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十問】(上)
01. 喝咖啡能抗氧化?
文/編輯部整理‧圖/王正毅‧資料來源《破解醫療迷思的52張牌》
喝咖啡能抗氧化。 感染症權威李秉穎醫師指出,大家都知道喝了咖啡以後會興奮、心跳加速、睡不著,但很少人知道咖啡也是一種天然的抗氧化物質!許多疾病的發生都跟這些慢性氧化的傷害有關,尤其跟老化有關的疾病,例如動脈硬化、癌症等。
而癌症的發生跟細胞受到外來刺激,進而發生基因失控的後果有關,過度的氧化作用就是一種常見的外來刺激。根據研究報告,可以推論咖啡防癌的關鍵因素就是它裡面所含的咖啡因成分,而其抗癌作用則來自於咖啡因的抗氧化作用。 |
02. 如果你是…那就少喝咖啡吧!
文/呂方平‧圖/王正毅
常聽人說小孩子別喝咖啡,但究竟幾歲才能喝?也常聽說孕婦別喝,但身旁也不乏有些孕婦還是照喝,是否有個評估的標準呢? |
孕婦最好選擇無咖啡因飲料。 營養師許惠玉說,除了對咖啡因過敏者不適合,15歲以下,身體尚在發育階段的青少年也不宜喝咖啡,因為咖啡中的單寧酸會阻礙人體的鈣質吸收,造成神經過敏、影響睡眠品質。
而懷胎孕婦與哺乳媽媽,照理說也不宜喝咖啡,除非是懷孕前就有每天喝咖啡習慣者,也以不超過一杯為限,以免副作用造成母體不適、影響胎兒健康。孕媽咪們最好還是選擇喝「無咖啡因飲料」較保險。
兒科權威醫師李秉穎在所出《破解醫療迷思的52張牌》書中指出,美國兒科醫學會認為哺乳媽媽喝下的咖啡,只有不到1%會跑到母乳中。如果母親每天喝不到三杯咖啡,餵哺母乳不會對小孩產生影響。如果餵哺母乳後,發現小孩都會變得比較躁動不安,就應該減少所喝的咖啡,一般這會發生在每天喝超過5杯咖啡的時候。 |
03. 喝咖啡傷胃?靠選擇能避免!文/呂方平‧圖/王正毅 「喝咖啡、吃甜食,又讓你胃食道逆流?」這句耳熟能詳又不明就裡的廣告詞,每次聽就想問,為什麼?原來是咖啡因刺激作祟。不過既然知道原因,就可以透過選擇避免喔! |
喝黑咖啡傷胃,其實是「萃取不當」造成咖啡因過多所致。 董氏基金會營養室主任許惠玉說,如果喝咖啡覺得胃腸不舒服,主要是受咖啡因影響,咖啡因除會大量分泌胃酸,造成腸胃不適,還會刺激食道下端的括約肌,使它變得比較鬆弛,進而引起「胃食道逆流」。
因此,每次喝咖啡就大量冒出胃酸的人,或者患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道疾病的人,對咖啡還是「能避就避」,如果忍不住想喝,也最好「淺嚐即止」。
具藥劑師身分的咖啡店經營者胡家源表示,有人以為喝「黑咖啡」傷胃,其實都是「萃取不當」(時間太長、溫度過高)造成咖啡因過多所致。 |
04. 一天當中,何時喝咖啡最好?文/呂方平‧圖/王正毅 一天當中,不同的時間喝咖啡效用竟然有差!既然要喝,當然要一石二鳥,喝咖啡兼顧健康。 |
有便秘的人,早上喝咖啡可有效改善喔! 研究指出,習慣性便秘者,早上飲用180cc咖啡,可有效改善便秘。每天早上都會喝一杯熱美式咖啡的許惠玉營養師說,只要配合個人體質、習慣,適量飲用(一至兩杯)咖啡,控制咖啡因攝取量,咖啡就是最佳「提神飲料」;但喝對時間也很重要,一般而言,早上喝比下午喝好,若要下午喝,也最好不要拖到傍晚才喝,免得影響睡眠。
咖啡達人胡家源則認為,上班族工作了半天,午餐之後容易昏昏欲睡,因此下午兩三點之間喝咖啡,不但可以消除疲勞,也能夠Hold住下班前的精神與體力。
| 05. 喝咖啡能抗許多癌! |
文/編輯部整理‧圖/王正毅‧資料來源《破解醫療迷思的52張牌》
曾經有許多人懷疑咖啡可能跟癌症的發生有關,但經過科學的驗證後,卻發現咖啡反而可以降低許多癌症的發生率!至於可抗哪些癌呢?趕快看看! |
據研究指出,喝咖啡能減少罹癌。 ★乳癌─據多倫多大學曾經研究將近一千七百名體內有BRCA1 乳癌危險基因的婦女,發現她們每天飲用一至三杯咖啡,可以降低乳癌罹患率一成;如果每天喝六杯以上,乳癌罹患率可以減少約七成。
★皮膚癌─美國的調查顯示每天喝咖啡的白人女性,皮膚癌發生率約減少一成;如果每天喝超過六杯咖啡,則皮膚癌發生率可下降三成,去除咖啡因的咖啡則無此效果。
★大腸癌─日本學者在2007年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每天喝超過三杯咖啡的女性,其大腸癌發生率可下降約六成。但是,在男性身上並無類似發現。
★腎細胞癌─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2007年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告他們綜合分析十三個腎細胞癌的學術研究,發現一天喝超過三杯咖啡的人,比起一天喝不超過一杯者,罹患腎細胞癌的機率降低約16%。茶葉也有類似作用,每天喝超過一杯茶的人,罹癌機率可降低15%。其他包括牛奶、果汁、蘇打等飲料,都沒有這種保護作用。
★鼻咽癌─台灣中央研究院在2012年發表鼻咽癌危險因素的論文,發現鮮魚、綠茶、咖啡都有降低鼻咽癌的效果。吃肉類、醃魚、新鮮水果、蔬菜、牛奶,則與鼻咽癌無關。
目前還不知道咖啡為何可以抑制某些癌症的發生,也還不清楚它是否對其他癌症都有作用。但據這些研究顯示,咖啡的確有助於保腎、保皮膚、保大腸、保乳房。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