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2歲多的兒子一封信 (劉大尾)
兒子呀~在你沉沉睡去的時候,老爸在逛FACEBOOK還有01論壇,這是我們這個時代,訊息互通的最熱門平台之一。以後你長大了有了自己的電腦、手機,會有什麼社群網站,老爸不知道,只能知道大概潮流會是怎麼走…也許這篇以後你會讀到,再來驗證老爸的觀點是否正確?老爸只能告訴你一些你出生的年代是怎麼一回事..既然要討論時事,就從新聞開始吧就剛剛看到幾個新聞:1.「啥咪 雀巢嬰幼奶粉貴50元」內容我就不複製了,標題已經很明顯了。這是你喝的奶粉品牌…事實上從你初生到現在,奶粉沒有一次降過,每年每季都在漲,你媽跟我已經很習慣了。因為呀~不只奶粉、還有尿布、只要跟嬰幼兒有關的…通通在漲。老爸是讀過市場學,如果供不應求會漲、供過於求會跌,難不成你這年代是供不應求??老爸我有貼一張圖,你出生的虎年,是台灣出生率最低的一年,甚至還名列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這麼來說,應該是明顯供過於求,應該削價競爭、跌個不停才對呀?對呀,我想如果奶粉製造商看台灣市場,十之八九會搖頭連連…老爸在你這歲數時,有41萬同齡要喝奶,到你這同齡,只剩下16萬,差不多掉了6成。所以說這些公司越來越大,嬰兒越來越少,理應供應會遠大於需求呀?應該會提供出物美價廉的商品才對呀?!為什麼會漲? 思考一下…難道是你喝奶的量是老爸當幼兒時的2倍多?所以還是需求大於供給?當然不是!!!考你一題數學:成本100元的奶粉,以前賣200元,可以賺100元但是以前賣100罐奶粉可以賺1萬,現在只能賣50罐,但是還要維持賺1萬,請問末端售價應該調整多少?答案很簡單:就是2倍的售價只要市場夠壟斷夠聯合,那麼基本上不會有獲利下滑這件事…老爸雖然有學過市場學,在自由經濟下,確實會有供需平衡的機制,但是在壟斷市場,不一定適用。你喝的奶粉,只是一例,事實上食、衣、住、行、育、樂、油價、電價…通通在漲。我不知道到你兒子想喝奶粉的時候是多少錢一罐?很可悲的是,我們的政府並不關心這類民生物資上漲的事。前一陣子,弄了個「穩定物價小組」,物價沒有回穩,還繼續上揚,然後這位負責的官員,沒有引咎辭職,反而還升官,現在我們要叫他行政院長。好了,不談政治,這太深奧,我們不期望它能做到抑制物價,只能希望它不要帶頭領漲就謝天謝地了。這可能只是小東西,只要我們省著點用,姑且叫它小錢吧!現在我們來談談大錢,譬如:買房子來則新聞標題吧~2.「學者:資金決定了台灣房價,漲得並不合理」這是另一則新聞,更深入了,台灣的房價一直處於不怎麼會暴跌的狀態。你阿公那時候在台北東區忠孝東路SOGO後面的房子,當時阿公好像是賣掉200多萬,那時候,沒有市民大道,火車還在台北市的路面上跑,老爸小時候看著火車翻著火車時刻表,可以看一個下午,自得其樂。阿公留不住這房子,後來阿公也走了,聽說現在大概要3千多萬才買得到,三十多年,整整翻了18倍….你一定會怪老爸,怎麼那麼笨!!!既然這麼會漲,那就趕快買下來呀,是的,老爸很想,但是買不起…嚴格來說,跟老爸同齡的絕大多數都買不起,又或者說,如果要買也不是不行,要很縮衣節食專心繳房貸,可能連想生你的念頭都不會有,這要從你阿公那一代說起,你阿公出生的時候,又稱「戰後嬰兒潮」,這人口資料我就不查了,我說我們家族你就有感覺了,阿公有8個兄弟姐妹,老爸有5個兄弟姐妹,你只有1個獨子,這樣你知道那時候,人口成長有多厲害了吧?這一群在阿公的年代,到了二、三十歲想成家,於是引爆了台灣的房地產的上揚,就是那個供給低於需求,只是比起老爸這一代而言,阿公買房確實比老爸要輕鬆多了。後來呀,這群跟阿公年紀差不多的,賺到了錢,又繼續買房,他們相信「有土斯有財」,他們雖然住不了那麼多房,但是可以出租出去給年輕人,或者經濟上較為弱勢的人。他們也喜歡把大部分的國家稅收,用於建設自己的房地產的周邊,好讓他們的房地產價格更高更旺,所以勒~阿公那一代留給老爸的房地產狀況就是這樣,大家都知道不合理,但是這套成功模式太迷人了,所以也沒有人覺得哪裏不對勁,一直延續到現在….好吧,假如薪水工資有增加,賺得多所以消費也會高,也算合情合理。偏偏…….進入第三個主題。3.「台灣青貧族加劇薪資倒退嚕回到17年前」呃….寫到這邊,為父的我居然有點氣你阿公那一輩耶,哈哈!怎麼這樣勒??什麼都漲了,什麼都給你賺了,上一輩連一點空間都不替我這一輩想想,也太壞了吧?嗯!老爸我算是有自知之明,靠著薪資應該是無法解決這困境了。所以老爸創業,試著拼博看看另一條路,未來是如何?等你長大了,自然就知道老爸是成是敗囉~我也不敢說大話,老爸盡力就是了。=================================================講了這三個現象,親愛的兒子,你會不會很氣老爸怎麼把你生在這種時代?怎麼你們上一代都留給我們這種結果要我們去承受?可能到你長大懂事之後,你還會聽到國家勞保破產、健保破產…什麼一些福利保障破產之類的,或者是一個青年人要養幾個老頭的新聞,也會讓你備感壓力,怎麼這些狗屁倒灶都發生在你身上,一個好康也沒有?!但是,老爸必須坦白跟你說:你這一代絕對是幸福的!!!衝擊不會在你這代發生,在你成年之後要承擔的時候,已經衝擊結束了。怎麼說勒??我先分享一個理論,這理論就是…..『當懶人都能靠此賺錢時,就是泡沫之時』老爸很喜歡看財經頻道,最近這幾年老是採訪一些名嘴、藝人、名模聊非關工作的事,談他們「小資投資術」、「眼光精準」、「地點、地點、地點」這類的房市生財有道之術。然而老爸有著不同的觀點,因為老爸是略懂投資的,所以我相信…「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天底下沒有永遠漲個不停的東西」,因此......換我提出些看法: ===1.要消化這些空屋,出生率不夠呀===全台空屋率節節上升,平均20%是空屋,大約有100萬戶,我們先算要消化這些空屋,要「製造」多少人出來?100萬戶空屋*實住4人=400萬人,這樣估法應該還算科學客觀,祖孫三代較多人,小家庭也不少,估個一戶4人的平均 所以要增加400萬人後,才有需求大於供應的理由。台灣增加400萬人?? 談何容易呀? 多生出一個台北市+新北市的常住人口?老爸是認為已經不可能了,你剛剛有看了生育率,人口成長已經倒退了,你阿嬤都68歲了,給你長大到20歲,阿嬤都85歲了,當然啦!我們希望阿嬤長命百歲,只是現在國人平均壽命大概就7-80歲,所以這批阿公阿嬤的戰後嬰兒潮,是真的會逐漸凋零….於是供給大量釋出,需求大量銳減,就崩盤了、泡沫了。===2.目前的國民所得,不足以支持這樣的價格===計算房價指數的算式很複雜,我們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身無分文的年輕人 ,在台北努力工作,若是不吃不喝,要買50坪,搭配平均所得,要80年!!!...呃….都沒確定能否活這麼長了,(16274美金/年所得,北市平均單價79萬/坪,有興趣可以自己算)前提是不偷懶,不吃不喝,還要能工作80年?!見鬼了!!!買不起的東西,對你而言,還能稱為需求嗎??當然啦,這是以一個國家的一線城市做計算,不以一線城市做計算,那就真的很難計算了。你阿公有說過:事業要做,台灣選台北,大陸選上海,日本選東京,美國選紐約。所以啦,不論如何,我也希望你事業建立在台北、休閒另購鄉下。至少我跟你阿公也是都這樣想….===3.現在在交易房地產量,有80%是投資客,不是自住===這個問題更嚴重了,簡單來說,就是被炒出來的!有個更恐怖的事實是,房地產無法作空,只能作多。這個只能作多在景氣尚可,以及有土斯有財的台灣固有觀念裡,還不會顯現,因為畢竟投資房地產,還沒有出現嚴重衰退過。然而我們看更老齡的社會:日本,老爸我有讀過一本書叫"M型社會"這本書(第55頁)明確指出,日本六大都會區房價變化,在他們的泡沫經濟短短15年內,衰退了-76%!很恐怖吧? 畢生積蓄的房子,腰斬再腰斬....唯一會覺得幸運的,就是沒有房地產的人,準備想購入,也許是你長大之後、也許是你還沒長大,老爸我就看到了,我會幫你出手買,如果說台灣落後日本20-30年的話,那麼這個現象快來臨了!如果再加上電視裡名嘴、藝人、名模都在說自己房地產投資有多成功時,上至財團法人小至市井小民,都奉此為圭臬…慘了!!! 每個人都想靠這獲利時,就無遠景可期!===4.一個經驗無法適應各種時代,你會擁有許多資源===不講理論了,直接講例子: 我的國小同學,有46人,幾年之後,兒子你也要上小學,我算一算應該16人左右,嗯…一個教室,比起我那時候,至少多了一半的空間,還有呀,這幾十年間增加的學校,聽說為數不少,所以呀,根據這樣的現況,坦白說,我認為可能學校的空間,讓你住下來都有可能!因為呀1.空間變大了嘛 2.想跟家長多收一些錢,維持總收益不變。再一個例子,老爸高中、大學的房東,他們本來的經驗法則也會受到衝擊,因為他們會很納悶,怎麼民國一百年後,都越來越難租給學生勒??這很簡單,因為學生減少了呀!!!因為學校夠住了呀!!!你說租屋市場會不會調整?? 房地產市場要不要調整??=================================================所以呀~兒子,你不用擔心,我們這一代會發生一場革命,不知道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也不知道是制度還是價值感會改變??總之它會發生,產生的結果有很大機率是對你友善的,但是!!!萬一我們這一代給你的是不好的環境,請你原諒父母,我們盡力了。萬一給你是好的,也請你善加利用它!=================================================老爸文筆不好,無法寫出曠世鉅作給你驕傲,哈哈!但是至少還很大方,若有人有同感要轉貼,註明出處即可。
引自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7&t=3332682&fb_action_ids=10151608323219941&fb_action_types=og.likes&fb_source=other_multiline&action_object_map=%7B%2210151608323219941%22%3A378483232261207%7D&action_type_map=%7B%2210151608323219941%22%3A%22og.likes%22%7D&action_ref_map#43383538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