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國內發生重大交通意外,按照慣例就是新聞台接連報導了好幾天,之後就沉寂無聲,一般民眾對於事件的關心程度也跟著冷卻。不過,對於每天在路上行駛,而且人人都有機會搭乘的大型巴士,關於它的安全性你是否清楚暸解?否則每回發生重大事故,為何傷亡都如此嚴重?
如果各位還有印象,10幾年前曾經發生遊覽車在苗栗墜谷的意外、阿里山公路翻覆意外、台南梅嶺失控翻覆意外,以及不久前的遊覽車國道二號火燒車意外,皆造成嚴重的傷亡,而我的一位友人也在其中一場意外中喪生,至今回想起來印象還是很清晰,如何防止類似意外再次發生?其實如能全面檢討並修正相關法規,還是有機會能減少重大傷亡的發生。
一開始,先從車體結構與安全性說起,其實許多人都知道,國內大部分的大型巴士都採用進口底盤與引擎搭配國內車體廠所打造的車體結構所組成,而採用整車進口的大型巴士卻很稀有,造成這個現象的主因在於「關稅」與「成本」。根據法規,大型巴士整車進口與底盤零件進口的稅率最多差別至20%,如此一來便降低業者意願以整車進口的方式引進車輛,再加上國內法規容許大型巴士車體在國內打造,通過基本的安檢後就可領牌上路,雖然這在許多國家也採用這樣的方式,但安檢法規卻是未能跟上時代,大家能想像一下,現今購買一般轎車都會注重有無搭載ABS、循跡系統等配備,但國內卻是在今年七月起,才規範新出廠大型巴士配備ABS與循跡系統,也就是說目前你所搭乘大型巴士,很多未搭載ABS,更不用說循跡系統,各位可以參考下面影片,了解有無循跡系統的差異:
車體結構對於車輛安全十分重要,大型巴士由於先天車身較高,如果不慎失控則會增加車輛翻覆的機率,而當車輛翻覆時,能保全乘客性命的一大關鍵,就是車體安全是否強固;根據此點,許多國外交通安全單位都會針對大型巴士進行翻覆與墜落測試,如此一來就能檢視車體結構的安全性,先來看看一段影片:
以上是MCI巴士,也就是國內俗稱的「灰狗巴士」的翻覆測試,從影片中就可以看到車輛翻覆時車身與車頂的變形程度,由此一來便可檢測與改善大型巴士的車體結構安全性。
(照片翻攝於網路)
這是國內較一般的大型巴士車體結構,這張照片其實也在網路上流傳多年,其實目前國內多數車體廠也針對結構進行改善與強化,亦有韓國運輸業者來台採購,但最主要的問題,便是國內相關法規是否「升級」?而非墨守「型式認證」的方式,因而抹煞想要進步的車體廠之用心;所謂的型式認證就是車輛出廠後送驗取得認證,而接下來的車輛出廠只要通過抽檢審查即可,做半套的方式真的能保證車輛安全嗎?
比照一下M.Benz原廠的巴士車體結構,其實國內車體製造法規就是依循歐盟ECE R66規範,所以兩張圖片比較可以看到許多類似的設計,但如果國內安檢單位未能落實翻覆、墜落等動態檢測,而僅是通過靜態認證等,如此對於大型巴士的安全性是沒有幫助的。
Volvo原廠的車輛翻覆測試。
巴士側撞測試,在歐盟與北美也是行之有年。
在國內現況下,如何自保?
以上提到的車體結構與安全性的改善,仍需要法規跟著時代進步,才有機會許我們一個更安全的乘車環境,而在現況中,我們改如何確保自身的搭乘安全呢?
在交通部網站中,可以查到關於搭乘遊覽車的安全須知,其實裡面提到的一點,關於車身高度的部分,我們在前面也提到,車身愈高在遭遇失控時,因此翻覆的機率也就比較高,因此如能選擇車高較低,或是強調低底盤的車輛,車輛行駛重心理論上也會比較穩定。
另外在公路總局網站中,也可查詢合法登記的客運公司,網站中也可查詢各公司所登記的車輛規格與資訊。
接著可以更詳細地查詢車輛資料,包括車牌號碼、違規數、有無強制險、動力數據、載重量、出廠年月等,而在我們查詢的這輛車上,就沒有搭載ABS系統。
網站中還可下載遊覽車的安全檢查表格,包括逃生門、擊破器等,關於裡面提到的安全演練部分,根據我之前搭乘遊覽車的經驗,有落實的相當少。
最後,就是搭乘遊覽車時記得繫上安全帶,雖然坐車時會讓你有點不自在,但對於遭遇突然狀況時,是最能確保自身安全的第一道防線。
引自 http://www.mobile01.com/newsdetail/20656/bus-safe-volvo-mercedes-benz-crash-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