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譯自;July 3rd 2008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
http://www.economist.com/opinion/displaystory.cfm?story_id=11670305】By Vivien
統治世界的新方式(International government What a way to run the world)
全球性的組織架構已成為笨重的怪獸,新興的亞洲市場已取代西方成為新標地
七月七號G7成員連同俄羅斯將在日本召開全球性的經濟會議,共同商討油價高漲的問題,但與會的成員卻獨缺石油生產大國沙烏地阿拉伯,也沒有非洲代表,討論的議題也不見溫式效應、愛滋病或通貨膨脹等議題,更遑論當前在經濟方面引領風騷的金磚成員,西方的思維仍停留在叼著雪茄的大亨與西方世界一貫的優越感中。
G8會議雖然重要,但隨著近幾年的經濟發展,其制度卻沒有與時並進,但它也並非是一個固守傳統的組織,聯合國的安聯會就是另一個例子,從安聯會要求伊朗停止核武的準備,與伊朗的依然故我可見端倪;另一個例子,就是對世界通膨一點辦法也沒有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即使是達哈(Doha)的世界貿易會談,也對全球環境的改善毫無貢獻。眼見著全球性的問題日漸擴張,以及資訊氾濫性的快速傳遞著,這些全球性的組織卻略顯老態,反應緩慢且軟弱無力,這些全球性的組織需要組織再造,重新翻修一遍。
去蕪存菁?
就像一般人要改掉習慣一樣,總有一大堆的藉口,先是冷戰,再來是近來的單邊主義,這使得老美大哥相信自己就是救世主,他們可以改變世界。世界各地已漸漸出現呼喊著共同營造並改變大環境的聲音,英國首相戈登布朗(Gordon Brown)與美國財政部長漢克保羅森(Hank Paulson)正攜手打算重新改良全球性的財政法規,而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約翰麥肯(John McCain)也正在遊說民主黨能攜手共同建立美洲聯盟以對抗歐盟,甚至連亞洲,現在興起了組織亞盟的聲音,即使面對著許多批評的聲浪,經濟議題永遠是排在第一位,但以地理區畫分的安全組織面對這樣險惡的環境,究竟能起多大作用呢?
著實認為這些全球性的組織應各司其職,真正拿出解決的辦法,而非只是分配工作與資源。從擺脫安理會或世界銀行的舊思維,發展新的組織概念將會是一個好的開始,我們需要一個能指揮10萬個和平主義者並能遊說各國政府借錢給貧窮國家以幫助她們進入資本世界的領導人,國際性的論壇與規則的制定者要挽起袖子、站起來行動,不再只是辯論與評論(言語的巨人、行動的侏儒)。
同時,這也表示經濟發展已改變了我們長久以來的認知,經濟擴張有一半是依賴全球性的成長,而這些握有經濟大權的國家,需要融入真正的”國際”市場,除非你認為印度願意被排除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大門外,而中國能滿足於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所佔的影響力與荷比盧三小國一樣。
任何一個解決的方式都必須包含三個限制,第一,別期望新的機構能立即解決棘手的問題,就算G8加入了新成員,通貨膨脹的問題也未必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再好的糧食政策也不能解決飢餓的問題;第二,不論你如何更改入會規章,仍難免有遺珠之憾,第三,另立新組織是不可能的。1945年聯合國能成立是因為所有的一切都被戰爭摧毀了,而現代的事件則是沒有這樣奢侈的時間來重新規劃新的全球組織,所以,重新改造現有的組織,才是經濟時宜的做法。拿G8的例子來說,一派的說法是減少會員國只剩世界的幾個經濟大國如美、中、歐盟與日本成為G4,想當然現在的成員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與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決不會願意讓出位子,因此,也有人建議將G8改為G12,已加入其他經濟大國如印度、巴西、中國與西班牙,另一方面也可讓加拿大參與其會。
而安聯會則就更顯得破舊不堪,在現在的會員國裡沒有人有權力否決英國或法國,而英法也不願意互相牽制,而弔詭的是未來的四個候選理事國也深受區域主義的影響,印度與巴基斯坦、巴西與阿根廷、德國與義大利、日本與中國,這些國家都身陷區域的角力戰中而動彈不得,而顯然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讓新的成員加入,如伊斯蘭教的國家或者任一個非洲國家,才能得到可以進行表決的票數,以解決紛爭。
美國很顯然得並未看穿這樣的把戲,以為安聯會可以和緩國際糾紛,聯合國可以藉由協調來促進世界經濟發展進而解決通膨問題,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這樣的鴕鳥心態使得美國近年來也顯得疲弱不振,更遑論兌現在出兵伊拉克後復興經濟榮景的支票。
其實,解決的方式很簡單,就是西方世界願意拋棄成見與優越感,展現合作共榮的理念,全球仍需要世界銀行來調度糧食以舒緩糧食問題,與平衡糧食生產不均的問題,進而才有共同的立足點,商討氣候變化與溫室效應等議題;但相較之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沒那麼重要了,因為,當初成立的目的,只為了監控各國得兌換利率而已,但它可轉型為委員會,監督各國的財政法規。
希望聯盟
支持麥肯民主聯盟的支持者認為,這樣的小委員會就像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能有助於民主發展,但麥肯必須先定義他所謂的民主體制,才能真正說服民眾。(比如馬來西亞算是民主國家嗎?伊朗、俄羅斯又算不算呢?)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任何一個聯盟都不能自外於聯合國,國際組織或論壇都不能屏除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這才是全球化的核心價值。
面對需要重整的舊體制,特別是富有的先進國家如美國,是必須做出決定的,與其緊握權力不放手,直到中國與印度聯手排除西方世界,不如現在就讓出一些位子,與新興市場分享一點利益與幫助他們解決一點問題,才是共謀發展、邁向榮景的道路。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