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3-15 10:02:49| 人氣2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族群中代謝症候群體內有較高的Rho激酶活性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根據成大醫院心臟內科、成大心血管研究中心,與美國哈佛醫學院血管藥物醫學研究室合作的研究結果顯示,「Rho」激酶活性在台灣代謝症候群病人會上升,且與代謝症候群符合條件數、數種發炎因子有關,因此Rho激酶活性或許可以當做一個很重要的代謝症候群的血中標記。

  成大醫院心臟內科劉秉彥醫師說,「代謝症候群」是數種動脈硬化性疾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的組合,且和胰島素的阻抗性及肥胖有密切相關。只是一直以來,如何正確診斷代謝症候群仍然有爭議,也還沒有一個單一的血液標記來預測及確定疾病的存在。

  劉秉彥醫師說,代謝症候群在美國二十歲以上成人的發生率接近二十四%,在全世界也都是一個逐漸嚴重的問題,特別是在亞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諮詢會議」的建議,亞洲族群應該用比非亞洲族群更廣的納入標準範圍,來做為觀察值,也就是身體質量指數(BMI)範圍在二十二到二十五kg/m2。有些針對西方國家的亞洲移民所做的研究顯示,亞洲族群可能比白人更容易受西方飲食及生活形態影響,而引發代謝症候群,而患有代謝症候群病人,長久之後得到糖尿病的機會是一般人的兩倍。因此,代謝症候群與發生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增加有關。

 劉秉彥醫師說,血管細胞內有一種重要的分子,叫做「Rho」,它是存在細胞中控制收縮功能的蛋白質。而Rho激酶的作用,在調節肌動蛋白細胞骨架上的這種小型蛋白的表現,在大部分動物實驗中,抑制Rho激酶可改善多種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肌纖維化及中風。甚且,Rho激酶也可藉由控制胰島素受器受質,調節胰島素的表現及葡萄糖的代謝。因此,很可能Rho激酶在代謝症候群及糖尿病的病理機制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劉秉彥醫師表示,不過目前還缺少臨床研究來確實證明Rho激酶活性與代謝症候群的關係。因此,研究團隊蒐集並研究台灣四十位符合第三版「國家膽固醇教育計畫成人治療大綱」診斷標準的代謝症候群病人(六成是男性,平均年齡五十五點五歲),及四十位年齡性別相符的對照組,由成大醫學院心臟內科收取樣本,再寄送美國哈佛醫學院血管藥物醫學研究室分析,由他負責操作,陳志鴻與林立人二位教授共同收集病患與檢體寄送,並由美國哈佛醫學院血管藥物醫學研究室主持人廖光然(JamesK.Liao)策劃全程。

 研究發現台灣人代謝症候群病人的Rho激酶活性的確比正常人為較高,如果取Rho激酶活性值0點三九為臨界值來預測代謝症候群,其專一性和敏感性都可達到70%;此外,代謝症候群病人血漿中的發炎指數也都較高。身體質量指數、腰圍、空腹血糖、發炎指數和三酸甘油脂,也都與升高的Rho激酶活性有關,而Rho激酶活性升高的危險性,則與符合代謝症候群條件的數量多少有相關。

 劉秉彥醫師指出,根據上述的研究,Rho激酶抑制劑或許能在控制代謝症候群的發生和進展上,扮演重要而尚未被確認的角色,有待醫藥界進一步研發。


台長: coolanews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