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5-18 11:20:41| 人氣1,47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認識強迫症與強迫性人格part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接下來從造成原因來區別這兩種病的不同:

    一、強迫性人格

        一個人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一種可能的解釋是:患者內心潛在一種「不被喜愛」的恐懼,因此急於表現以證明自己值得被愛。患者擔心犯錯而被「放棄」,所以抓緊舊有的規則不放,不敢嘗試,也因此得失心太重,面對抉擇時,畏首畏尾,難以下決定。一旦有突發狀況、沒有規則可循時,就會焦慮到無法自己。

        至於這樣的性格是怎麼養成的呢?一些關於雙生子的研究發現:遺傳可能有影響;另一些研究則懷疑神經傳導物質也有關係;在精神分析領域,則認為患者使用了反向動作、孤立、與退化的心理防衛機轉。總之,原因至今仍眾說紛紜,沒有定論。

    二、強迫症

        強迫症的起因是什麼?目前沒有定論。研究顯示強迫症病人的大腦尾核(caudate nucleus)與前額葉基底區(orbital frontal cortex)、基底核(basal ganglia)異常,但可能有多種致病因,如基因遺傳、鏈球菌感染引起的自體免疫反應、創傷經驗,目前所知有限。有時在強迫症初次病發前,會遭遇重大的生活壓力,但重大壓力可能是誘發因子而非致病因子。

 

肆、治療

    一、強迫性人格

        強迫性人格疾患的預後變化頗大。有些罹病的青少年在長大後,這些不適切的行為就消失了;有些則稍有改善;有些繼續保持原有僵硬的生活形態;有些甚至惡化,或併發其他疾病,諸如強迫症、憂鬱症等等。

        在治療上,跟其他人格疾患不同的是:強迫性人格疾患的患者通常能夠察覺到自己行為的不適切,也希望能夠改變它,所以,求助的動機較其他疾患患者為強。
       
可惜本症並無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一般來說,可以選擇或合併使用的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個別心理治療、團體治療與認知行為治療等。

        藥物治療方面,可以使用抗焦慮劑或抗鬱劑來治療,效果如何,尚無定論。個別心理治療與團體治療可以減低患者的焦慮與沮喪,增強患者行為改變的動機。認知行為治療可以指出患者錯誤的信念,引發行為的改變。

        如同先前所述,強迫性人格疾患多多少少都有其優點存在,只是缺點遠遠大過優點而已。倘若能及早進行治療,減低固執、猶豫、過度拘泥細節等不適切行為,發揮穩定、值得信賴、勤奮等優點,甚至可能就此改變患者的一生。

    二、強迫症

        理論上,可採用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裡的「暴露與反應抑制法」(exposure and response prevention)治療強迫症,且治療成效不遜於藥物。但現實上,認知行為治療需要花費龐大的時間與人力成本,除非能找到有興趣投入的醫師或心理師,否則還是以藥物治療較具經濟效益。或者可以一邊用健保看診服藥,一邊尋找自費的心理治療工作室,雙管齊下,效果更好。

        國外研究裡正式的認知行為治療,強迫症患者接受每週五天、每天六十到九十分鐘、長達一個月的治療後,強迫症狀可明顯改善,也可偵測到大腦的變化。在台灣,就算你願意自己付費,也不容易找到治療師提供這麼密集的服務,通常是一週一次,一次一小時。

        服藥可減少強迫症狀,或減少抗拒強迫症狀時的強烈焦慮。比如原本怕髒的病人,服藥後接觸髒東西比較不會有焦慮反應,重複進行測試後就可緩和原本「髒污」與「焦慮」之間的制約反應,一樣可達成類似認知行為治療的效果。有學者稱服藥為「自己來行為治療」。

伍、結論

    總而言之,強迫症屬於焦慮症,強迫性格屬於人格型疾病。既然屬於不同類型的精神疾病,不論在症狀上、病症起因及治療方式上都不相同。不過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格型疾病是最難治療的一種疾病,究其因終究是因為這種疾患與一般精神疾病大不相同,一般人願意面對或治療它的心態,以及此種類型疾病造成病人傷害感受與其他疾病不相同。所以在心理諮商的臨床世界裡,願意接受強迫症治療比接受強迫性人格的人數差別極大。如今將這兩種疾病一併說明,希望能幫助一切需要的人。

 

台長: daisy
人氣(1,47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