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取自網路
讀詩與寫詩,也應該「胸有成竹」,「意在言外」;詩情意韻寫在創作之前,文字和形跡只是呈現與表達的方式。不論我們從很簡潔的詩句中,讀到非常深致的風景;或從反復繁多的形式裡,體驗到深沉富厚,不單只是詩而已,而取決於詩以外的生活、胸襟、體驗與識見的感受。
學詩與學藝相同,先讓詩進入你的生活,或從生活中去發現詩,把生活過得像詩一般美好。關於岸的意象,我想到北島的另一首詩:
【界限】
我要到對岸去
河水塗改著天空的顏色
也塗改著我
我在流動
我的影子站在岸邊
像一顆被電燒焦的樹
我要到對岸去
對岸的樹叢中
驚起一隻孤獨的野鴿
向我飛來
儘管由岸所延伸的詩意,有多重意象,但岸是相對於隔來說的,因為隔所以陌生,所以相望,所以有靠近或離開,而岸與岸之間隔著的或許是溪流、是河、海、是深谷、或是無以跨越的空無....。
從有形的具象到無形的抽象,而形成了無限寬廣的視野,因為有岸的停靠,漂流有了起止的方向;因為有岸,彼此才有相互依存的風光;因為有岸,思念得以繫住小舟的希望。
因為岸,產生了一份既親近又疏遠的距離感,而詩意就從這份感覺和感情裡,開始抽芽成長為不同的風貌。
詩友流星雨的【奔向自由城】,寫上一代中國人在兵慌馬亂中從對岸出離到台灣的故事。
全詩如下:
我拉著嗓門吶喊
呼叫微風吹動的船帆
在兵荒馬亂鐵蹄下
沿灘頭盼望誰來拉一把
河岸來回獨自徬徨
週遭槍聲零落砰砰響
驚恐成為敵人箭靶
如浪濤在心裡狠狠鞭撻
河面夕陽霞光波影
映照孤立無助躊躇心情
波浪衝擊碼頭石級
聲聲敲醒了沈落底靈魂
末班淞口航行汕頭的船
好心收留我流浪漢
護送登上鐵橋登陸艇
脫離險境航向自由寶島城
全首分成四段,第一段「我拉著嗓門吶喊/呼叫微風吹動的船帆」,描述出紛亂的岸上,有誰聽得到一個十七歲的孩子的吶喊哀叫,「兵荒馬亂的鐵蹄」之下,只有期望微風吹動的船帆聽見,而灘頭上有誰能拉他一把呢?
詩的開始就充滿張力,看似淺白的敍述,實則是一幅生動懾人的逃難場景;令人為之驚慌緊張,而「槍聲零落砰砰作響/敵人的箭靶/如洶湧的浪濤在心裡狠狠鞭撻」,更是加深了生死當頭的恐懼感....。直到搭上了奔向自由的末班船帆,雖然逃離了險境,但是「河面夕陽霞光波影/映照孤立無助躊躇心情」,接下來的茫茫不定,心靈的躊躇無依,更如「波浪衝擊碼頭石級」,值得慶幸的是好心人的收留,由彼岸登陸到了自由的此岸。
欣見詩友會出現這樣具有時代性的詩,我們的上一代歷經戰亂,渡海來台,加上兩岸隔絕數十年,其間散落著許多感人的故事;能夠藉由流星雨這首詩,因而體悟到【岸】的更深層的意義,讓詩的視野和內涵更為海闊天空。
另外,本週有好幾篇較為特出的詩,令人感動深思。如章魚冰的【到不了的彼岸】,寫「生與死交錯的彼岸」,整首詩滿溢深濃的親情,「我依然在這為你掌燈/癡癡傻傻的/點一盞沉暮的燈」,感人肺腑;「我依然在這/等待最後的荼蘼/用悲傷的記憶灌溉/灌溉出一生的願/像上展開的掌/可否握住那飄渺的魂」,真情摯愛雖生死相隔兩岸,也不相忘的啊!
風細雲飄的【岸邊的飄泊】,其中以「刻意的放浪、肆意的流浪、隨意的塗抹」層疊出心目中的岸,尤其那聲聲抱歉,「不屬於對不起的概念」,暗喻著岸,也有屬於自己不同於常的心情。
最後以印度詩哲泰戈爾的詩句,在詩岸的動與靜,有形與無涯之間悠遊:「大地呀!我到你岸上時是一個陌生人,住在你屋內時是一個賓客,離開你的門時是一個朋友。」
09/6/22 映彤讀詩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