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4-16 17:13:23| 人氣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跨科聯手擬定治療計畫改善症狀指導病人自我足部評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主治醫師葉峻榳表示,糖尿病人,是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高風險族群,若加上神經病變,更容易導致足部變形、潰瘍、甚至必須截肢,每位病人都必須學會自我足部評估,而臨床醫師也要做好全人醫療,根據病人狀況,擬定個人治療計劃,給予運動及藥物建議。

葉峻榳醫師舉案例指出,一名六十五歲男子本身有冠狀動脈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末期腎衰竭,目前持續洗腎中。二0一九年十月時,患者因雙腳疼痛、跛行且合併左腳慢性潰瘍感染,來到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柏森門診求診。

患者雙腳嚴重的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經過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柏森評估後,分別在二個月及三個月後,安排了下肢動脈血管成形術。在住院過程中,因為血糖控制不佳,而轉由全人醫療科主治醫師葉峻榳接手照顧。在葉醫師的照料下,血糖控制趨於平穩;同時,葉醫師也會診了傷口照護中心主任林祐丞醫師,共同照護左足慢性潰瘍傷口。

在葉峻榳醫師(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黃柏森醫師(心臟血管內科)、林祐丞主任(傷口照護中心),三位主治醫師同心協力照顧下,池先生雙下肢血流循環改善、足部疼痛緩解、傷口感染獲得控制且血糖也控制良好,目前仍持續門診追蹤。』

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常見的危險因子有:老化、抽菸、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腎病變、肥胖等。在這幾項因子中,老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幾乎都是新陳代謝問題。在台灣又以糖尿病人為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高危險群。血糖長期控制不佳,容易會惡化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嚴重會進展到足部潰瘍,甚至截肢。

足部血管是否有動脈阻塞疾病,可以從「視診」、「觸診」、「儀器檢查」三方面,分別來評估。視診:首先可以觀察腳指頭膚色(例:是否紅潤或蒼白),感受腳指頭的溫度(例:溫暖或冰冷)。接著觀察腳指頭背部的腳毛,通常生長旺盛的話,代表滋養毛髮的營養豐富,也間接證明足部的血流穩定。觸診:可以摸摸看足部的動脈,去感受是否有強烈的搏動,主要檢查以下三條血管:足背動脈、脛後動脈及外側跗骨動脈。

儀器檢查:踝肱指數(簡稱ABI,又稱作動脈分段血流及壓力測定):分別測量下肢跟上肢的血壓,屬於非侵入性檢查。正常來說,下肢踝(Ankle)的血壓,會比上肢肱(Brachial)血壓來得高(>1)。

根據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臨床表現,可以參考疾病分級,將病情分成四個等級:第一級:無症狀,踝肱指數≦0點九9;第二級:間歇性跛行;第三級:持續疼痛(休息痛、夜間疼痛);第四級:皮膚潰瘍或壞死。症狀輕微時(一級及二級),可以採保守型療法,以藥物控制為主,遵守以下原則:減肥、戒菸、適度運動、控制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藥物治療:血小板抑制劑、血管擴張劑等藥物,可以改善臨床症狀。症狀嚴重時(三級或四級),則要積極處理,有以下治療選擇:經皮穿刺動脈血管內整形術、血管繞道手術。

 

台長: coolanews
人氣(3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醫藥衛生 |
此分類下一篇:脊髓內輸注幫浦療法ITB有效治療嚴重痙攣病患
此分類上一篇:病理報告是影響臨床治療方向的判決書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