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11 12:02:46| 人氣1,521|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別把散文當詩寫  文/向明老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攝影:無楚,模特兒:薔薇、也是玫瑰花

文章轉載出處: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hiangming/3/1296441777/20071009120056/#centerFlag

  把詩當散文寫,或者根本分猤清詩和散文的分野何在,是詩推翻格律和音
韻之後,至今仍混淆不清的普遍現象‧那些幾百至幾千行的長詩,以及某些詩
獎規定必須要寫五十行至一百行才能参賽,都是讓詩摻進散文成份的最大原因
。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得認識詩和散文是使用两種不同語言,每種藝術會用每
種藝術的專用語言來表達,音樂是用音符,繪畫是用色彩,詩和散文属於文字
藝術,即使使用同一文字,但其表現方式會不一樣,否則無法分別何者為詩,
何者為散文。

  以寫「一首詩的誕生」的詩人白靈,曾在一篇論文中將詩的語言概分為「
神話性語言」和「邏輯性語言」,並說為解釋清楚,他不用平常習用的「散文
的語言」和「詩的語言」,我知道他的用意是想將這兩種語言的不同,明顯的
分別出來,以找出今天詩之困擾的重点所在,但我認為仍用「散文的語言」和
「詩的語言」來概分,更容易讓初學的人瞭解。

  今天詩的困惑是,有的濃得化不開,有的又一清如水;這都是這兩種語言
使用偏廢的結果,一清如水的詩就是將詩寫成了散文,這是由於散文性語言太
多,詩性的語言太少,以致詩變成了散文的純敍述;所以散文的語言稱之為「
敘述性的語言」,它是講究起承轉合,按照條理邏輯平平發展,故而白靈稱之
為「邏輯性語言」。而濃得化不開的詩則是用了太多詩的語言,也就是白靈稱
之為的「神話性語言」;它主張詩不該用明白曉暢的表現,而要朦朧暗示得有
如神諭,讀來靠腦力激蕩而得樂趣,缺少散文的敍述作必要的潤飾。所謂「詩
的語言」也就是以象喻意的語言,稱之為「意象語言」。意象語言太多會形成
所謂純粹的語意詩,就變成神話樣的費猜測;而最糟糕的是,許多的詩雖被目
之為意象密集的詩,而其实那都不是意象,而是一堆亂象,寫的人誤以為將許
多常見或奇怪的現象堆聚在一起,便是一個高深的意象,要別人從這一大堆垃
圾文字中去猜測或搜尋其要表達的意蘊;白靈在論文中說得好,「神話性」和
「邏輯性」的比配應是自然的比配,必要的比配;任一方太高,或偏於任一方
,不是成了烈酒,就是完全白開水,都失詩的趣味。

  所謂詩的語言是「意象語言」,是因為詩用意象來表現才能够「濃縮語言
,深化內涵,增加張力」,我們常要求詩要有言外之意,便是意象造成的效果
。散文必須用「敍述性語言」來表現,是散文只要求把話說明白,不要拐灣抹
角,敍述清楚即行‧所謂「意象」即是孔老夫子說的「立象以盡意」的意思。
我對「意象」一詞的理解可以用拆字的方法來說明,「意」者心中的主意,包
括思想,情緒,觀点,看法等一切思維的活動,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象」
者則是外界的現象,一切事事物物,摸得着、看得到的实體的東西;將內在看
不見,摸不著的「意」,藉外在相應可感可觸的「象」表達出來,使虛幻變成
實在,這就是詩中「意象」的構成。就像我們對「風」的感知一樣,風本來是
一種空氣的流動,來無影,去也無踪,但是看到樹的搖擺,波浪的起伏,衣袂
的飄飛,便證明了風的存在;我們要把詩「意」表達出來,證實我有這種思想
或觀念,也必須藉助外在一個恰切的相應可感的「現象」來落實。詩不是像說
故事樣的長篇屢續的敘述說明,而是用比喻,象徵,暗示等技巧來長話短說。
古詩多半都是這樣用意象語言來表達的,因為古詩有嚴謹的格律限制,非將語
言濃縮到五言或七言,形式規範到絕句或律詩的長短不可;因此如何使詩寫出
來不會變成散文,首先要了解詩的語言和散文的語言之不同的地方。要把詩寫
得像好詩樣的精練精巧,就必須懂得運用詩的「意象的語言」。

  我們中國的文字本身便是一個個清晰的圖象,每個字都有每個字的意境,
所以每個字都自足成一個意與象的結合。一經詩人巧妙的組合便成一首意義深
遠的詩篇。我們中國詩人先天便有這種造詩的優勢、而西方是拼音文字,要用
很多行敍述文字才能說出我們一個字的其中一個意義。如果我們認識不清,將
方塊字當作拼音文字來造句寫詩,其結果,不是一首用無數現象堆積得密不透
風讀不懂的詩,便是邏輯合轍得有如散文在敍述的詩,這都是詩寫作的偏差。


 註:文章的出處連結,即是向明老師在PChome的新聞台<向明詩文陷阱>
   希望詩友們可以多撥出一些時間前往讀文並學習哦~^^(千朔)

台長: 詩友
人氣(1,521) | 回應(5)|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自在園地(各類文章) |
此分類下一篇:談小詩的創作 文/聿馬狂飆老師
此分類上一篇:<轉載>淺談現代詩的節奏

大話 JOSEPH
認同~
因為我就是分不清...
2007-11-11 12:10:29
長河
有所獲得.
2007-11-11 14:51:52
萊姆
再一次地把觀念又清晰了一次.
2007-11-11 21:26:53
太初
詩人向明說﹕「别無他法。只有他自己的詩才能証明他是猤是個詩人。」------我喜歡這句話,也喜歡向明
2007-11-15 10:38:32
泊樓
上一留言是我忘了切換身分所致,煩請幫我刪除。謝謝!

以下再貼一次:

---------

記得我在初學寫現代詩時,也曾疑惑於所謂「分行散文不是詩」的說法。逐漸地,隨時間經過,我發覺這其實就是現代詩壇對於現代詩“審美觀”的核心部分。

學詩的過程,必然有時讀到某些名家淺顯簡單的作品,一時不知道其優點何在、為何被稱為傑作,..從此反覆體會參究思量,終於得出理路,明白這首詩為何被稱為傑作的理由。...這樣的過程,其實就是「審美觀」之建立與同化的過程。

當你“明白”了一首詩為何優美或不優美,就等於已經培養出與這首詩有關的某一種審美角度。你之前之所以不明白,是由於缺少了這種角度,而現在之所以明白,是由於體會了這種角度。

因此,一個詩人的詩如果自己覺得很好而卻被其他前輩認為不好,則很可能是由於該前輩看出了自己所缺乏的某一種審美角度之緣故。因為前輩經驗豐富,故通常體會過的審美視角更多、更寬廣,有時便如同一種更強力的雷達那樣,發現了隱藏在自己詩中的潛伏敵機。

當然,如果這位初學者思考特異或天縱英才,有時也可能寫出前輩詩人無法第一眼就看出的角度。

這時年輕的詩人應該更虛心而謹慎去體會,究竟是自己缺少了角度,還是前輩缺少了角度。但通常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初學者缺少了角度。這也是前輩之所以足堪稱為前輩的緣故。
2007-11-17 19:35:5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