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R.E.M.有著絕對的感情,因為我第一篇公開刊登的樂評文字,是在《花蓮青年》寫《Up》專輯。1998年,我高中的時候,當時R.E.M.正處於尷尬的時期──他們失去了擁有近二十年默契的鼓手Bill Berry,很多人猜測他們會否解散,又該怎麼處理鼓手這件事情。我非常喜歡《Up》,因為它是我心目最美麗的R.E.M.專輯,雖然用了電子鼓,卻分外有著美麗而迷離的氛圍,作為或許是R.E.M.最為實驗的一張專輯,仍然在飄渺中呈現出了<Lotus>、<At My Most Beautiful>、<Daysleeper>等優秀曲目,後兩者尤其是我心中的R.E.M.絕對經典。對,那時候他們突然沒那麼搖滾,可我從沒有真的喜歡過他們有多搖滾的時候。我沉迷於他們中慢板的歌曲,聽Michael Stipe吟遊入神的唱腔,聽Peter Buck大器的吉他沉穩的放送。
因此,曾經,我不算是R.E.M.的樂迷,當我第一次聽到<What’s The Frequency, Kenneth?>單曲時,我是不喜歡的;當時他們憑藉著《Monster》大紅大紫之際,我對他們的印象是吵。我還來不及回溯到《Automatic For The People》甚至當然更早的《Document》或《Murmur》,只知道他們在《Monster》後簽下了一紙八千萬的破紀錄合約,深深覺得華納真是有夠大方。
初次印象不甚佳,但隨後的《New Adventures In Hi-Fi》讓我對這團正眼相看。沒有因為成為全球最高身價的樂團就譁眾取寵,他們也沒打算作另一張《Monster》,或者是《Automatic For The People》,開場曲<How The West Was Won And Where It Got Us>(您說這名字要怎麼成為暢銷單曲?)四分三十秒裡面,只聽見器樂聲響即興交織,Michael Stipe漫不經心的哼著真的說不上朗朗上口的旋律,很迷人,有一種荒漠的稀疏朦朧感,但這顯然不是唱片公司想看到的「暢銷單曲」。<E-Bow The Letter>讓我真正愛上R.E.M.,那是他們和Patti Smith合作的單曲,全曲Michael Stipe用唸唱的方式把寫得極好的歌詞整個唸過去,副歌留給Patti Smith淡淡的唱著”I’ll take you over,there…..”,我整個人像是被蠱惑一般失神的聽著Michael Stipe的唸唱,我愛死了。<New Test Leper>、 <Bittersweet Me>、<Be Mine>都成為我愛歌,在剛接觸搖滾樂的那幾年,R.E.M.是少數我愛聽的非英國團。這張專輯銷售量跟前三張整個不成正比,「只」賣出了一白金。沒有什麼必殺暢銷單曲。但是媒體評價相當好。到現在,若要選我人生百大專輯,《New Adventures In Hi Fi》肯定入選。
於是回頭去聽《Document》,聽《Out Of Time》,聽《Automatic For The People》,深深被他們寫歌的功力給懾服,也才明白那八千萬並不高估。然後,《Up》來了,我還記得那種期待,在現在早已不存在的唱片行裡取下嶄新的唱片,回家路上迫不及待拆開封套,望著橘色的CD,心中期待又滿足。
後來為這張專輯寫下了小評,也沒想校園刊物會不會理會這類稿件,(如果不理會也就算了,那時我已經開始寫電子報。)正如前述,到現在,這還是我最喜歡的R.E.M.。後來張張皆有聽,甚至也「平反」了《Monster》,一直到最新專輯,我都還是很喜歡R.E.M.,那已經變成一種情懷。
但老實說,在《Up》之後,我從來沒有對他們有著全面崇拜性的喜愛,多半是喜歡幾首曲子,專輯便不斷repeat那幾首。這些年來,我認為他們寫得最好的一首歌是<Leaving New York>,那是只有他們才能有的雋永。那麼新專輯《Collapse Into Now》呢?我會視為這是連繫著上一張《Accelerate》的作品,和同樣的製作合作,同樣聲響大器,同樣具有大搖大滾的氣勢,但同時內斂精準,表情穿透,既是經典的R.E.M.快火熱炒,也依舊飽富人文色彩,非Modern Rock或者Alternative Rock可一言蔽之。對我來說,《Collapse Into Now》重要的不是那些知名跨刀樂手(Patti Smith、Peaches、Eddie Vedder等),也不在於是否突破了什麼(我知道大概會是怎樣的狀態,事實上也是那樣),而是在這個世代裡我們可以仰望並依賴一種聲響,一種口氣,一種實而不華的態度。在樂器編排上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Michael Stipe依然那樣雍容,一切舉重若輕,每首歌的份量與比例都很恰好,專輯首尾相連一氣呵成,期待聽見好歌的心情也滿足了(<Oh My Heart>、<Mine Smell Like Honey>都是典型的R.E.M.佳品,我特別喜歡<Walk It Back>這樣深沉的歌曲。)。
於是,即便正如預想,這樣一張成績單依然在當今樂壇顯得脫俗穩重。R.E.M.從未叫我失望,只是喜好有高有低而已,相較起自我啟蒙時期的《Up》或《New Adventures In Hi Fi》,面對新作品依舊不斷產出,自然還是有那份念舊之情。你可以在很多時期用很多原因愛上R.E.M.,因為他們一路走來一直夠好,經典在此,就看你在哪裡了,或許會有哪個年輕人,無意中買下了《Collapse Into Now》,而他或她的R.E.M.故事正要開始,我相信這故事可以延續很久,我有絕對的信心。
文章定位: