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10-24 07:49:12| 人氣2,85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老人咳嗽。為什麼?老人吃降血壓藥之後,咳嗽更劇?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土水師怕抓漏,醫生怕治嗽。因為需要辨證論治。多方面考量。根據經驗,年紀大,身體機能衰退,也就是氣血枯衰,屬於虛證。多有高血壓症狀,西藥降血壓,會使腎更虛,所以有多人吃降血壓藥之後,也把腎功能降下來。中醫名言;<虛者補之><五臟六腑皆令人咳>,所以高血壓現象,不是吃降血壓的藥。

黃帝內經素問。黃帝問曰:肺之令人咳何也?

岐伯對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肺主氣而位居尊高。受百脈之朝會。是咳雖肺証。而五臟六腑之邪。皆能上歸於肺而為咳。)

帝曰:願聞其狀。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此首論咳屬肺臟之本病也。肺為陰。主秋金清肅之氣。是以形寒飲冷則傷肺。皮毛者。肺之合。天之寒邪。始傷皮毛。皮毛受邪。則邪氣從其合而內傷肺矣。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還循胃口。寒飲入胃。則冷凍飲料之邪。從肺脈而上至於肺矣。外內之邪合並。因而客之。則為肺咳矣。)

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次論五臟之邪上歸於肺。而亦為咳也。乘春則肝先受邪。乘夏則心先受邪。乘秋則肺先受邪。是五臟各以所主之時而受病。如非其秋時。則五臟之邪。各傳與之肺而為咳也。)

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臟各以治時。感於寒則受病。微則為咳。甚則為泄為痛。(人與天地參也。五臟之氣。與四時五行之氣相合。故五臟各以所主治之時而感於寒則受病。微則上乘於肺而為咳。甚則上行極而下為泄痛矣。)

乘秋則肺先受邪。乘春則肝先受邪。乘夏則心先受之。乘至陰則脾先受之。乘冬則腎先受之。(此申明五臟各以其時受病也。曰先受之者。謂次即傳及於肺而為咳也。咳乃肺之本病。故先言肺先受邪。)

帝曰:何以異之?(言何以明其五臟之不同也。)

岐伯曰: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狀、形狀也。肺司呼吸。故咳則喘息有音。肺主氣。甚則隨氣上逆而唾血也。)

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仲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痺。(臟腑病形篇曰:心脈大甚為喉 。蓋喉乃肺之竅。心火淫金。故喉仲介然如梗狀。手少陰心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上挾咽。故咽喉皆腫痛也。)

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 下滿。(肝脈布腰肋。上注肺。故咳則兩脅下痛。不可轉者。不可以俯仰也。脅下謂之 。蓋肝邪上乘於肺則為咳。甚則下逆於經而不可以轉。轉則 下滿也。)

脾咳之狀。咳則右脅下痛。陰陽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脾臟居右。故咳則右脅下痛。脾氣上通於肺。肺之俞在肩背。故陰陰引于肩背也。不可以動者。不能動搖也。經脈篇曰:肝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以俯仰。脾病則身體皆重。不能動搖。蓋微則上乘於肺而為咳。甚則病及于本經。)

腎咳之狀。咳則肩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腎脈貫膈。入肺中。故咳則肺俞相引而痛。肺腎皆積水也。故甚則咳涎。)

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岐伯曰:五臟之久咳。乃移於六腑。(奈何者?何狀也?安所受病者。病從安生也。蓋五臟之氣。與天地四時五行之氣相參合。故各以時受病。而六腑之病。又從臟氣而轉移。)

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脾與胃合。脾病移於胃。則胃氣反逆。故嘔。嘔甚則穀氣消。谷消則蟲上入胃。故甚則長蟲出。長蟲、蛔蟲也。張兆璜曰:胃之精氣。上輸於脾。脾病傳胃。故胃氣反逆而為嘔。)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咳嘔膽汁。(膽汁。苦汁也。邪在膽則逆在胃。膽液泄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故曰嘔膽汁也。)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狀。咳而遺失。(大腸者。肺之府。為傳道之官。是以上逆則咳。下逆則遺。失當作矢。廉頗傳曰:坐頃三遺矢。)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狀。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失氣、後氣也。夫厥氣上逆則咳。下逆則為失為遺。氣與咳俱失者。厥逆從上下散也。張兆璜曰:陰陽氣厥。則為寒熱相移。邪氣上逆則為咳。下逆則為失為遺。寒熱之氣。客於形身則為痛。當知百病皆生於氣也。)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溺。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欲食飲。(腎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水道出焉。故咳而遺溺。靈樞經曰:少陽屬腎。腎上連肺。故將兩臟。三焦者。中瀆之府也。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腑也。是六腑之所與合者。是以腎咳不已。膀胱受之。久咳不已。三焦受之。是腎為兩臟。而合於六腑者也。三焦為中瀆之府。故腹滿。咳則上焦不能主納。故不欲食飲也。)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此言膀胱三焦之咳。皆邪聚於胃。而上關於肺故也。夫三焦為決瀆之府。膀胱者。津液之所藏。關門不利。則聚水而從其類矣。水聚於胃。則上關於肺而為咳。咳則肺舉。肺舉則液上溢。故使人涕唾。水氣上乘。故面浮腫而氣厥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臟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咳在五臟。當治其俞。五臟之俞。皆在於背。欲知背俞。先度其兩乳間。以草度其背。是謂五臟之俞。灸刺之度也。合治內腑。故咳在六腑者。取之於合。胃合於三里。大腸合入於巨虛上廉。小腸合入於巨虛下廉。三焦合入於委陽。膀胱合入於委中央。膽合入於陽陵泉。浮腫者。取肺胃之經脈以治之。)

台長: 中醫藥聯盟.黃顯昌
人氣(2,857) | 回應(1)| 推薦 (7)|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學中醫 |
此分類下一篇:快樂養生.藥用植物.中草藥班.
此分類上一篇:神農嘗百草。向陽中草藥班第三期

kendin1
2020-10-25 10:33:16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