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生活怎麼可以漏掉逛書店的樂趣,逛書店是我對台北感到好玩的最初印象。最早是小學時候父親每個周日帶我逛光華商場的舊書攤,然後到重慶南路的書店街,每回總是興高采烈地提著幾本書做為戰利品,準時地搭著四點五十分的淡水線火車回家。
小時候家裡成套的書不多,當我看到一些有趣的書,想找相關的書來看時,父親就會帶我到光華商場尋覓。在舊書攤尋寶需要準確的眼力與快速的閱讀速度,才能在那一堆良莠不齊、或新或舊的茫茫書海中,搜尋到目標物。光是找到要找的那本書還不夠,還得在多家書攤中找到最新的一本,衡量它的價格與新舊,再決定是否買下它;如果只是想看、不想買的書,我常常就站在原地幾個小時把它讀完,不必花錢就達到看書目的。
在舊書攤尋寶常常會有令人驚喜的收穫,發現一本又新又好的書,標示著便宜的價格躲在書本堆中,卻被自己找到了,那種發現的喜悅並不亞於在瓦礫裡發現珍珠的快樂。
還有一種好玩的趣味來自書的題字,我總會去翻翻那些扉頁上有題字的舊書,看看是什麼人在何種心情下贈書給這本書的主人,有師長的殷殷期盼、兄姐的叮嚀祝福、情人的懇切心聲。書與題字的背後都有一段故事,如今卻淪落到舊書市場,當初贈書人若知道書的下場,不知作何感想。
於是日後我送書給人,絕不在書頁上寫字,我不希望有一天在這種地方看到我送給別人的書,沒題字或許不會知道那是我當初送的那一本,如果看見書上的題字,心裡一定會覺得有些淒涼。
* * *
如果在光華商場的舊書攤一無所獲,父親就會帶我轉進重慶南路的書店街,讓我買幾本新書。重慶南路的書店一家挨著一家,除了幾家書店有固定的特色外,大部分的書店都掛著八折、九折的海報,以折扣來吸引顧客。每家書店的窄小走道都站著一堆看書的人們,有老有少,大部分的人都靜靜看著書,直到人們腿痠了站不住,才會拿起二、三本書到櫃台裡結帳。
我還記得小時候最常去的天龍書店,那位胖老闆總是一邊忙著招呼客人,一邊用胖胖的指頭靈活地捲起一張花花的薄包裝紙包著書,不必用計算機也能算出幾本書打完折後總共多少錢,父親一邊付錢一邊跟老闆聊起最近的新書,然後胖老闆遞給我一個方方的包裹,就是我當天的戰利品。
高中時候,重慶南路的書店更是我經常留連忘返的地方。高三留校晚自習的那段日子,每到傍晚五點多,我跟另一位同學總是一起晃過總統府前莊嚴的衛兵,高高興興地到重慶南路吃晚餐,吃飽飯後到書店休息一下,看看新出版的書,就是一天最大的樂趣。
不過,這個「休息」常常是無止盡的,每當我翻完一本書覺得可以回去時,她卻正好看到一半,要我再等一下,於是我又看了另一本書,等她看完前一本,我恰好看到一半,於是換她等我。兩個人等來等去總是等到九點多學校快熄燈時,我們才放下沒看完的書本,匆匆跑回學校拿書包,於是一整晚「書」讀了不少,就是沒準備隔天的考試。…
那一年,站在重慶南路的金石堂、東方出版社、正中書局的時間,遠比任何一年來得多,看過的新書也特別多。雖然不記得看過那些印象深刻的書,但至今走過那裡,總會想起穿著制服的我,站在書店待到快打烊的時刻,再匆匆忙忙穿過總統府前的心情。看著學校的燈火一盞盞熄滅,心裡除了一絲絲沒準備考試的不安外,大部分是滿滿的喜悅,是書的自由想像帶來的快樂。
* * *
最近幾年台北的書店愈開愈多,可以逛的書店也愈來愈普遍,書店不只注重書的種類與多寡,還提供顧客良好的看書環境與氣氛。我特別愛到誠品書店看書,不僅可以站上幾個小時沒人管你,站累了更可以席地依牆而坐,自顧自的看完一本書;從這一區看到那一區,從暢銷書看到歷史故事、從小說看到哲學,就在書店裡享受一整個下午,彷彿是自家的書房一般自在。
然而,逛了這麼多年書店,我依舊保有一些習慣。我喜歡在書店讀完暢銷書,想知道為什麼它可以名列銷售前茅,但很少買暢銷書,因為我想我不會再看第二回;我喜歡在誠品看書、選書,但決定想買的書之後,常常會特別跑到小書店買打折的書,享受那省下來的小小折扣。
即便現在書的價格對我而言,並不算是很大的經濟負擔,但我心裡還是覺得它具有一種特殊的地位,不該被當作一般商品看待,買過、用完就丟。書該是被買回去珍藏,不只是被人們當做是一種消費品而已,那些我只打算看一次、不想珍藏的書,我寧願在書店裡看完就算了,不願買回家去。
至於斤斤計較書的價格,不知道是不是基於一種對於高貴物品買賣的慣性,總是希望買得便宜些;或是希望讓那些小書店有經營下去的利基,我還是習慣到過去常光顧的小書店買那些有打折的書。
直到現在,我偶爾還是會到天龍書店買書,胖老闆依舊坐在櫃檯前,用他的胖手指捲著薄紙替我包書,他不會知道我就是十幾年前常跟著父親到他店裡買書的小女孩。店裡的工讀生忙著把新書搬到架上,書架上的書不知輪了幾百回,書店最前面的架子上擺著當紅的漫畫書與寫真集,書的流行與品味或許也換了好多回,但我很慶幸這家書店還在、胖老闆還在,沒有被連鎖書店或不景氣給淘汰。
~待續
ps.這張照片是誠品書店站前店,可惜照片沒把那些或站或坐的看書人群拍進去,只有展示的書,而沒有書店的動態感覺。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