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一大早,開車送太太前往本拿比總醫院做白內障手術。幸好當時考慮到醫院裡全要講英語,有叫兒子請了一天假,回來陪媽媽去就醫;不然我找不到停車位,根本沒辦法和老婆一起進去。
本拿比醫院正在大興土木,改建新館。停車場只剩舊館(圖中橘紅色方塊區域)前一小塊地方,全部停滿滿。放下他倆之後,我繞到外面住宅區去找停車位置。市政府早就料到大家會這樣做,方圓一大片地區全都釘有告示牌,只限住在這條街的居民停放。
一條街、一條街的繞行,越走離醫院越遠。好不容易,終於兜轉進一條沒有設限的街道,很開心,趕快靠路邊停好車。拿出地圖,看等一下怎麼過去醫院。走了約17分鐘,已經看得見醫院,這時兒子來電話,説還在等候,尚未能進入手術室。他説停車困難的話,不如先開回他家。怪不得我覺得停車所在的街景非常眼熟,原來和他家只相隔一條街而已。
從8:30以前就要報到,一直等到10:30,才被叫進手術室,並繼續等到11點多,才被輪到開刀。我太太説,裡面的護士告訴她,別的醫生十幾分鐘就完成一個手術,這位醫生要用半小時;並且別人只要半小時就接下一枱手術,這醫生卻要等一小時。
連兩隻眼睛手術間隔時間也比較久,兒子一位同事的醫生只隔兩星期,這位醫生則要等兩個月以上。我們問過他診所的小姐能不能快一點?她的解釋是恢復需要時間,要等第一個眼睛復原了,才適合做另一眼。這樣講似乎也有道理,但主要可能是這位醫生病人太多,安排不過來。因為後來聽説,兒子同事看的那位眼醫現在求診人數增加了,也要等上一個月才動下一眼。
我們去年8月就請家庭醫生轉診,眼睛專科極忙,排到今年2月才門診;然後拖到7月手術第一隻眼。第二眼何時排得上手術?診所小姐要我們等通知,大約會是在9月吧,她説。
在大溫哥華要找位會説國語的眼科醫生不容易,不得不耐心等待。
' 在加拿大看眼科,最主要的感覺就是:等、等、等...繼續等、等、等...接著又等、等、等...跟著還要等、等、等... ... (詳全文)
手術後第二天去診所回診,一如繼往要坐在廳裡等、等、等。見到一位中老年白人等得很不耐煩,問櫃台小姐何時能看診?小姐去翻閱了一下插在醫生門上候診框裡的病例夾,告訴他再兩個人就輪到他。那位先生歎了口氣,説:「都等到半夜了!」
他看完醫生後去櫃台,説終於看完了,要排下次門診時間,櫃台小姐為他歡呼:「Let's celebrate!」
手術前兩天,太太滷了一鍋雞翅當戰備糧,已經吃完。昨天住在華盛頓州的老同事打電話來問情形如何,恰好我太太在廚房燒菜。她驚訝的問:「你才剛開完刀,為什麼不休息,竟然在燒菜!?」答案很簡單,我不會做飯,太太不得不下廚,不然我們就沒東西吃了。
還好「紙箱農場」的生菜長得十分蓬勃,冰箱裡還有小黃瓜和大彩椒,蔬菜方面能撐幾天。水果就靠院子那棵李子樹,今年「豐收」,全部採下快二十粒黃金李。麵包吃完了,但冰箱內尚有肉包與饅頭,今天的午晚餐吃的就是肉包和南瓜湯。
醫生開了三種眼藥水,術前兩天開始,隔5分鐘點一種,每天四次,要連續點28天。藥水很小一瓶,其中一種只有 3 c.c.,另兩種也僅 5 c.c.。之前有開過白內障經驗的好友説,很快就需要補購。
由於太太有重度近視,現在左右兩眼度數相差太多,不能兩眼一起看,醫生説那會嚴重影響手術過的那隻眼睛視力,讓它變差。所以大部份時候需要閉著一隻眼睛,只用單眼看東西,不習慣也不方便。這也是當時希望醫生能早些開另一眼的原因;兒子同事就因這種理由,才隔兩週就開第二個眼睛;奈何我們去看的醫生實在太忙,只好繼續 I'll wait,等~等~等~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