窄,在在都使得學齡兒童或學齡前幼兒無法擺脫「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不當」的環境,使得近視比率不但居高不下,甚至逐年增高。因此除非整體升學制度改變,且生活空間改善,否則近視在短期間仍將是國內最大的視力問題。那麼是否我們對近視就無防治之道?其實不然,要防治近視就應從造成之原因做起,避免長時間使用我們的眼睛,避免近距離使用我們的眼睛,避免不當使用我們的眼睛。
保護眼睛的「三不政策」
日常生活實際的做法如下:
(1) 避免長時間使用我們的眼睛:小朋友們最常使用眼睛的狀況包括閱讀,看電視,與使用電腦。一般國小每一節課的時間為40分鐘,依此做為標準,幼兒用眼時間勿連續超過40分鐘,每40分鐘讓眼睛休息10至20分鐘,休息時應離開座位活動一下筋骨,若可能最好能讓眼睛觀賞遠方綠色景物,使眼內睫狀肌能獲得放鬆,讓眼睛得到真正的休息。
(2) 避免近距離使用我們的眼睛:閱讀時保持35公分之距離,看電視應保持與電視對角線6-8倍之距離,使用電腦時與終端機距離50-60公分。
(3) 避免不當使用我們的眼睛:注意閱讀時的姿勢,避免趴著或躺著,否則無法維持正確距離;選擇合適高度之書桌椅,以免疲累而形成姿勢不良;閱讀,看電視,與使用電腦時,除了書桌燈要打開以外,房間燈也應打開,避免眼睛處於明暗變化太頻繁的不良環境。其他如避免在搖晃的車廂內看書,選擇印刷字體大小適中、清楚的讀物;電視放置的高度應稍低於視線等,也是避免不當使用眼睛應注意的地方。
(4) 其他:營養均衡,放假時多到郊外走走,多看看遠方綠色景物,對於眼睛之放鬆與休息都有幫助。而為了避免太早產生近視,家長應盡量不讓幼兒太早學習須使用眼力之課程。
幼兒配戴眼鏡須知
如果幼兒有了近視,主要的矯正方式為配戴眼鏡,其他如隱形眼鏡及近視手術都不適用。幼兒驗配眼鏡一定要經過眼科醫師施行「睫狀肌麻痺驗光(俗稱散瞳驗光)」才能獲得正確之度數,此點家長們不可不慎。
鏡片的選擇應選安全鏡片,鏡框也必須是特別為幼兒設計的小鏡框,另外需要搭配耳後掛鉤或綁以鬆緊帶,以避免眼鏡容易滑落,配戴時避免太緊或太鬆,否則不舒服的眼鏡小孩是不喜歡戴的。
斜弱視--把握治療時機
除了上述有關近視防治應注意事項外,造成學齡前嬰幼兒視力不良的主要原因還有斜弱視。斜弱視在治療上具有時效性,如果到九歲後才開始治療,則視力不可能恢復至正常程度,將影響一個人的一輩子。所以,行政院衛生署近兩三年來所推動的視力保健的重點,已推廣到學齡前幼兒身上,希望藉著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使斜弱視的患者都能得到完善的矯治。
嬰兒出生後,並不是馬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外界的景物,單眼的視力及雙眼共同視機能是隨著身體的發育而逐漸成熟。
單眼視力發育的先決條件是視網膜可以得到清晰之影像,然後才可發育得很好;而雙眼共同視機能發育的先決條件,不但要單眼視力發育正常,還必須兩眼能同時看著同一目標,才能發育完全。
在視力發育階段,如果因為某些原因使得視網膜沒有辦法得到清晰之影像,視力的發育便會受阻,造成所謂的「弱視」。至於雙眼共同視機能,大概要到七歲時才達到大人正常之標準,如果在雙眼共同視機能發育的階段,因為一眼的視力發育不良,或兩眼無法同時看著同一目標(如斜視),便會造成雙眼共同視機能障礙(如缺乏立體感)。
由此可知,不管是單眼視力或是雙眼共同視機能,造成其發育障礙的原因都是在幼兒很小的時候便形成了,我們必須及早將這些原因除去,視力的發育才能恢復正常。弱視要獲得得到最好的矯治,就必須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視力保健三步曲 而在視力發育階段,造成視力的發育受阻的原因主要包括:斜視、屈光異常、雙眼不等視、視線被遮蔽、眼球震顫等。 一般家長會擔心小孩子是否有斜弱視,卻不知如何發現?在此我們提出幼兒視力
保健三步曲供家長們參考:
第一步:幼兒若有下列視力不良症狀,應立即找眼科醫師檢查。
(1) 到三、四個月大後仍無法固視或注視眼前移動之物體,例如不會隨著父母親的臉來轉動他的眼睛。
(2) 怕光,流淚或長期眼紅。
(3) 在暗處中瞳孔出現白色或黃色反光:通常是眼內惡性腫瘤的一種徵兆,必須立即就醫。
(4) 眼睛的活動很奇怪:正常的眼睛應該是很穩定,如有不正常的跳動很可能是一種眼球震顫,容易造成視力不良。
(5) 有隻眼睛偶爾或經常向內或向外偏轉:表示有斜視。
(6) 每次需要用眼力時(例如看電視),頭會向某一方向偏轉,傾斜或下巴壓低,抬高等不良姿勢。
(7) 眼手協調能力較差且易碰撞或跌倒。
(8) 閱讀時常看錯行,或看書寫字時會有相反或倒置的現象。
(9) 有複視現象(一物看成二物)。
(10) 小朋友自己說“看不清楚”。
(11) 看東西距離太近。
(12) 眼外觀異常,例如眼瞼下垂,黑眼球有白斑,兩眼大小不一,瞳孔大小或形狀不一等等。
第二步:無視力不良症狀,於三、四歲時找眼科醫師檢查。
有些小孩雖然外觀、舉止完全正常,卻可能隱藏嚴重視力障礙,這些通常是單眼異常,包括:小角度之斜視、雙眼不等視、單側性視線被遮蔽等。因此在小朋友三、四歲合作度較好的時候,父母應帶到眼科醫師處做完整之檢查。
第三步:配合政府視力篩檢政策,於幼稚園托兒所進行斜弱視篩檢。
斜弱視篩檢是透過簡單的視力檢查及立體感檢查,將視力不良的小朋友篩檢出來﹐接受早期診治。矯治斜弱視的方法 透過這三個步驟,相信絕大部分視力不良的幼兒都可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而斜弱視矯治的原則可歸納如下:
(1) 大部份的斜弱視均應先戴上合適的眼鏡矯治。有些家長一聽到這麼小的孩子就要戴眼鏡,心中不免猶豫,甚至抗拒,結果一念之差錯失治療時機,日後再思補救卻可能為時已晚。
(2) 較嚴重的單眼弱視則要靠遮蓋療法視力才會進步,遮蓋好的眼睛,強迫患者使用視力較差的眼睛,以改善其視力,約有兩三成的弱視患者需要接受遮蓋療法,尤其是對兩眼視力差距大的患者。由於治療過程經常還須配合眼鏡的配戴,有些小朋友對這樣的自我形象無法接受,因而不肯。因此不管是醫護人員、家長、老師、同學、社會大眾,對這樣的小朋友都應該給予正面的鼓勵與肯定,讓他們不再排斥遮蓋訓練,如此弱視才能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3) 大部份的斜視仍需藉手術矯正。 藉由對近視的防治與斜弱視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從孩子們很小的時候開始,為他們做好幼兒視力保健,讓他們擁有明亮燦爛的一生。
(資料提供:台中榮總視力保健中心醫師 沈秉衡)
>>資料截取自
http://www.uho.com.tw/mouth.asp?aid=3168
若有侵權敬請告之,將刪文予以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