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很喜歡讀心理學,愈讀就愈覺得這是一門很酷的學問,因為我發現不論我有甚麼問題,似乎都能在這門學問裡找到答案。感到迷惑要想尋找自我,沒問題,書裡面有說明;想要認識作夢,沒問題,書裡面有解釋;甚麼是記憶,還是沒問題,書裡面也有答案。這門學問裡面包含了各式各樣的理論,將人類各種心理及行為問題都作了清楚的說明及解釋,讀通它,根本就不用再讀一大堆尋找自我,認識自我的小說、散文了。沒錯,看赫曼海斯的流浪者之歌,隨著主角悉達多展開一場自我體悟之旅確實很有趣,也很有意義,但文學之用畢竟不同於正統的教科書,因為那裡面欠缺了一份嚴謹的理論背景以及精密的科學驗證。所以我認為正經治學還是得從理論入手較好。這一次,我介紹心裡學裡我最喜歡的理論之一,佛洛依德的的防衛機轉(Defense Mechanism)給大家,希望大家會喜歡。
防衛機轉,簡單的說,就是人類在遭遇困難時,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緊張焦慮、尷尬、罪惡感等心理,有意無意間使用的各種心理上的調整方式來保護自我。這是心理學上的專有名詞,出自佛洛依德的精神醫學。其功能分為:
1.保護自己免於焦慮威脅與維持自尊.
2.是一種面對不愉快現實的方式.
3.一種適應的過程.
防衛機轉有以下幾種類型:壓抑(repression),否定(denial),退化情感(regression)反向(reaction formation),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儀式與抵消(ritual and undoing),隔離(isolation),理想化(idealization),分裂(dissociation),歪曲(distortion)轉移(displacement),投射(projection)幻想(fantasy),補償(compensation)認同(identification),升華(sublimation)等等。依照特質可分類如下:
1、逃避性防衛機轉:
(1)壓抑 (2)否定 (3)退化 (4)潛抑
2、自騙性防衛機轉:
(1)反向作用 (2)合理化 (3)抵消
(4)隔離 (5)理想化 (6)分裂
3、攻擊性防衛機轉:
(1)轉移【替代作用】 (2)投射
4、替代性防衛機轉:(1)幻想 (2)補償
5、建設性防衛機轉:(1)認同 (2)昇華
首先說明否認(denial),這是一種無意識的自我保護現象,藉此拒絕承認不愉快的現實以保護自我,可以說是最原始防衛機制。
舉例來說,剛被強暴後的婦女,可能在事發之後,對整個過程產生失憶的現象,或者是當事人在行兇之後產生失憶現象。這是因為以上兩種情況的當事人都無法面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或者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比如說法律的制裁),於是便啟動了這種心理機制,以保護自我,不至於感覺太痛苦或害怕。成語「掩耳盜鈴」,就是一種否認現象,例如小孩打破花瓶以後把眼睛矇住就是這種防衛機轉。
第二種防衛機轉叫壓抑(repression),指一個人的某種觀念、情感或衝動不能被超我接受時,不自覺的將極度痛苦的經驗或慾望壓制潛抑到無意識中去,以幫助當事人避免感到焦慮、痛苦,這是一種不自覺的主動性遺忘,但與否認不同,因為否認是不承認事實的發生,壓抑卻是(repression),一種不自覺的遺忘。
佛洛依德曾經治療過一個女性患者,她的症狀是右手舉不起來,佛洛依德從談話中發現這一個女性患者曾經打翻過生重病父親的藥,因為自責,認為是自己害死父親,於是這種不安的心情便被壓抑到潛意識中,經過佛洛依德的詮釋之後,這女孩也不藥而癒了。
第三種防衛機轉叫投射(projection),就像是在電影院中觀賞電影,我們所看到的影像,其實並不是一個實體,而是由放映室「投射」出來的,所以投射是指一個人將自己本身的心境像放電影似的投射到另一件事或物上。
例如連續下了一個月的雨之後,有一天若忽然天氣放晴,我們的心情會為之振奮,豁然開朗。相反地,當我們碰到不如意的事而非常苦惱時,則會覺得面對再美的景也無心觀賞,再美的食物也無法下嚥,因為外面的環境會轉變我們的心情,而我們的心情也會投射到外面,造成我們對人事物不同的對待。有一首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因此心能轉境,也能為境所轉。這就是投射機轉造成的結果。
文章定位:
人氣(2,334)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