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事件顯示台灣社會的理盲與科學教育的重要
不鳥的悶氣來自何處呢?
- 媒體上出現了非常多的專家說學者說,但我並沒有從媒體上看到真正的科學證據;
- 每一隻受媒體報導的動物的鑑定、事發過程的陳述都有非常多亂七八糟的版本,
連所謂的當事人所說的話都令人懷疑 (例如鼬獾變雪貂);
- 媒體見獵心喜的心態表露無遺,我認為許多電子媒體對新聞的處理,令人懷疑媒
體是否非常期待有大爆發?所以就會把相關性未明的動物死亡事件通通串連起
來變成一種大爆發;
- 媒體因為找不到人訪問,所以就東訪一個西訪一個,然後許多的動保團體在東
聽一句西聽一句許多二手傳播資訊之後,就開始腦補蘊釀如何反擊防疫措施了。
- 應該要發聲的應該要被聽到的聲音沒有被聽到,例如野生動物學界、動物進口
相關團體與野生動物寵物飼養社群。
- 從野生動物到傳統寵物社群、病理檢驗、病毒序列的起源分析、動物與人畜
共通流行病控管、政策制定與執行的科學社群間似乎缺乏很好的聯繫。但媒
體(擠進一些應該談正事的會議)所關切的多半是"沒有科學證據前不能確定的事",
或徒增緊張的事。
我想針對一些在媒體上傳播的觀點一一就我的科學理解進行說明:
- 不是所有的死動物都是因為狂犬病而死:野生動物除了自然死亡以外,在台
灣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是被獸夾夾死、被車撞死、當然也會有其它的疾病。犬
瘟熱的某些症狀和狂犬病也很類似。
- 不是只有貓狗會感染狂犬病:許多食肉目動物是高危險群,而在台灣會變成
寵物的食肉目動物不只有貓與狗,還有浣熊、狐狸、臭鼬,與貂科動物。而
這些動物都有被病毒感染的記錄,而且皆有輸入台灣的記錄,而且也已經有
很多證據指出它們就是高危險群。但是到目前為止的防疫宣導似乎都讓人覺
得只有"貓狗鼬獾"才是高風險物種,其它都不是。
- 我認為走私鼬獾的機率很低:根據我們多年來對動物輸入/走私市場的觀察,要
能夠成為散播狂犬病毒的候選動物一定要吻合幾個條件: (1) 寵物(或其它)市場對
其有相當大的需求,例如野味; (2) 台灣本地沒有; (3) 走私有利可圖; (4) 數量要夠
大; (5) 通常不是都會區的人會養,而是郊區或淺山地區的人(例如休閒農場)才養
的動物;(6) 本身要是高風險動物。所以呢,各位認為鼬獾會是選項嗎?我認為
不一定。為什麼不查查浣熊、臭鼬和部份的貂呢?
- 狂犬病不只是鼬獾會中獎,當然干貓狗的事!我認為貓狗團體與管理單位最大的
歧見在於"因為沒有足夠的收容場所與管理品質,因此擔心流浪貓狗被撲殺而反對
捕捉"。我先說一下,根據很多的文獻研究表示,鼬獾身上的病毒就是來自狗(例
如Liu et al. 2010),而家犬與其它動物的病毒在某些演化分析上並非完全獨立的病 毒株(例如Yu et al 2012),另外就連在狗身上出現的狂犬病病毒株也不只一種,部 份的病株則是跨犬科/獾科/貂科動物感染。這也就是說狗是不可能在此事中置身事
外的。事實上,也沒有什麼犬型鼬獾型的病毒,在狂犬病病毒的演化研究上,學
者會使用"dog-associated"之類的術語來描述"得自狗身上的病毒",但不表示該病
毒只感染狗或只感染鼬獾。有很多都市狗狗,尤其是被教得很好的狗狗都和主人待
在一起,但有更多的狗狗是在外面亂跑(與有主無主沒關係),還有更多的流浪狗在
國家公園、林班地、山區產業道路、與淺山地區(信義區文山區都是啊)活動。這些
狗都很容易接觸到野生食肉目動物。不要以為你家狗狗真的只會跟你撒嬌,事實上
很多人不理解狗跑出去時在做什麼,在淺山郊區活動的狗是可以合作狩獵咬死鼬
獾的。請問為什麼狗不是高危險群動物?當然是。
- 應該管理野生動物不應該騷擾流浪貓狗?有些貓狗團體認為,鼬貛是"上游",應
該做"上游管制不應該管到下游"。這是非常天真與沒有科學概念的說法。上下游
一說是人自己腦補來的,病毒要感染誰你那裏攔得住?那請問貓狗團體認為鼬獾
要怎麼管?也是抓起來嗎?其實降低流浪狗(比鼬獾容易接近人)與野生動物的接
觸或病毒傳播才是合理可行,除了口服疫苗投放以外,我認為捕捉注射疫苗才是
根本之道。原因是人能投放的疫苗是有限的,人能到達的獸徑也是很少的,不
可能讓每一隻野生食肉目動物和流浪貓狗都吃到疫苗,難道抓來打針不是辦法
嗎?至於收容問題,不是因為狂犬病才產生的。我一向認為很有愛的人就應該把
狗狗領回去養,並訓練好,而不要在網路上指責政府冷血或沒有愛心。因為那都
是納稅人的錢,而棄養的飼主又為什麼從來不需要負擔任何社會責任與費用呢?
(我認為這是另一個議題,但我不認為應該要因為對收容的沒信心而阻擋防疫的進
行,應該要做的是監督政府有沒有做好口服與疫苗注射工作,並一起做好犬貓中途
之家的工作) (說實在的,劉政鴻把那些濫舉債濫蓋的科學園區還有拆老百姓房子
的錢來協助流浪動物業務絕對是綽綽有餘)
- 感染鼬獾病毒的序列與中國鼬獾上的病毒序列相似度高達80%所以就必然是同一
個病毒株嗎?狂犬病毒是一種RNA病毒(在做分析被反轉成cDNA前病毒並沒有
DNA呀~~)。RNA病毒的變異大,演化快,也就是說要使用少數樣本的兩兩比較
來鑑識病毒株、病毒起源的動物與地區是令人有疑慮的。我們到現在沒有看到有
任何一個媒體報導(或研究室聲明)告知究竟有什麼樣的分析被做了。先不要管某
個自以為很棒的導演開記者會亂講什麼"兩個小時就做出來的分析為什麼要拖那
麼多天",我原諒他對病毒分析不懂,但他可以不要亂講嗎?我認為除了病理檢
驗以外,任何偵測病毒來源的分析都一定要包含: (1) 對多種高風險動物的取樣;
(2) 每一種動物序列樣本的地理來源要夠多,不只是中國與台灣;(3) 把在台灣
已經得到的序列放進已發表結果中重新進行一樣的分析,才能確認病毒的動物與
地理來源。但我認為一開始就猜"來自走私鼬獾",然後把注意力都擺在鼬獾上在
科學邏輯上是有問題的。如果鄉民想要查論文,用rabies, China, phylogenetic,
origin之類的組合來google就會看到很多近年研究結果,這些序列資訊都是
可下載的。
- 鼬獾會開門進去愰神咬人?任何對野生動物瞭解的人都很難理解這樣的陳述,
不知道是當事人的陳述?還是媒體的誇大?然後最後居然就變成新聞稿上農
委會開記者會宣布,然後變成一種"事實"? 對鼬獾習性瞭解的人都知道,夜行性
動物根本不會沒事進入亮亮的人類居家,而且除非是住在非常山裏,門戶洞開,
屋內還有鼬獾需要的食物,要不然夜行性生物沒事幹嘛進人的房間?我對媒體
上任何動物咬傷人的陳述都有非常大的疑率。
- 有沒有人圈養鼬獾當野味?然後因為此事而把鼬獾放出來呢?我認為相關單
位應該要查查圈養野生動物的情況,我看到這個"東河鼬獾襲女師遭學生踹飛" 新聞下面的留言,我覺得鄉民一整個有問題。居然有人說"希望貓狗都不要有
事",那鼬獾有事就沒問題嗎?我認為媒體的訊息一整個把事情弄成惡靈古堡
了,而且增加了野生動物與貓狗社群的對立(或者那種鴻溝就是一直跨不過呢?)
- 某導演指責農委會隱匿疫情根本就是一知半解:我對某導演一知半解憑空腦
補的發言很感冒。他居然會認為做個檢驗只要兩小時,然後因為一個檢體的 發現時間早於媒體報導時間就等於隱匿?這位大導演,rabies的確是需要活
腦組織,你國中生物沒讀過嗎?病毒只能存活在活體組織裏,如果死亡很久,
那當然無法做更進一步的分析。此外,要確認一種virus的來源,並不只是做
做檢驗(essay)表示陽陰性就好,需要閱讀很多資訊、需要做很多測試、需要
試劑、需要其它地區學者的協助、需要做分析、需要做判讀,他完全把此事
當成酸鹼度測試還是親子鑑定了。此外,如果沒有夠多的樣本與案例,根本
無法判斷那是否會有大規模流行的風險。如果對病毒學研究不清楚,可以不
要亂講話嗎?
以下借師大生科系林思民老師已經發表在fb的觀點,如果大家很困擾要聽誰的?當然是:
- 請相信研究野生動物的人的第一手發言,因為他們對鼬獾過去的族群和習
性有最直接的觀察;
- 大部分的犬貓團體並不清楚犬貓對野生動物的騷擾情形。所以雖然他們對
圈養下的犬貓擁有極為詳實的瞭解,但是他們對野化犬貓的看法不見得是正確的;
Creatures】【生活中的偽科學】【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台
灣外來種資訊平台】【兩棲爬行動物研究小站】【環境生態時事與冷門話題】
等等,提供大家參考。
然後我們應該要正視與面對是什麼事情呢?(來自林思民老師的意見)
- 迄今還沒有人從「野生動物是最大的受害者」的角度來關切這個議題。
當然,也別忘了那些不適合人養,但是持續被監禁的半野生食肉目動物。
應該留在家庭中的食肉類動物被縱放到野外,而應該留在野外的動物被
拘禁在家中,大家都已經知道這就是疫病的根源。從非法的走私、販售,
再延伸到後續那些不合理的飼養環境和棄養過程,很多的食肉目動物在
人類的好奇心和錯用的愛心之下走入這樣的流程。接下來似乎可預見的
就是,野生食肉目動物族群銳減,流浪貓狗大量遭到棄養,最後被撲殺。
合法飼養野生動物的管道逐漸被禁絕,但是非法持有的現像卻可以持續
發生。犬貓團體、野生動物保育團體與地方政府再次掀起爭端……。最
後倒楣的是誰?得利的又是誰?
- 野生動物和寵物的飼養管理才是關鍵。我一直覺得防疫不像是問題的癥結,
這些動物許多都不是走檯面上的管道進來,防疫關卡再開100次的會,還
是堵不住那些地下販售的野生動物。是的,野生動物的飼養、貿易和管理
才是問題的癥結。但是,一旦這種事情發生的時候,野生動物的研究者和
管理機關往往是最後才被諮詢的對象,既不被重視,也缺乏任何行政上或
研究上的資源。而以飼養野生動物為專長的民間團體在這種事情上彷彿置
身事外。這樣的現況都是讓人擔憂的。
- 理性的野生動物保育組織和熱情的動物福利團體之間應該要有更多的合
作,才有辦法塑造雙贏。可惜目前的溝通成效是很有限的。大多數的事
情,就像綠島貓事件或是鯨鯊事件那樣,好像在臉書上沸沸揚揚炒過了
就沒有了。從食蛇龜、鼬獾、鯨鯊到石虎,我們的野生動物還有機會讓
我們犯這麼多次的錯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