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4-25 18:24:13| 人氣2,3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農糧署長陳文德鼓勵在地消費多吃米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全球氣候變遷與能源危機影響農業生產,也造成糧食安全問題,農委會農糧署長陳文德,昨天在國立成功大學「植物科學講座」指出,台灣糧食供需呈現極為矛盾現象,稻米生產量日增需求卻日減,而必須仰賴進口的小麥、玉米相對卻大幅提高,基於確保糧食安全,國人應多吃米食。
  成大生物科學與科技學院熱帶植物科學研究所所長陳虹樺關心台灣農業生產,特別邀請農糧署長陳文德,以「當前我國糧食安全政策與政策規畫.兼述推動在地消費提振國產米食」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強調台灣的糧食安全除了提高自給率,活化休耕稻田、研擬海外農業合作,在地消費仍是最重要的解決之道。
 陳文德署長表示,二00七年開始,穀類的價格飆漲,尤其是黃豆、玉米、小麥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而玉米、小麥等又轉為生質燃料,排擠糧食的需求,讓糧食安全問題更加劇烈,這波的危機來勢洶洶。台灣和鄰近的日本、韓國一樣,都是大多仰賴進口的國家,所以近年來,我國、日本、韓國都積極面對這個問題,而日韓在政策的制定上,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鏡之處。
  台灣的米糧除了稻米,大多仰賴進口,陳文德署長表示,台灣糧食供需又呈現一種矛盾的型態,稻米產量過剩,政府每年都要補助休耕,民國七十年台灣人平均每年吃掉一百公斤的米,但到九十八年,稻米的消耗減少超過一半,每年只吃掉四十八公斤,但是台灣生產技術卻提高,稻米生產量增高三十五%,稻米的生產量提高,需求量卻降低了,導致政府為維持生產與消費平衡,每年只好鼓勵並且補助休耕。
  更嚴重的是,台灣對自己沒有生產農產品,需求量卻與日增加,導致對黃豆、玉米、小麥等穀物的進口依賴度過高,整體降低了糧食自給率;同時讓我國糧食安全政策除了內部的環境之外,也極容易受到外國氣候價格等因素的衝擊。
  陳文德說,從健康與糧食政策考量,應該多吃米、魚類,少吃畜禽肉類,和日本相比,台灣穀類消耗量和日本相去不遠,但是薯類吃得太少,最嚴重的是油籽類和肉類都吃得太多;台灣油籽類消耗每人每年需要二十七點三公斤,日本只有十三點四,超過日本一倍之多;肉類的消耗每人每年七十七點一公斤,比起日本四十七公斤,也高出太多,陳文德署長認為我們一定要好好改變飲食習性。

台長: coolanews
人氣(2,36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文化教育 |
此分類下一篇:成大機械週與光陽工業產學合擊展示
此分類上一篇:吳貞漪說完善的服務由心開始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