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為開設在本那比鐵道鎮的緊急與基礎照護中心外觀。
我的雙眼從去年初起就經常流淚,很可能是乾眼症。因為太太有同樣情形,她在進行白內障專科醫生治療時,醫生診斷她有乾眼症,交代可使用眼藥水和眼瞼消毒濕紙巾減輕症狀。我倆症候相似,所以我也應該是乾眼症沒錯。因此我跟著用熱毛巾熱敷,偶爾也用消毒紙巾擦拭眼瞼。家醫幫我排到的眼睛專科門診時間是今年8月,到時看過醫生,才能得出診察結果。
."!
兩星期前和好友們聚餐,順手拿擦過嘴的餐巾紙擦右眼流下的淚水,因而受到細菌感染,眼角上下區域開始發紅、刺痛、眼淚、眼屎直流。打電話給家醫診所,排了一個最快的電話問診;所謂「最快」,已是一週之後。若想當面看診,則需要最快兩星期後才有空檔。
到約定好的家醫電話問診時間,我靜靜坐在電話旁等了一個多小時,她卻沒打來。打電話去診所詢問之後,家醫才利用午餐時間打來。從眼瞼發紅以來,時間已過了一星期,我天天擦消毒紙巾,早已消炎沒事了,所以家醫只簡單問一問,沒事就好。
又再一週過去,前天傍晚開始,右眼瞼又紅了起來,一樣既流淚、流眼屎、又刺痛。挨過昨天,覺得還是該去求醫比較妥當。本來決定今天跑去本那比總醫院急診 -- 附帶説明一下,在加拿大不是隨時走進一間眼科診所就行的,必須經由家醫轉診,費力耗時,常常還沒等到見醫師前,小病就已自己好了。因此若急需求醫,只能去醫院掛急診。
後來覺得這只是小病,掛急診有些小題大作;而且在急診室,這種不危及生命的小症候,等上四、五小時才輪得到我。想起省政府去年在鐵道鎮新增了一個「緊急與基礎照護中心」,用以疏解醫院急診室壓力。不妨改去那裡,也許能快些得到處方箋讓我去買眼藥膏來擦。
鐵道鎮緊急與基礎照護中心裡面的候診等待區,上面是新聞記者在開幕前拍攝的照片,才會這麼寬敞空曠。實際情形則是座位全被坐滿,我和太太只能站著等。
我們在中午12:05進門,出示醫療卡給櫃台後的小帥哥登記。我問他大約需要等多久?他回答:「一到三小時。」
廳內太悶,我們站到門外,等了半小時左右,我突發奇想,不是説小病可找藥劑師直接開藥嗎?對面就是Superstore超市,不如去他們藥劑部請藥劑師開藥,何必傻傻站在這裡苦等!?
過馬路,進 mall,直趨 Supersotre 藥劑部。櫃台的先生指著一旁幾張椅子,要我坐著等。他説:「等10分鐘就好。」
那裡磨砂玻璃門上寫著 Consultation 字樣,從底部透明處看進去,裡頭沒人。因是正午時分,可能藥劑師出去吃午飯了。
等到下午一點,一位穿著白袍的女藥劑師來開了門。我趕快站起來,她卻招呼比我晚來的一對父子入內。原來必須預約才行,要等到下午三點到五點之間,才接見臨時上門的人,而且今天已全被約滿,僅能接受一位 walk in 的求診者。
既然此路不通,乖乖走回馬路對面的照護中心,那時已經 1點18分。怕已錯過叫號,趕緊向櫃台小帥哥問説有沒有輪到我?他略微抬眼,説只要護士沒叫過你的話,就還沒輪到。
這時廳裡人數沒中午那麼擠,有空位可坐下來。又等了一陣,看見中午比我們晚進門的人都已陸續看完出去了。太太提醒我説,那小帥哥連姓名都沒問,也沒看我醫療卡,他怎麼知道我是誰,很可能是敷衍地隨口一答而已,要我再去問清楚。
要再去問,我得先在腦子裡走一遍英文句子,順好了才起身再去請教他。這次他有看一眼電腦螢幕,講出我的名字,並説你還在名單上。那就應該 ok 沒問題,耐心繼續等待吧。
聽到後來進門的人和櫃台的談話,了解這裡也需要預約的,像我這種臨時上門的人,就得 stand by。
終於有位年輕的華裔護士點到我名字,問她可不可以説國語?她説只懂一點點,於是我們中英夾雜過完看診手續。她認為我眼瞼情況不嚴重,回家一天三次毛巾熱敷就行。至於眼瞼消毒濕紙巾不要再用(她雙手比了個叉),用那不好。假如症狀變嚴重,可以打電話來中心,講説已見過護士,但現在有變嚴重,請求要見醫生;又或者我可以去見家醫,開眼藥水或藥膏使用,無須再來中心。
出門看手機時間,哈,已是下午 2:55,櫃台小帥哥一開始告訴我的,要花 一到三小時,果然沒錯!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