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3-25 08:21:02| 人氣3,158| 回應7 | 上一篇 | 下一篇

《心的經典》讀書報告

推薦 33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以前雖然聽說過《心經》,對其中文字只略記得一二,沒有仔細研讀。

沒有禪修經驗,初看《心經》,可能對內容一知半解,或者實在不清楚到底在說什麼。而我運氣好,是先學了靜坐,然後才再細讀《心經》,並將之背誦起來。

有靜坐經驗,書上那些文句,例如「五蘊皆空」、「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就都不只是文字,而是自己曾經有過的體驗。

聖嚴法師說:「
以理解的態度和方法看佛經,得到的只是知識,不是無漏的智慧。… … 只有以體驗的態度來看佛經,無著的智慧才會自然的成長(page 17)

「《心經》是禪修者的修行指導經典之一,不僅是用來理解的。(page 18)

想要了解《心經》,讀懂《心經》,最好的方式不是僅僅去讀它、去誦它、去抄寫它,而是坐下來,入靜、入定,自己親身去體驗、體會《心經》裡描述的狀態和境地。

《六祖壇經》中說︰「即定即慧」。定慧同時產生。

大家都想獲得(開啟)般若智慧,只用閱讀、誦經、抄寫、或去思考研究文句的意思,般若依舊在雲裡霧裡。坐下去,可能哪天就有機會豁然開朗,驚嘆:「啊,原來如此!」

在經的最後段,提到的「是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指的是『般若波羅蜜多』這句咒語。修習覺悟道的人,是藉著開啟自我原有、但被無明、五蘊、六根、六塵、六識蒙蔽遮障了的般若智慧,從而覺悟解脫。

五祖告訴六祖慧能:「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識自本心,見自本性,般若原在其中,無須外求,而且也「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至於最後那句咒語: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去!去!去彼岸!大家去彼岸!大家一起去彼岸!成就菩提佛道!」

我以為這是那位將《大般若經》中,他認為是精要、心要的經句整理出來而成《心經》的善知古德先賢,因此經而起的贊嘆或發願。就和四弘誓願一樣,發願努力修習般若波羅蜜多,讓自己覺悟解脫,同時也希望大家都能覺悟解脫!

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聖嚴法師在書上也提到:「菩薩要斷煩惱,增長智慧,不能僅靠打坐,要努力廣度眾生,智慧的增長才踏實。僅靠打坐,僅以禪定的力量產生的智慧,在遇到複雜的人際關系時,便產生不了應對的力量。唯有以實際的磨煉,面對各種善惡不同、形形色色的眾生,所得到的智慧才踏實而因應有方,這才是菩薩的智慧。所以菩薩於六波羅蜜中特別重視精進和智慧,精進才能斷自己的煩惱,產生了智慧,才能廣度眾生。(page 20)

覺己覺人,利人即是利己。



「五蘊皆空」、「諸法空相」:

這個「空」字,常使人想起「空無」,所以以為什麼都是虛的、空的。讓我們換用一個名詞『本心、自性』來代替,比較容易理解其意。

《華嚴經》:「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切唯心造。」

 《華嚴經》:「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大佛頂首楞嚴經》:

  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云何汝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寶明妙性。認悟中迷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聚緣內搖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泊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無差別。如來說為可憐愍者。

五蘊是本心自性所演化出來的一種表相、表面現象,相當於自性大海表面上風浪吹湧而生成的泡沫。我們凡夫執著這個泡沫,以為那就是自我,而忘了整個大海。並且因為不知、不懂、不願也不肯放下對「自我」的執著,在原來泡沫滅了以後,又再去找另一個新的泡沫,繼續執著其上,輪轉不休。

了悟這個五蘊的自我只是一種不實如幻的表面現象,大海是我們的本源,是我們所來之處,也是我們要回去的地方。更其實的,我們一直都在自性大海之中,無所從來,無所從去,如來如去,不來不去。本心自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六祖慧能在聽五祖親為他講解《金剛經》而大悟後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五蘊、山河大地、萬物眾生,全是本心自性所造。諸法無常,所有現象都是因緣生,又隨因緣滅,沒有常性,所以是空;表面上雖有演化生滅,對本性的實質而言,什麼也沒有發生,湛然常寂。

 《華嚴經》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之二: 「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

《圓覺經》第四章 金剛藏菩薩

金剛藏菩薩:「世尊,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復有一切無明?若諸無明眾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復說本來成佛?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

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諸菩薩最上教誨了義大乘,能使十方修學菩薩及諸末世一切眾生得決定信,永斷疑悔。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迴。未出輪迴而辯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迴,無有是處。

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何況能以有思維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

善男子,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已如空華。用此思惟心,辨於佛境,猶如空華,復結空果,輾轉妄想,無有是處。



台長: 其石山人
人氣(3,158) | 回應(7)| 推薦 (33)| 收藏 (1)|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埋我度眾 |
此分類下一篇:來與去
此分類上一篇:五蘊皆空

旅人
心經度人無數

晚安安
2018-03-26 20:03:51
版主回應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2018-03-27 09:40:31
笨笨
感想:
唸心經
放空 唸就對了 並且一直唸下去
(從來都不會要去知道它意義,
時候到了,就會知道,我想這就是緣吧!)

念珠108顆,每唸一次就撥一顆。
唸時間長短視自己的情況,有唸都是很好的。

以上跟大家分享。
2019-02-24 15:02:27
版主回應
是有聽過這樣的說法,唸經只要一直唸,現在雖然不懂經義,時間到了自然會懂。

我的ㄧ位好友就是這樣的,他誦過大般若經全本,那是六百卷以上的大經,誦一遍都不容易,而他花了好幾年的時間,連續從頭到尾誦了許多遍。剛誦的時候也看不懂經義,後來他都懂了、通透了。主要原因不是「只要誦,就會懂」,而是一開始看不懂,所以想辦法要去弄懂。他也讀了很多本經書、高僧和善知大德們的著作。加上長年參加讀書會,有機會向修學好的師兄討教,與其他師兄姊們一起研究。一步步、逐漸地深入了解經義。

我剛開始讀金剛經時,也是霧煞煞,看文言古文繞來繞去,有看沒有懂。也是為了有興趣去弄懂經義,看了幾位高僧對金剛經的論述,略解一二。又有縁學了生命能,得以現代科學回頭再去審視佛經,才看懂金剛經。

一直唸,一直沒有懂,慢慢就會想去弄清楚,不管是聽法師大德開示,還是自己閱讀相關論述,一天天、漸漸地,潛移默化,突然有一天在唸經時,發現怎麼就懂了呢!

不過老實講,心經是要用「禪定」去體驗的,只是嘴上唸,眼耳舌意都沒有「無」。

坐下去,定下去,發現「無眼耳鼻舌身意」是真的耶!會不會比只是唸有趣得多!?

不過大家各自運用自己覺得好和實用的法門,都是很好的事。以上我的體驗,僅供參考,歡迎不吝斧正。
2019-02-25 08:06:44
笨笨
每個人方法不一樣,
簡單 純粹
就好
覺得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都很好。
事情沒對錯,選擇才有是非。
2019-02-25 21:07:46
版主回應
每個人學佛的動機和目的不盡相同,覺得適合自己的法門,一門深入,
功夫深時,必有所得。

真誠的建議,放空唸經時,請盡量放空,全程保持腦中空空,無念、無相、無住(對任何念相都不執著)。這是訣竅,不過做起來不易,我剛學佛時也從唸經開始,同一部經頭幾次唸時,沒有什麼雜念妄相。唸熟了以後,再唸時,嘴上有經,腦子裡時不時飛到其他地方去了。

如果你已經是全程放空,唸經時十分專注,腦中全無雜念妄相,非常恭喜,已得唸經三昧了!
2019-02-26 06:59:45
笨笨
http://mypaper.pchome.com.tw/chris1953/post/1377535540

這個文章很棒,分享給你
2019-02-25 22:30:31
版主回應
感謝分享,剛去拜讀過了,寫得真好,確實應該如此。

那篇文中講的:“「主人」不在,心不在焉,此時「賊」從你的耳朵、眼睛、口把你的善德拿走,你很容易就會造惡業。因此,主人不在是很危險的。”

在佛經中,佛陀說過,五蘊和六識就是這些「賊」。《心經》就是在說遠離這些賊的騙害,把主人(本心自性)找回來。
2019-02-26 06:47:19
笨笨
👍👍👍
2019-02-26 19:27:05
版主回應
你也一樣讚!
2019-02-27 10:36:11
uni2019
-_-
2020-03-11 05:04:24
版主回應
-_-
2020-03-11 09:52:20
愛馬氏
持修
則心經可丟垃圾了
2021-04-07 02:38:21
版主回應
只要精進修行,走在正確道路上,親自體驗一切,導覽說明也就不需要了。
2021-04-07 10:00:3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