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能瞭解什麼?我們做主了什麼?在一個資訊發達、媒體爆炸、人人都可以發表言論、和公開投票的社會下,我們理應感到樂觀,事實卻又不盡然。
樂生療養院拆遷問題,若從電視新聞上可得到以下三點訊息:1.樂生院不拆所以新莊捷運無法開通,工程延宕2年,使政府慘賠30億元。2.政府已經幫樂生院民另蓋新大樓,設備也完善,大部分院民都已經搬入,只餘少部分人抗爭到底(新聞還訪問一已搬院民,該院民臆測是為了賠償金)。3.許多大學生站在反拆遷一方與公權力發生激烈肢體抗爭(學生被用遊覽車集體載到內湖荒郊「放生」,沒帶零用錢坐車回家成為另則軼聞)。
幾天後,台北縣政府依法公告限四月十六日之前拆遷完畢,公告張貼之際被學生撕毀,依毀損公物送警處理,這是後話。
但是,另外一個全然不同的觀點從來沒有被主流媒體觸及到,條條可以駁斥以上的報導:1.捷運局2002年率先違反協議承諾,拆除百分之五十樂生院址,2004年行政院委託台大城鄉所教授劉可強評估並提出兩件「樂生院全區原地保存古蹟與捷運機廠共構方案」,讓捷運和樂生共存,此方案預估多出1-4億經費,完工延期3-4個月。相關權責單位卻懸而不決,擱置不治,直至2006年又重提捷運版。因此這兩年延宕工程和浪費公帑應該算在台北縣政府和台北市政府的責任上。
2.樂生療養院建於1930年,迄今有77年的歷史,有相關者建議成為歷史建物與以保存。漢生病患者因歷史的錯誤(台灣政府代表已道歉過,日本政府去年更同意給予日據時代被強制入院者實質賠償)而受到不人道的待遇,站在歷史和人道兩大價值考量上,公部門都不應該強制拆遷,重蹈覆轍(當年強制遷入如今強迫遷出)。
3.以及後續皆屬技術問題,學生的抗議手法和警方的處理手法,因「最具畫面」和「戲劇張力」已經被影像大量放送。
這情形和三年前華山藝文特區被收編為創意園區的過程非常類似:歷史脈絡和地紋特色,一次一次被政治霸權抹滅忽視;而媒體非但沒有至少公平呈現兩種立場,提供視聽大眾權衡討論,反在抗爭與衝突的表象上大作文章,對事情的本質閃避不報。
戒嚴前國會議員首度以強烈肢體讓萬年國會的問題曝光於媒體,當年「舊時代」媒體的對應方法就是這樣:聚焦於打架應不應該而避談萬年國會;物換星移,「新時代」媒體,少了威權,但神經中樞卻是原封未動。
如果我們不能改變挾龐大資本而封建依舊的主流媒體,那麼至少,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閱聽習慣,不要讓自己輕易偏讀。
3月17日星期六陰天,我自己去了一趟樂生療養院。搭捷運到西門站,在紅樓旁邊的成都路上有班公車635可直達樂生院。
樂生院中正路底,中正路應該是新莊的交通主幹:市公所、IKEA、家樂福……,都在這條路上,新莊捷運線也沿著這條公路而建,這條長路從台北縣市交界一直延伸到與桃園龜山的交界--迴龍地區—也就是樂生目前的院址,捷運局預備在此蓋一座捷運機場。
樂生院依傍著小山坡而建,離大路不到兩分鐘卻可鳥瞰新莊市區。它具有日據時代建築的特色—房舍低矮,有大量綠地,氛圍寧靜。建築成群,走在其中頗讓我聯想到目前散佈台灣省以觀光為主的台糖廠區。
但樂生院是活的古蹟,它猶有居民居住。漢生病患舊稱痲瘋病患,在二次大戰前後被強關進來,然後生老病死都在這裡。現在樂生院內除了醫院、浴室、居所,還有佛堂、教堂、郵便局、福利社、靈堂……。
樂生院曾住一千多病患,如今剩三百多位,平均年齡七十四歲。其中一位林雀女士,宜蘭人,當時還是21歲的少婦,最小的孩子才4個月大,因手麻去醫院檢查立刻被遣送來樂生院,隔離禁見。
林雀女士說她現在慢慢習慣有人探視了,從前一遇到人就想躲,總是莫名感到羞惡。現在據說她91歲了。
歷史證明了它的錯誤,但人的一生虛耗便無法重來。靈堂更往西下坡處,在舊院址的一塊地已被夷平整興建一棟七層大廈和一棟醫院。其實,直挺挺立正的水泥大樓,和延依山坡的矮院落,環境差別不算小。如果這些老者是自己的長輩,風燭殘年要被迫拔離住慣的地方,多少會於心不忍吧?也會擔心是不是每一位老人家都適應得來。
但政府高層已經看不見這樣卑微的「個人」了,在「大建設」的前提上,呂副總統親口對院民說:「你們賠得起嗎?」,言下之意已經決定要再度犧牲這些曾經被犧牲過的人。
樂生院內還有蔣宋美齡在院慶三十週年(民國四十九年)題字的石碑:「神愛世人……」云云顯得有點反諷--當今為政者就連惺惺做態都沒有了。
其實目前所見樂生院在2002-2003年間,已經被拆除只剩約40%,反對者支持的90%保存版跟縣府—捷運堅持的41.6%版,都是以目前僅存的部分作為分母,也就是說後者實際執行後樂生面積剩下16%左右,樂生幾乎不復存。因此現在爭議重點在:剩下的還要繼續拆遷?
坐在門前行政大樓的台階上,反對者很氣憤地說:二二八受難者是人,難道這些樂生院民就不是人嗎?目前學生和反對人士自動組織巡守員,「看守」將被官僚和地主竊佔的土地。
我想起電視上有人脫口便說「為了錢」實在是缺乏實據的話。只要到現場一看情形就能了解:會有這麼多自願者為了50個人(尚未搬遷者)的補償金而來嗎?除了義憤,他們能得到什麼?。
其實我和一般「良民」無二,不好無事「生非」,也不樂見衝突發生。但是國土、城市風貌、文化遺產,不應該是我們的「公共財」嗎,為何能任令官僚和政商資產家瓜分?政黨可以輪替,政客可以下臺,但是土地、文化、和城市地貌一旦貽誤就不能逆轉了,怎能一再繼續無知和沉默下去呢?
不管你我的判斷是什麼,最起碼,我們應該擁有公平流通的資訊,而非片面的真相。關於樂生,已經有太多文字和論述,我不用再累述,僅將幾個精選網站列於文末。或者,讓我們每個人都親自往樂生去走一趟,讓我們自己的眼睛和手足關心時事,而不是用一隻偏聽的耳朵。
文章定位:
人氣(1,201) | 回應(3)|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