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5-09 23:53:28| 人氣66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研究。瑣事】生態學研究所,鞭炮,來一串吧!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60508

如果我們可以從哲學、文學、科學、藝術
得到先哲的肯定與慰藉
我們更可以從自然界得到終極的溫暖與和諧
就像我們的老祖先之所以歌、所以頌、所以興
絕不會從蒼白的大地而生!

--選錄自靜宜大學生態學系網站首頁


思索了將近一年,今年總算鼓起勇氣,前往自己的恐懼之地挑戰—生態學研究所,前二週成績正式公佈,我,錄取了。因此,將這奮喜悅之情分享予大家,並隨文附上前往面試之時,撰寫繳交的未來方向,若您在閱後有任何寶貴的意見,敬請不吝指教。



以下為未來方向的全文:

究竟有多少種物種的滅絕,將會導致生態系的崩解,沒有人能夠預料,而地球也禁不起一次這樣的實驗。地球在古早年代的五次大滅絕,引起的全球徵候,如今在人類的所做所為中,加速開啟著第六次大滅絕之門。

生物多樣性,這個新名詞在生物學家艾德華.威爾森首度提出之後,生態議題不斷圍繞著這個名詞被討論著,而詳實地探查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物種,也正如火如荼的在全球各地進行著,縱然物種的探查速率和滅絕的速率相比,似乎仍舊追之不及,然而唯有培養更多有著土地意識的年輕人投入,那扇門扉的開啟或許能再緩慢一些。

身處在太平洋上的台灣,亦無法脫離世界上的這股潮流,生物物種的資料庫正迅速的建立著。生態學,這門晚近逐漸受到重視的新興學科,探討著物種、非物種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的科學,由早期的人類中心主義漸次提升到生態中心主義,然而研究這門科學不能僅就現象分析、探討,因此,自然史孕育而生,自然史追溯著土地上的變動與土地上的物種與環境間,過去的一段歷史,讓生態學不僅只是一段破碎的知識,而是從古至今連結而成的痕跡。

生態學者艾德華.威爾森的書簡,其內容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因此,若有幸一窺自然史的追溯和研究,並對自己所身處的這塊土地—台灣的自然史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以期有所貢獻,正是年輕的我所懷的夢。

另外,從大學時代便不斷在關注生態和教育這二個方面的議題,而將此二方面的結合而思考著所謂的環境教育。挪威哲學家奈斯(Arne Naess)於一九八九年提出深層生態學,其中指出二個倫理規範:「生命中心平等」和「自我實現」。綜以觀之,可以發現深層生態學以整體觀來看待每一種物種,也就是大自然實則為一體,沒有個體之間的分別,每一種物種都是重要的,在整體裡的個體,充份發展自我,最終達到一個平衡狀態。

生態學是一門科學,科學提供我們理性地看待世界的現象,而科學只能當成工具,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而深層生態學回到哲學的向度,重新思辨生態的切入點,新的世界觀於是乎生成,可惜其中生態環境教育的實際做法附之闕如。

被喻為二十世紀西方保育之父的李奧帕德(Aldo Leopold,1887~1943)曾於《沙郡年記》一書談到自然保育的觀念雖然倡導多年,仍舊進展緩慢,而且內容往往淪為空洞的口號和集會中的雄辯。因此思量著解決這個困境的方法並非單單採取更多的環境教育,而是需要思考「質」和「量」的問題。

環境教育是一種情意教育,情意教育非常重視價值觀的內化過程,現今的環境教育往往流於知識層面的記誦,保育口號人人會呼,卻無法深知其內涵,甚而淪為說教寓意濃厚的蠻橫保育,人聞皆怕,豈還能有任何情意可言?再者,華而不實的保育政策,往往流於表面的形式,無法引發深層思辨和批判。因此,如何將保育觀念深層地透入人心,是我不斷思考的問題。

若有機會,亦想朝此方向去鑽研,畢竟生態環境的關注要能深入人心,而非現在世界上每個人都知道環境的重要,卻無法為我們的環境提供什麼樣的助力,我想「知道」環境保護重要這一件事情和如何喚醒人們並起而行仍舊是有差距的,只是如何改善,是不是有一種更有效的環境教育學,或是一種生態心理環境教育學,或是……,亦是我想探索的。

不過,生態學這門科學無法排除田野調查而只從事實驗室中的研究工作,扎實的田野調查或許也是身為碩士班研究生該具備的能力之一,如果自己的身體健康允許,亦想從事生物多樣性這類物種的調查,至於前述的自然史與環境教育,或許可待田野調查能力的養成之後再行進行。

不管如何,若有榮幸進入貴所,全面重新的學習,甚至拋棄自我過往的成見、宥限,以生態這另一個宏闊的觀點、角度,讓自己的眼界再度擴展,是我進入貴所應該積極努力的方向。至於研究方向,我思忖,該是跟隨指導教授的指導,以該教授的研究生涯為主軸,先行提升自我的能力,以期達到能夠自我研究的境地。


台長: 紫風車
人氣(66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研究。瑣事】 |
此分類下一篇:【研究。瑣事】秋季荒涼間的虛空思索:我要什麼?(現在篇)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