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到了一個較職業友善的跑道來,
最近"單一處職業"和"開放支援"的問題,
卻又不禁讓我多想了些事情。
MT社團標題下的很好-
我是小小醫檢師,但是所有醫生都需要我發出的報告。
清楚顯示不可或缺性!!!
雖然可被機器取代,但有其存在的必要。
姑且不論就檢驗這塊確實是MT熟,
或是醫師不想做這樣的工作,
當研究助理時,
明顯感受到老闆對於檢驗數據的執著,
雖然他對待數據的角度和專業醫檢師不太一樣,
至少他是很尊重檢驗專業的!!!
(也沒有什麼利益衝突或是主從關係。)
相對之下,
藥的部分,
先前是被醫師牢牢抓住的,
目前決定用藥權還是在醫師手中,
也普遍較受民眾尊重。
藥師的定位很尷尬-
看先進國家:醫師診斷完由臨床藥師參與用藥決定;
台灣在雙軌制下,藥師還是受醫師指示,
看似為民眾用藥安全把關,
其實對民眾來說根本就不被放在眼裡,
他們信賴的是醫師,
而不是確認藥單、發藥給他們的藥師。
民眾關心的是拿到的是不是他的醫師點選的用藥,
而不是誰給了他。
藥日老師殷切叮嚀著我們把藥師的專業弄好,
一直對我們喊話"時代是走在藥師這邊的沒錯。"
現在的處境讓我對這樣的喊話抱著懷疑的態度。
藥師公會用"換處所執業會影響用藥安全"
希望說服大眾、大法官、立委開放支援是危險的,
明說擔心開放後會使租牌猖獗,
暗地裡卻想著藥師執照的價值會跌。
沒有發揮出真正專業的樣貌,
卻用這種會笑掉人家大牙的理由反對,
進一步希望能維持自身價值,
這樣的邏輯我無法理解。
沒有讓社會感覺到"需要藥師",
哪來的籌碼談判?
若是抱持著"藥師不要給藥就沒關係"、"寧可吃沒效,不要吃死人"這樣的想法,
我想時代再怎麼走,
也走不到藥師這來。
原本只是實驗課的糾結-
monocyte被叫成macrophage,
想起在MT受的教育。
覺得喜歡但卻好像不太適合。
<急診男女>國醫師說的"資格、資質、姿態",
應該是少了一點資質和姿態。
走在新的道路上,
我回顧著過往。
今天所有想著的事,
都告訴著我應該重拾MT教給我的一切作為後盾,
踏實且穩定地繼續往下走。
期許著完成訓練後,
能真正具備國醫師要求的三"ㄗ",
好好地發揮專業-融合MT和Pharm.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