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Kent拍到的日偏蝕照片
星期六(8月19日)上午,參加榮光會舉辦的鹿湖健行。晚上是法鼓山本拿比讀書會,輪到我作讀書報告。
「禪的文化」:禪的思想理論、禪的道德實踐、禪的藝術表現
以禪來看世界,既是存在也是不存在的。存在是由於生命自身仍然延續,所以需要積極參與現實世界的生活,協助現實世界的運作。(以出世的心,過入世的生活。)
應當一切隨順因緣、量力而為,凡遇事當盡心盡力,但不強求,那就不致增加自身的困擾。對事對人、對名對利,不存有期待,就不會患得患失,也就不會有痛苦了。
所以禪的思想是要我們以整體來看世間現象的變化,並瞭解整體的世間也是暫時的、虛幻的存在。
戒律:應該做的必須要做,不需要做的不必做,不應做的不得做。
戒律又依各人身分而有不同的要求,故有出家戒與在家戒之分,小乘戒和大乘戒之別。小乘戒只要求身體行為及語言行為不逾矩即算持戒清淨,大乘戒則起心動念都需清淨。
由於禪的思想是從綜觀整體出發,我們的每個念頭,都與清淨常寂的自性智慧相通。我們的行為舉止,也與四聖六凡的十法界相連,所以生活的態度是安定、和諧而積極的。所以禪的生活是簡樸、整潔、踏實、閒靜。
依照2012-2013年日本京都府統計書,佛寺 (佛教不論宗派 ) 約為1600-1700左右。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
京都之寺院較傾向禪的樸實精神。禪的風格,具有樸實無華、原木原色、自然實用等的特點。
禪的藝術表現,以簡賅、意到為核心。與不拘泥、不刻板的禪之精神是相關的,無須刻意做作。
中國的文學作品中,有許多的體裁、題材、意境,是得之於禪的靈感和啟示。將禪意表現於詩中的唐宋詩人很多。動中有靜,靜中有聲,有聲又不見人,人在深山雲密之處。圓滿自足、悠閒自在,不必一定要有所為,不在乎,除去了分別、煩惱、執著的表現。顯現禪的空靈清淨。
導讀的王師兄指出,重點在書中的這一段話:
「至六祖惠能的《壇經》時,特別重視「無相」,也是從《般若經》中的「空」義產生出來,《六祖壇經》所言的「無相」即是採自《金剛經》。無相是指世出世間萬事萬物無非假相、空相,包括物質、思想、語言、文字等現象皆稱為「相」。這些相都不是真實的存在,故名「無相」。六祖所指「無相」之「無」,並非離開世間現象外,另有一個出世間的真理世界;事實上,真理就在現前的假相世間,一切現象本身就是真理。以一般人的眼光看,以為世間的一切皆是真,所以有彼此、得失、好壞、善惡等的執著,因此產生困擾。以哲學家及宗教家的眼光看,世間是非真實的,真理是超乎世間的。哲學家相信有一個形而上的理念界,宗教家以為離開現實世界有一個神界的天國;將現實與理想,凡人與神聖,截然分開。但是以禪佛教的立場來看,二者是不必分開的,也是不可能分開的。超出於現實世界而尋求真理是不可能的。出世間就是住世間,真理的世界不離現實的世界。迷即凡夫世間,悟即出世間,迷與悟之分野,端在於是否真實體驗世間現象本身就是真理,及一切法的本性皆空。」
鹿湖上的蓮花 (好友Peter拍攝)
鹿湖歷史古屋 本拿比藝廊 (好友Zong拍攝)
8月21日溫哥華這裡有日偏食,太陽被遮掉了87%。
好友Teresa拍的照片,陽光透過樹葉,在地上顯出日蝕的形狀。
好友Teresa拍的照片,陽光透過樹葉,在地上顯出日蝕的形狀。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