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痕台長回覆您的回應:
可能國外的路也沒台灣的這麼複雜吧?
古早時期沒有導航,開車出行都靠紙張地圖。我遇過的第一次迷路事件是發生在1984年洛杉磯。那時寄住在總經理家裡,我剛考到加州駕照,老總家的佣人需要去買些雜貨,於是請我開老總的車輛載她去超市。由於對當地路途不熟,開錯了路,眼看就要上高速公路交流道。洛杉磯市內有多條高速公路纏繞交雜,我對它們毫無概念,一旦開上去,東彎西拐,就不知道會跑到哪裡去了。於是趕快彎去旁邊 local 街道,路邊暫停,打開那一大張的地圖查看。女佣沒開過車,也看不懂地圖,幸好離家不算太遠,她對一些道路略有印象。我試著走走停停,依著大概方向不斷修正,雖然東西沒買成,但繞了幾小時總算開得回家,老總還懷疑説我怎麼拐了那位上年紀的阿姨一起私奔去哪裡了!?
90年代初次來加拿大,我先到東岸出差,然後太太帶著小孩從台灣飛到多倫多與我會合。在那裡租了一輛小 van,想去參觀尼亞加拉大瀑布 (Niagara Falls)。先經過 Guelph (貴湖市) 參觀貴湖大學的畜牧農場,這也是我出差的一個工作項目。在市內住上一宿,次日清晨直駛尼亞加拉。兩地相距125公里,從地圖上看起來不遠,安大略省高速公路最高限速為100公里,一兩小時就能開到。
地圖上只有大路,小路不清楚。快接近時,可能錯過了一個路口,眼看高速路旁的路標顯示往前就是美加邊境。我們的美簽都已過期,到關卡時會有麻煩,於是想停靠路肩去查閱地圖找路回頭。
雖然我已在踩剎車減速,但從100公里高速一下子驟減不了多少,駛上路肩時大概還有七、八十公里時速吧。路肩是碎石子地,立刻打滑,整輛車子飄移打轉,方向完全不受控制,我們一家全部嚇得臉色發白。很怕車子翻覆,或被後車衝撞,那年代沒有手機,呼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都不知該如何是好!?
還好車子打了幾個轉後終於停了下來,沒有翻車,而且此條路似乎算偏僻,也沒別的車輛經過,只我們一輛車孤零零地轉了180度,逆向停在高速公路中間。
驚魂未定,我再次啟動車輛,慢速停進路肩。還是得趕快找出正確路線,仔細閱讀地圖,從前方的交流道出去,兜兜轉轉,終於繞到了尼亞拉加瀑布旁的小鎮旅館。
<— 這種地圖冊已經絕版。
在溫哥華,我開的是一輛二十多年的老爺車,沒有導航設備。早期是靠買來的地圖冊,每次要去不熟的地方之前,一定先翻閱圖冊,在腦子裡把路線走一遍。有時因需要跨好幾頁地圖,我會用 A4 白紙畫一張簡圖,標出重要的轉彎之處,隨車攜帶,基本上沒有迷路的事情發生。
好友周幽王則是非常仰賴導航的人,車上原有的 GPS 沒有更新,他先是裝了 Map Me app,後來又發現 Google map 也很好用。在儀錶板頂上平面黏了一個手機架,專門用來導航。
他太太褒六女士則是他的活導航系統,有時需要褒六女士指導下一條路該怎麼轉。不是一般來説,女士的方向感比男人差嗎?為什麼她反而方向感那麼好呢?
就像許多移民的「太空人」家庭一樣,老婆帶著小孩在北美生活,老公則獨自一人留在台灣賺錢打拼。剛移民來溫哥華時,褒六女士經常得自個開車接送小孩上下學、買菜購物,那時候導航系統尚未普及,全靠自己硬背死記地圖來開車,方向感就是這樣被逼得練出來的!
我姊姊年紀較輕時不斷在學開車,雖然早就考有駕照,但家裡老公和孩子都會開車,她完全沒有自己實際開上馬路的機會。每隔幾年,駕駛技巧忘得差不多了,因此又得再去教練場學習。與駕駛學校混熟了以後,她兒子乾脆自己去那裡任職當教練,省得老媽時不時地又要花錢請人來教開車。
大溫哥華地區的道路規劃並不完善,城市裡的號碼街道,東西橫向的叫 Avenue,南北垂直的稱為 Street。但也不是每個城市統一這樣稱呼,所以常會走錯。並且有些通俗街名在不同城市裡都有,不小心會跑錯一大段冤枉路。譬如在舊居的時候,有一次門外來了一輛消防車,消防員來敲我家的門。他們拿到的消息是一棟公寓某號房屋失火待救,但我家只是一間獨立屋,怎麼看都不像公寓樓房。
因偶而有收到郵差送錯的郵件,上網查過,在列治文有一條同名街道,和我相同的門牌號是棟公寓樓,這次來的消防車應該是要去列治文才對。聽我解釋後,消防員半信半疑的打手機回隊部詢問。老實講,這麼一耽誤,也來不及過去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