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6-11 08:00:00| 人氣7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執掌清華17年 女兒卻連附中都進不去

推薦 1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引自 看中國

執掌清華17年 女兒卻連附中都進不去

962年5月19日,一位老教授在臺北病逝。
他死後,哀榮備至。
時任總統的蔣介石親自為他題寫「勛昭作育」四個大字;海內外諸多學者親自書寫輓聯沉痛悼念,足以見其影響力。
他,就是執掌清華17年,被稱為「永遠的清華校長」的梅貽琦。
然而,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位在學界地位超然、曾經擔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長的老先生,竟然清貧得家徒四壁。
他的喪葬費,都成了個巨大的難題,不得不依靠募捐才得以解決。
梅貽琦手裡的錢,都到哪裡去了?
在辦理完喪事之後,他的家屬打開了一個梅貽琦生前從不離身的皮包,一個隱藏了幾十年的秘密就此被揭開……
1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1931年的冬天,一片肅殺中的清華園迎來了它新的掌舵者——42歲的梅貽琦。
在就職演說上,梅貽琦發表了著名的「大樓與大師」的言論。
清華
然而,當時在場的清華學生卻並沒有為之動容。
他們都帶著疑慮和審視的目光看著這位新校長,琢磨著他這話是發自肺腑,還是只是在說漂亮話?
這實在怨不得學生們疑心病重。
此前的清華園,剛剛經歷過一場災難。
前任校長羅家倫是個年少得志的國民黨黨員。
他在任期間,每天穿著國民黨少將軍服,大肆在校園內宣傳國民黨黨義,還強迫學生們軍訓,對不合自己心意的言論動輒予以打壓。
很多與羅家倫不和的教授,都被逼得紛紛去職。
原本崇尚學術獨立、思想自由的清華園,一時間萬馬齊喑。
最終,忍無可忍的清華學生掀起了聲勢浩大的驅羅運動,將羅家倫從校長位置上趕了下來,聯合要求教育部選派新的校長。
梅貽琦,就是在這樣一種複雜局面下,成為了清華校長。
很多人對此並不樂觀,因為清華的學生們雖然優秀,但是「難纏」,不服管。
羅家倫這樣的鐵腕校長尚且無法鎮住他們,梅貽琦這個文弱書生豈不是更無可奈何?
2
卻未曾想到,梅貽琦很快就贏得了清華師生的衷心折服。
他徹底改變了羅家倫時代強加給清華的政治色彩。
對於那些公然和國民黨唱反調的學生,他不僅不打壓,反而盡全力予以保護。
1936年年初,清華左翼學生的活動徹底激怒了國民政府。
大批警察進入清華大學,決意殺雞儆猴,對帶頭的學生進行抓捕。
但是,清華園太大了,想要迅速抓捕到位,必須有一份詳細的住宿地址,然後才能直接按照宿舍抓人。
軍警們氣勢洶洶地闖進了梅貽琦的辦公室,要求馬上提供住宿名單。
當時的情形,名單是必須給的,不然警察們絕不可能善罷甘休。
梅貽琦始終保持著君子之風,溫和地笑著,交出了一份住宿名單。
隨後,他悄悄讓校工斷掉了全校的電,整個清華一片漆黑。
軍警們像沒頭蒼蠅一樣在黑暗中搜尋了很久,卻發現名單上的人員和地址根本對不上號,抓來的全是不相干的人。
原來,梅貽琦給軍警的名單,是一份往年的舊名單。
暗地裡,早已悄悄通知涉事的學生提前跑路。
在梅貽琦的這種「縱容」下,清華的師生們身上始終保持著一種自由而天真的氣質,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說人之不敢說,做人之不敢做。
朱自清,聞一多,吳晗,這些國民政府最為痛恨的眼中釘肉中刺,都被梅貽琦留在了清華的象牙塔裡。
大師雲集,成為了清華最引以為傲的學術資本。
然而,梅貽琦校長生涯中的高光時刻,卻並不是在北京的清華園,而是在雲南邊陲的茅草屋中。
3
彼時日寇步步緊逼,攻佔北平,清華大學不得不和其他眾多學校一起南遷昆明。
作為校長的梅貽琦,也和家眷一起南下,在昆明的茅草屋中住了下來。
時局艱難,學生們生活無以為繼,很多學生的營養狀況非常差,衣食住行都得不到保障

梅貽琦憂心如焚,接連向國民政府寫信,請求國府能夠撥付一筆資金,專門用來補貼學生,以免學生蒙受凍餓之苦。

資金申請成功之後,大多數師生都得到了資助,暫時脫離了窘境。

只有梅貽琦的幾個孩子例外。

梅貽琦子女眾多,他又為人清廉,根本養活不了全家。梅家生活十分清苦,眾所周知。

但是為了避嫌,更為了把資金留給更需要的學生,梅貽琦堅決阻止自己的孩子領取補助金。

為了支撐家中的生計,他的夫人不得不放下知識份子的體面,挎著個小竹籃到處叫賣自己製作的「定勝糕」,用賣糕點的錢來補貼家用。

除了在金錢上一絲不苟之外,梅貽琦最忌諱的就是公權私用。

當時西南聯大辦了一個附屬中學,教學質量很高,許多人都想把孩子塞到這所中學。

但是梅貽琦鐵面無私,想要進來可以,一不靠權,二不靠錢,憑成績說話。

權傾西南的「雲南王」龍雲的孩子考聯大附中落榜了,龍雲很生氣。

畢竟雲南是他的地盤,聯大靠他的庇護才能安然無恙,竟敢不買他的賬?

怒氣沖沖的龍雲準備興師問罪,他的副官卻連忙告訴他:梅校長的女兒也沒有考上這所學校。

龍雲啞口無言。

執掌大陸清華大學17年間,梅貽琦沒有因為私事花過學校一分錢,更沒有任何徇私、開後門的行為。

哪怕是他自己的女兒,也未曾得到過半點照顧。

清華滿校師生,無不嘆服,都認定他是清華永遠的校長。
然而,在1948年,梅貽琦卻選擇了離開清華園。
從此,再也沒有歸來。
4
那是1948年12月,梅貽琦做出了艱難的決定:離開大陸,跟隨國民政府撤離。
梅貽琦的選擇,在很多人看來是對即將到來的新政權的不信任,是對馬列主義的牴觸造成的。
其實,真正的原因並不在此。梅貽琦的遠走,是為了保住清華大學的庚子賠款基金。這筆錢當時在美國,數額巨大,如果梅貽琦不離開大陸,這筆錢肯定是沒有了。
為了保住這筆錢,梅貽琦忍痛離開了清華園。
他到了臺灣之後,很多人都慫恿他把這筆錢拿出來
別人幫他想出的花錢的名目五花八門,蓋大樓、搞基建,總之,這筆錢已經成為了唐僧肉,人人都想吃一口。
梅貽琦卻總是搖頭。
他想把這筆錢用在清華大學,但是兩岸之間勢如水火的爭鬥,使這個念頭變成了空想。
直到1955年,臺灣清華大學成立,梅貽琦才捨得把這筆錢拿出來,用於購買科研設備、培育精英人才。
此後的七年,梅貽琦把全部的心血放在了臺灣清華大學的發展壯大上。
與此同時,他也一直關注著大陸的局勢,思念著北京那座真正的清華園。
據相關資料顯示,在建國後,清華大學曾經多次收到過匿名人士從海外寄來的學術期刊。
有人說,那個默默郵寄期刊的人,就是他們的老校長梅貽琦。
1962年5月,已經纏綿病榻多時的梅貽琦走到了人生的終點。
他住院期間,連藥都買不起,死後更是無錢埋葬,靠校友募捐才能夠入土為安。
但是有一種質疑的聲音也出現了:梅校長執掌清華基金幾十年,手裡握著一筆巨款,怎麼可能會窮酸至此呢?
他從未離身的黑色皮包,是不是藏著什麼支票存摺?
當梅貽琦的家人打開了他最為珍視的黑色皮包,所有人都沉默了。
那裡面放著的,是賬本。
這麼多年來,每一筆基金的用處,都記載得明明白白,從未有一處疏漏。
所有的錢,都用在了清華大學的建設上,沒有一分落入私囊。
他,無愧於「永遠的清華校長」這一稱號。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57年過去了,梅校長的氣度和精神,已成絕響。


台長: 不肖學徒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