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10-10 19:51:57| 人氣94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諾貝爾經濟學獎 契約理論2學者共享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諾貝爾經濟學獎 契約理論2學者共享



作者:張詠晴編譯 2016-10-10

美國哈佛大學奧利弗•哈特(Oliver Hart)和麻省理工學院本格特•霍姆斯特姆(Bengt Holmstrom)今天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褒揚他們對契約理論(Contract Theory)的貢獻。

奧利弗•哈特出生於英國,現年68歲。1974年在普林斯頓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84年,他再度踏上美國,任教麻省理工學院,1993年以來則任教於哈佛大學。

67歲的本格特•霍姆斯特姆則出生芬蘭,目前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

現代經濟可說是無數個契約締結而成。哈特和霍姆斯特姆所創造的新理論工具,在理解現實生活中的合約與機構,以及契約設計上潛在的陷阱與圈套上,極其珍貴。

社會上存在許多契約關係,舉凡股東與企業最高主管間,又或是保險公司與車主,以及公家機關之於供應(或承包)商,都有不一樣的契約關係。

由於這些關係通常存在利益衝突,契約本身必須經適當設計,以確保各方在做決策時,必須考量互利原則。

諾貝爾獎官網指出,今年的得主所致力的契約理論,是分析契約設計過程中諸多問題的全面性框架,此理論涉及針對最高階主管的績效基礎報酬(performance-based pay)、保險中的自付額與部分負擔,以至於公部門活動的私營化等。

70年代晚期,霍姆斯特姆用理論說明,當一位當事人(如企業股東)無法完全監督代理人(如企業高層)的行為時,當事人應該如何為代理人設計一份最佳契約。

霍姆斯特姆提出的資訊內涵原則明確指出,企業應該如何將代理人報酬與其績效相關資訊,做合理的連結。利用基本的主僱模型,霍姆斯特姆展現最佳契約如何能夠小心翼翼地權衡風險。

在稍後的研究中,霍姆斯特姆的研究成果更顯清晰,應用性也更高。

80年代中期,哈特為契約理論創造更多貢獻,也就是許多學者所稱的「不完全合約理論」。由於,一項合約不可能兼顧所有可能性,因此這項理論聚焦控制權的最佳配置,契約牽涉的每一方,在發生不同情況時,誰有權利做決定?

哈特在「不完全合約理論」上的發現,為企業經營和控制權帶入許多新的討論,也衝擊多個經濟學領域、政治學,甚至是法界。

哈特的「不完全合約理論」也提供我們一套不一樣的理論工具,以研究許多問題,如企業合併、債券和股權融資的適當配置,以及在哪些特定情況下,學校和監獄等機構應選擇走向公營或私有。

諾貝爾經濟學獎新聞稿指出,過去數十年,哈特和霍姆斯特姆致力探究理論的應用性。兩人的最佳契約配置為多個領域的政策和機構契約制定,都有宏大的貢獻。

台長: Rex Wu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