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10-24 17:36:10| 人氣4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運動為心靈注入新活力可助慢性精神病人重拾生活熱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林樂南市報導〕一名四十多歲的阿惠(化名)為思覺失調症病人,長期於奇美醫院樹林院區日間病房復健及藥物治療,幻聽與妄想已大幅改善,但負性症狀卻成為阿惠恢復正常生活的一大阻礙,經日間病房引入運動計畫,阿惠發現與病友們陪伴自己運動,彼此互相鼓勵下,在運動中找到動力,慢慢提升社交技巧和應對能力,醫療團隊制定阿惠個人化運動處方,一個月後阿惠血糖控制變好了,逐步恢復健康,也找回生活的掌控感!

奇美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鄭琬霖說明,像阿惠這樣的案例,在精神科的場域非常常見。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精神科就醫人數年年攀升,精神科就醫總人數已經自二0一七年的二六一萬人,逐年攀升至二0一九年的二八0萬人。同一份報告也顯示,二0一九年共有六二二三名領有精神科重大傷病卡的民眾死亡,他們的死亡中位數是七十二歲,較全國人民的死亡中位數七十七歲明顯較短,這進一步顯示出精神疾病對病人生理健康的影響。

常見的慢性精神病包含思覺失調症、情緒障礙症(如憂鬱或躁鬱)等,會使這些族群的大腦產生一系列的變化,即使病情有所改善,仍然會面臨殘餘的認知症狀而影響生活,也導致功能退化比一般人快許多。

以思覺失調症為例,根據美國二00六年腦影像學的研究顯示,病人在發病十年後,腦體積會比一般人少,這代表著腦部的某些功能區塊逐漸喪失原有的功能。因此在症狀殘餘期,仍會受到負性症狀影響,導致思考內容變得比較貧乏、興趣與動機都減少,常被照顧者們誤解為懶散。除思覺失調症外,嚴重的憂鬱或躁鬱症也可能有類似的情形。此外,許多憂鬱症的個案在情緒改善後,仍會覺得精神不佳、精神疲乏。這是因為長期的情緒低落和壓力可能已經對部分大腦區域造成了結構性損傷或神經可塑性降低,導致即使情緒回穩,認知功能卻恢復得較慢。

奇美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鄭琬霖指出,這些大腦的改變,不僅影響到病人的思維,也直接反映在慢性精神病人的生活方式上。因此個案阿惠,才會明知道要多運動,但卻因缺乏動機而難以付諸實行。多數慢性精神病病人會因為這些殘餘認知症狀而過著單調、缺乏活動的生活。他們往往選擇久坐不動,娛樂活動也相對減少,這樣的生活型態不僅讓他們的精神狀態持續低落,還增加罹患代謝性疾病的風險,如糖尿病、高血壓等。

為了解決慢性精神病病人的這些挑戰,美國精神醫學會撰寫了一系列的文章建議精神病病人多運動,在二0一九年出版的教科書[生活精神醫學(暫譯)Life Psychiatry]中,也以大量的篇幅描述運動對精神疾患的助益。

鄭琬霖醫師表示,奇美醫院樹林院區日間病房跟上時代的腳步,自二0二四年五月開始嘗試引入有實證基礎的運動治療方案,包括超慢跑和間歇運動,這兩者在研究中均被證明能夠改善精神疾病病人的身體健康,也對精神症狀、睡眠的改善有莫大助益。同時,醫院日間病房的運動活動也結合了同儕支持的力量,讓病友間的相互教學與鼓勵,不僅提高了運動動機,還能改善社交技巧,對於減少孤獨感及提高自信心有很大的幫助。

隨著推行運動治療方案三個月後,許多病友在身體疾病方面都有了明顯的變化。奇美醫院樹林院區日間病房共有五十名病友,至少三位因此降低了血糖藥劑量,也有二位的血壓控制有明顯的改善。病友們也紛紛表示,「運動後,白天精神變好,情緒好像也好了起來,更可以一覺到天亮。」

鄭琬霖醫師指出,此外,奇美醫院樹林院區日間病房計畫未來將引入穿戴裝置,幫助病友更精確地監測運動量與運動強度。這些裝置能夠及時追蹤病人的心率、步數等數據,幫助他們及時了解自己是否達到運動目標,並根據這些數據調整運動強度與頻率。透過這些穿戴裝置輔助,醫療團隊可以根據每位病人的運動表現,制定個人化的運動處方。這不僅能提高運動療效,還有助於病人持續保持動力,將運動真正融入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

台長: coolanews
人氣(4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醫藥衛生 |
此分類下一篇:德士精科捐贈無線手持式超音波設備
此分類上一篇:別讓肩頸痠痛的「老症頭」變成無法挽救的傷害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