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要寫一篇關於Taxi的文章,跟大家分享一些我這些年搭Taxi的一些趣聞,經驗談.但是光是標題就想半天.本來是兩岸三地的Taxi比較,但是因為還會寫到美國的,所以就不能是說是兩岸三地.而且,因為大家對這種交通工具的叫法有差,所以我只能用英文來命題.
先來說說關於Taxi的名稱,兩岸三地的所使用的名詞真的很有趣.
台灣的翻譯比較是根據詞義來做的解釋翻譯-計程車,因為是依照搭乘的里程數來計算出租的金額.所以台灣的Taxi名稱嚴格來說,不算是翻譯過來的名詞.
香港與大陸雖然都是用"的士".但是我只能明白香港用這兩個字的原因,因為這完全是用廣東話說出來的音譯,用廣東話發這兩個字的音與Taxi相近. 但是我就不懂大陸也用這個名詞的原因,我無法去考究是否受香港影響.但是,我想應該是.畢竟雖然香港當時被英國佔據,但是香港與大陸的往來從來沒斷過,不論是文化或是經濟上的.一直都有著流通.也因此,大陸人才會稱搭計程車叫做"打的". 至於為何用"打"這個動詞,極有可能是從"搭"這個詞演變來的.但是一樣,純屬個人猜測.
至於搭乘經過的舒適程度,我個人是認為香港與台灣是有得拼的. 台灣人因為比較重視生活品質與享受,所以基本上每個人都會練就了挑選計程車的本能,也就造就了計程車司機會比較在意與提供給客人的舒適搭乘度.除了車子的保養要新,裡面的整潔與清新程度也是台灣的司機們努力的地方.有的會在車內擺上香水百合或是玉蘭花,力求用天然的花香來提升自己車子的馨香.有的甚至也會在車上安排娛樂給乘客,或是雜誌,或是DVD.同時,台灣的司機都會在乘客有手機來電時,適時的調整音樂或是廣播的音量.非常貼心.而且,多半台灣的司機熱情有禮,如果你一時興起,都可以跟司機好好的聊上一天,有些司機們的素養很優,甚至可以學得人生的大道理呢!不過,台灣人都知道啦,別跟計程車司機聊政治話題.切記切記.在車費上,有時候還會很規矩的針對自己不小心多走多兜路的部份,少算一點.
也因為台灣的計程車擁有不錯的服務品質,所以臺灣人都還會提供一個暱稱:小黃.讓這個交通工具和我們生活之間的那種隔閡消失.不過,這當然是因為我有挑選計程車情況下所能享受到的舒適台灣計程車搭乘經驗.是不是代表真的所有全台灣的計程車都這麼好?? 我不能保證.
再來說香港的計程車.香港的計程車本身設計上就比台灣的計程車親切.因為他們全都是使用低污染的天然氣,而且還是採用自動開門與關門的車門設計,所以乘客不用慌慌張張的拎了兩手的東西之後,還要兼顧開門與關門的動作.同時,香港的計程車統一規格的可搭載5人的車廂空間設計,基本上非常寬闊.當你需要往內移動你坐的地方時,你可以用屁股"移"座,也可以用躬身"走"進去坐下的方式.基本上,我都是用後者的方式-感覺比較優雅一點.但是,香港的司機們,普遍與乘客不對話,知道你要前往哪裡之後,多半就會不太理乘客.但是不太表他們很安靜.他們通常很開心的會用無線手機或是對講機跟同車行的同事夥伴一直聊天.還好車廂夠大,所以基本上可以是司機聊司機的,你也可以聊你的.
香港的計程車還有一個被我注意到的地方,就是司機們對於車子會比較像是自己的財產來看待,所以你可以發現司機們會在上面佈置了很多生活上的小東西.香港特產的超迷你月曆或是日曆就是用在這種地方.香港司機們的車上必定有這個生活日用品.還會有杯茶罐等等.感覺的出來,香港司機們是如何的和這部車相依為命.
在香港的計費方式上,我沒有清楚過,但是總是有個小數點在後面.對於習慣給小費的香港人來說,都不會去計較小數點,一率進位.不過不會有人給錢時捨去小數點就是了.這個在香港的社會是不存在,請注意!
這邊找到的大陸Taxi的照片是上海的,也是我在這幾年的大陸城市中,我覺得坐起來最舒適的.因為,上海以外的計程車(的士),我只能用恐怖來形容.先不說車子本身的保養狀況,讓你會擔憂隨時拋錨之外,再來就是車子的髒汙程度也是讓你匪夷所思.而且,我覺得最諷刺的是,大陸的的士除了上海的部份車行之外,都會在司機座位架起保護司機的鐵欄杆.可是基本上,到底是司機要怕乘客,還是乘客要怕司機,在大陸的環境裡,真的很難說.
而且大陸司機們的開車技術一流,交通號誌是參考之餘,360度的回轉更是稀鬆常事,除非是有交警,或是有拍照開罰單的地方,司機們才會突然收歛.而對於車費的計算,在大陸,基本上,在大城市裡的的士,計程表才真正有意義,而大城市指得是北京上海深圳,而且還必須是在這三個城市的市中心,司機們才會乖乖依照計程錶跟你收費.不是超開發精華地區,基於計程錶可能被動過手腳,以及很多司機會將錶上面金額顯示的地方遮住,所以一率費用都要用"喊價"的.
跟大陸司機喊價,有分上車前與上車後的注意事項.無論上車前後,你都要對起點與目的地的交通費行情有一定的了解,才能進行合理的議價.除非你自認肥羊一隻,就可以不用理會,隨便司機報價.上車前的詢價,一定要問清楚司機所選擇的路種,是不是高速公路,含不含過路費,從哪一個交流道下,包車還是要等人湊滿一個車之後才開車等等資訊,否則雖然你拿到一個好價格,但是走的是省道,從會塞車繞遠路的交流道下,你所損失的時間往往多過你所省到的錢.以我的慘痛經驗為例,曾經朋友幫我叫車從廣東省東管市樟木頭鎮到深圳寶安機場,這只不過是一個小時的路程,但是因為我朋友當時涉世未深,以為價格合理,結果我花了四個小時才到機場.因為他中途又載了別人,並且全程省道,不走高速公路.結果,我當然是趕不上飛機,要坐下一班飛機.基本上,如果司機給的條件不符合你的需求,就算你人已經坐在車上,而且司機為了不檔到後面的車已經開了一小小段路,不要害怕,就拉開車門離開車廂就對了.
通常,下車時才會議價的情況,我會是用在短程的路途上,也就是市內或是鎮內的短程運輸,不超過30分鐘的.這種因為總體的車資不會很高,所以可以擺在下車時再議.如果是超過30分鐘的車程的,卻還擺在下車時議價,那我只能說,除非你不怕危險,以及身上帶有絕對足夠的現金,否則千萬不要嚐試.因為,我怕你到時候付不出足夠的錢,卻又下不了車.
短程的車資,一般而言,依照各城鎮的司機貪心程度來計價.因為各城鎮的司機貪心程度不同,可能相同是10分鐘以內的車程,有的城鎮要收到10元,有的只收7元,有的會更狠,要收15元.這是需要對當地有一定認識之後才可以做出這種判斷.如果你發現明明平常10元可以搞定,但是司機硬要收你15元或是20元的時候,偏偏你當時就是不想當冤大頭,記住,擺出當地人的凶狠嘴臉,丟下你覺得適當的車資後,立刻下車逃逸.臨走前還可以丟下:我就只有這麼多,要不要隨你.
最後說說紐約的計程車.我只有幾次的經驗,因為後來已經學會坐地鐵還有巴士,或是有朋友接送,所以搭乘計程車的機會就少了.不過跟紐約計程車的第一次接觸,還真是不愉快阿.在已經是凌晨一點四十五分的紐約機場,沒有任何的交通工具,又是第一次造訪這個城市,沒有其他方法,就只能坐計程車.計程車的車廂環境跟香港的比較像,都是屬於空間寬敞型,不過,我不認為紐約的計程車可以連司機塞進六個人啦.應該也只最多五人座的限制.畢竟外國人的體型是比較大的.然後跟大陸一樣也有保護司機的措施,不過不是鐵柵欄那麼寒酸,聽說是有防彈功能的壓克力屏障.也是因為這樣,那時我才想起,我拜訪的城市可是一個人人都有槍的城市....
司機的英文程度要看你坐上什麼樣人種的車,我那次坐的是中東人開的車,基本上,我聽不太懂他的英文,他看我一副東方遊客的模樣,也不太想理我.所以我們在最後下車付費時,有起了一點點的爭執.為什麼? 因為他是從機場一路載我們到飯店,所以,不只是路費+行李費,還要加上"小費".問題來了,我第一次來紐約,我怎麼知道我要給多少小費才夠?我的司機很明顯就是覺得不夠,還好,我擺明就是東方遊客,什麼都不懂的樣子,他雖然一臉埋怨,還是放我下車了.雖然我當時,其實很害怕......,因為那個眼神一副就是想殺我的樣子.然而,我當時跳上的計程車不錯唷,可以刷卡ㄟ...(除非我看錯啦,但是我真的有看到VISA的標示唷!) 隔天,我紐約的朋友有告訴我,其實可以不用給小費的.他說應該是看我們好欺負,才會這樣.
以上就是我的小小經驗分享談!
以上圖片皆摘錄自 http://www.fotosearch.com/photos-images/taxi%2Dtaipe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