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9-14 20:51:00| 人氣87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首座「光之廟宇」驚艷登場再現昔日台灣大門風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林孟翰南市報導〕擁有二十二座國定古蹟和許多老街、遺址的台南市,象徵了台灣歷史的源頭,蘊含豐富的文化,每年吸引超過七百萬遊客造訪體驗,為了活化夜晚都市空間,讓民眾能夠透過光影的引導,與歷史對話,台南市文化局與中強光電基金會合作,將理念運用在創建於乾隆四年、全台唯一主祀風神的廟宇「風神廟」具體呈現。
  三百多年前,清朝官員來台灣上任、返回中原或迎接皇帝聖旨,都要從風神廟接官亭正式進出,並感謝或祈求風神保佑在海上航行平安,可稱為清朝時期的台灣大門,如同現在的國門「桃園國際機場」一樣的地位。
  當時的風神廟,不僅是出入要津,當時也因為建築宏偉,被譽為清代府城八大廟宇之一。但風神廟在日本人統治時被拆除,後來雖然由地方仕紳重建,但隨著府城要津地位變遷,風神廟和接官亭的繁華歷史逐漸被世人遺忘,許多台南在地人都已不知道風神廟的存在。這次光之廟宇的計畫,便是要再現昔日台灣大門的風華。
 中強光電基金會與台南市文化局,邀請曾為自由女神像、北京頤和園、馬來西亞雙子星塔等世界著名地標做照明設計,享譽國際的知名照明設計師周鍊,回故鄉台灣為風神廟設計,除要為府城增添城市魅力外,更希望能藉此傳遞光環境的觀念。
  周鍊強調人是光環境裡最重要的核心,因此人們的文化背景,歷史元素就是光環境裡最重要的思考。周鍊在風神廟的光環境設計中,以減法為基本概念,拿掉多餘的光、重新配置光源,以突顯古蹟原有的文化特色,例如接官亭石坊、書卷窗、石鐘鼓樓、泥紅色外牆,還營造廟埕為社區客廳的整體空間感,讓阿公們能在這裡向孫子講故事,拉近廟宇和居民間的距離;刺眼的路燈被關掉後,少了因為強光而產生的陰暗處,環境更安全;整體環境採用暖白色,重新展現廟宇溫暖、崇敬的靜謐之美。
 風神廟主祀「風神爺」,建風神廟起初是為了祈求神明保佑台灣與廈門之間的船隻往來平安、一路順風,故請求朝廷建祀;清乾隆四年(一七三九年)由台灣道鄂善奏請建廟,祈求護佑台海往來船隻安全。乾隆四十二年(一七七七年),蔣元樞大修風神廟,並在廟前建接官亭。當時,出了大西門就是格局宏偉的風神廟,位居往來台、廈的要津;其本身性質是台灣罕見,被譽為清代八大廟宇之一。 
  相傳風神持有一隻蘊藏大風的寶貝葫蘆,氣一出口,即可成風;因風神可自由控制風勢的強弱,古代漁家都虔誠奉祀。另自一說,則稱風神是擁有興風能力的箕星,箕星適時送風,有功於人,因此人們誠心崇拜。 
  「風神廟」列為三級古蹟,廟宇外觀十分古舊,屋頂上沒有任何雕刻和圖案,廟前有拜亭,廟內擺設相當古樸,建築坐北朝南,日據時期,因開闢道路而將風神廟拆除過半,加上巷道取代河港,風神廟的地位不復當年。風神廟坐北朝南,目前僅存拜亭、兩廂和正殿,格局不大,風神廟現有建物為民國十三年所重建,平面格局為三合院式帶軒,三間起的正殿前帶四柱式單開間秤亭。

台長: coolanews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