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5-11 22:12:05| 人氣12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早期腸胃道腫瘤採內視鏡手術效果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一名六十歲的陳先生接受大腸癌篩檢,做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結果收到呈現陽性的檢查報告通知,患者沒有慢性疾病也沒有症狀,理學檢查也無異常發現,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發現在低位直腸有一顆二點三公分的扁平型腫瘤,經採內視鏡手術切除,目前門診定期追蹤,並無局部復發及遠端轉移的跡象。
 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康瑞文醫師表示,針對二點三公分的扁平型腫瘤,安排住院接受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順利將腫瘤做一次性的完整切除,術後開始進食也無任何不適,病人於術後第三天出院,術後病理檢查結果為早期大腸癌,電腦斷層檢查也無淋巴結轉移或遠端轉移的證據。目前病人仍於門診定期追蹤,並無局部復發及遠端轉移的跡象。
 康瑞文醫師指出,大腸癌大部分由良性的大腸息肉演變而來,隨著癌化的進展,癌細胞會從表淺的黏膜層往下侵犯到較深層的黏膜下層,接著便有機會隨著淋巴循環,轉移到附近的淋巴結甚至遠端的器官。
 根據一0六年五月四日衛福部國健署最新公布的「二0一四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大腸癌繼續蟬聯國人發生率最高的癌症。隨著大腸癌篩檢的推廣,發現越來越多的早期大腸癌及癌前病變(即大腸息肉);根據成大醫院大腸直腸癌團隊的研究,能夠早期診斷的大腸癌,與正常人相比並沒有壽命上的損失,醫療花費也與一般人沒有差異。因此,如何診斷及治療大腸息肉/腫瘤,就變得十分重要。
 康瑞文醫師指出,隨著內視鏡影像的進步,有助於發現更多大腸息肉/腫瘤,並可進一步評估是否適合接受內視鏡切除。傳統切除大腸息肉/腫瘤,是先在黏膜下層注射溶液將病灶隆起後,用電刀線圈將病灶處套住後通電切除,通常對小於二公分的病灶可做一次性的完整切除,二公分以上的病灶則會因無法做一次性的完整切除,碰到局部復發的問題或病理判讀上的困難。
 為克服前述的難題,現在發展出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先確認病灶範圍並視情況於病灶外側做記號,接著在黏膜下注射黏稠的溶液將病灶隆起,再用電刀沿著病灶外緣將黏膜層切開,再進入黏膜下層做剝離,便能將整個病灶完整地剝離。
 康瑞文醫師表示,此一技術除應用在大腸息肉/腫瘤的切除外,也應用在早期食道及胃部病灶的切除,惟腸胃道壁很薄,剝離的過程須十分小心謹慎,避免產生腸穿孔的風險;成大醫院引進此項技術,已有數十名早期腸胃道腫瘤病人接受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的治療。

台長: coolanews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