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2-17 21:17:40| 人氣4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醫針灸治療腦中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腦中風一詞即所謂的腦血管阻塞或腦溢血,是一種腦血管疾病,依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腦血管疾病自九十六年起,一直高居台灣地區十大死因的第三名, 疾病好發四十至六十歲,且男性多於女性,並常伴有高血壓、動脈硬化、高血脂症、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之情形,奇美醫院中醫部李啟光醫師表示,腦中風後六個月為黃金治療期,可搭配中醫針灸效果佳。

李啟光醫師指出,腦中風在發病前,常會因為腦部血液循環的輕微失調,而出現一些早期的症狀,例如眩暈、頭痛、記憶力衰退、臉部有螞蟻爬行的感覺、眼皮跳動、嘴角抽動、手指不自主的抖動等。發病時,可能造成病人突然或持續性的劇烈頭痛、半邊臉麻、一側的肢體麻木、不靈活、無力、說話不流利、嘴角流涎、大小便失禁、意識喪失甚至死亡。

西醫根據病理狀態 將腦中風分為腦血管阻塞和腦溢血兩種,而中醫則根據病人的症狀分為中臟腑和中經絡兩種證型。中臟腑的證型表現出意識狀態的改變,如昏睡、意識喪失。中風者出現中臟腑的表現,代表腦部的損傷較嚴重,臟腑之氣血陰陽狀態不佳,預後較差。

在漢朝張仲景所著之《金匱要略》就曾提到:「邪入於腑,即不識人;邪入於 臟,舌即難言,口吐涎。」指的就是中臟腑的腦中風證型。針對此證型的病人,可採醒腦開竅法治療,藉由刺激內關、水溝及三陰交等穴位,幫助昏迷的中風患者恢復腦部的功能和意識。

另,中經絡的證型表現出肢體活動或肢體感覺的障礙,如手足不靈活、無力、 麻木、吞嚥、說話困難、嘴角流涎等。針對此證型的病人,可刺激上下肢(如肩髃、曲池、合谷、陽陵泉、足三里、太沖)及臉部(如地倉、廉泉)的相關穴位以及頭部相應的運動區、感覺區及語言區,幫助運動及感覺障礙的病人早日恢復正常的功能。

李啟光醫師表示,在發病初期,現代醫學之治療是搶救生命的關鍵,待生命徵象穩定後,復健治療及中醫針藥施治,則可以促進身體機能恢復,減少永久性的功能障礙。中風後的六個月內是復健的黃金時期,除了接受西醫的復健外,更可加上中醫的針灸療法。

研究顯示,中風後接受針灸療法的病人,其復原的程度較好,且其發生再次中風的機率較小。例如該院中醫部持續推動「腦血管疾病中醫輔助治療計畫」。「腦中風」病人在住院期間經主治醫師同意,即可會診中醫治療,提供腦中風病人妥善的 醫療照顧,掌握恢復的黃金時間,節省家庭及社會的支出。

李啟光醫師提醒,隨著人口的老化,腦中風的病人勢必愈來愈多,常常伴有後遺症,且容易復發,病情多持續加重,因此其防治工作非常重要。在天氣逐漸變冷的時節,提醒高血壓、心律不整、高膽固醇血症、高脂血症的病人,秋冬時節更應該定時測量血壓,規律地服藥,注意飲食的控制。

台長: coolanews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