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0-22 20:56:29| 人氣5,0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膽道閉鎖常被誤為新生兒黃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新生兒黃疸是臨床上常見的生理現象,多發生於出生後第一週,之後便逐漸減退;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醫師李一賢說,台灣人的體質常常會造成新生兒黃疸超過二星期,尤其母乳哺餵者可能導致新生兒黃疸延至二個月,這類的黃疸基本上對人體並不會有傷害,臨床上只需照光觀察即可,但「膽道閉鎖」新生寶寶則常被誤認為新生兒黃疸,則需多加注意。
  李一賢醫師說,有一類的黃疸叫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意即因為某種疾病引起的黃疸,此種黃疸必須找出病因對症治療,特別是「膽道閉鎖」。膽道閉鎖,是一種發生在新生兒的漸進性肝外膽道病變,初期經常被誤以為是新生兒黃疸。尤其近十年來「母乳哺育推廣計畫」與「母嬰親善醫院」的設置,讓產後母乳哺育的比率大大提升,而在母乳哺育率提升的同時,膽道閉鎖卻也經常被誤以為是母乳性黃疸而延誤開刀治療的黃金時期。
  由於新生兒黃疸與膽道閉鎖症狀初期極為相似,因此必須特別注意它們之間的鑑別診斷,所以當新生兒黃疸超過二星期時,就應提高警覺是否為膽道閉鎖。若為膽道閉鎖必須即時提供手術治療,越早越好,若超過六十天才進行手術,一般預後相當不好。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及兒童肝膽疾病基金會建議:當新生兒出生三至四週黃疸仍延遲不退,千萬不要認為這是單純哺餵母乳所引起,一定要考慮是否為膽道閉鎖,儘快釐清原因。
  台灣自從二00四年開始推廣新生兒大便卡,藉由大便顏色比對之方式已可篩檢出約七成的膽道閉鎖兒並於六十天內手術(未使用新生兒大便卡前,僅有四十七%可於六十天內手術),但是仍約有三成膽道閉鎖兒未能及早手術。
  李一賢醫師表示,為了更進一步提高膽道閉鎖的檢出率以便及早進行手術,除了使用新生兒大便卡進行篩檢外;目前還建議如果寶寶在三十天大黃疸仍未退,必須抽血檢測血中直接膽紅素(D-bil)及總膽紅素(T-bil)值,當直接膽紅素>二.0mg/dl或直接膽紅素佔總膽紅素的二十%以上者必須高度懷疑是否為膽道閉鎖,有必要進一步診治確認。

台長: coolanews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